化橘紅為何這樣紅

2024-11-02     兩廣大地那些事兒

在茂名化州的土地上,生長著一種神奇的樹木——化橘紅,其花朵潔白清香,果實披滿白色茸毛,獨特藥效在中醫藥界熠熠生輝,古時便有「一片值千金」的美譽。化橘紅不僅僅是藥材,更是藥食同源的瑰寶。相傳,化州人自漢代開始種橘,將化橘紅融入了生產生活中,在漫長的種橘、制橘、用橘、食橘歲月中釀造了醇厚豐富的化橘紅文化。

化橘紅唯化州獨產

化橘紅,又名化州柚、化州仙橘,中藥商品習稱化州橘紅、毛橘紅,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乾燥外層果皮。化橘紅由化州柚在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下逐漸進化而成,民間流傳著「龍化橘樹」「鳥送橘種」「羅仙植橘」等傳說。

據記載,化橘紅種植和加工炮製始於漢代。到了南宋,化州一帶開始大量種植化橘紅。明清時期,化橘紅曾被列為宮廷貢品。

因自古以來有種植化橘紅的傳統,化州有橘城、橘州、橘鄉之稱,享有「中國化橘紅之鄉」美譽。明代萬曆年間的《高州府志》載曰「化州橘紅唯化州獨有」。光緒版《化州志》記載,化州仙橘,相傳仙人羅辯種橘於石龍之腹,至今猶存,唯此一株在蘇澤堂者為最佳,清風樓次之,紅樹又次之。

化橘紅的奇效,古人記錄在典籍里。清代江世琳《橘紅辨》曰:「化州所產橘紅,醫家以之利氣化痰,功倍於他藥,人皆寶之。」《本草原始》載雲「橘紅,廣東化州者勝」。舊州志記載,岐黃家用以利氣化痰,功倍他藥,然亦署內城內者宜用,愈陳愈良。記載中明確指出,化州橘紅的藥效優勝於其他藥,但也只有產地為化州城內的橘紅適宜使用,且年份越老的越好。舊時,化橘紅種植以賴家園、李家園和潘家園為最,還有河西、官橋、中垌、平定、林塵等地。

化橘紅化痰、理氣、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滯、咳嗽氣喘、嘔吐呃逆、飲食積滯。因其功效獨特而被列為「十大廣藥」之一,1985年被《中國藥典》一部正式收載。其應用歷史悠久,文獻資料多有記載。光緒版《化州志》記載「化州仙橘」「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

有關化橘紅的神奇之處,可以在文獻資料和民間傳說中領略到一二。據史料記載,化橘紅的藥用價值最初是由北宋著名史學家范祖禹發現的。范祖禹因直言進諫被貶至化州,在那裡他發現了化橘紅的藥用價值,並用其治癒了自己的咳嗽症。「范公識橘」的故事廣為流傳。

化橘紅有此奇效,一是它本身所含藥物有效成分,二是種植化橘紅的土壤富含礞石。舊州志云:「化州城內寶山及署內有礞石土質。」據專家分析,礞石能化痰,橘紅得礞石之氣,故化痰力更勝。

據化州當地種植戶介紹,化州的土壤和氣候為化橘紅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曾有人在其他縣市種植化橘紅,最終「南橘北枳」,收穫的果實與化橘紅差異較大。種植戶講述,化橘紅在藥效上優於普通橘紅,在外觀上也可輕易區分:化橘紅表皮上有濃密的茸毛,烘乾後有果香氣味;橘紅表皮上少毛,烘乾後有橘皮氣味。

化橘紅的神奇傳說

龍化橘樹

相傳很久以前,在化州地區有一條非常兇猛暴躁的石龍。這條石龍是由羅江河畔的礞石受日月精華、吸羅江雨露化成。它在羅江興風作浪,讓州民苦不堪言。後來,仙人將石龍制服,並指點人們在龍頭上建了鐘鼓樓,用鐘鼓聲震懾石龍,使其不敢再擾民。後來在龍的頭頂上長出了兩棵樹苗,樹上開小白花,結出帶絨毛的果實,這便是化州橘紅,具有利氣化痰的功效,被人們視為珍寶。

鳥送橘種

羅江河畔的寶嶺山麓,住著一戶人家,家中老人戴吉和孫女阿紅相依為命。老人患有咳嗽病,一日,他們上山找草藥時,救助了一隻受傷的紅頸翠羽鳥。經過精心照料,翠鳥傷愈後飛走,三天後又飛回,吐出一粒種子作為回報。戴吉將種子種下,長出了一棵結有芳香果實的樹,老人嘗試食用後,發現其具有止咳化痰的奇效。這種樹後來被命名為「橘紅」,以紀念戴吉和阿紅的善行。

羅仙植橘

相傳晉朝年間,有一位名為羅辯的仙人來到羅江口,因咳喘筋疲力盡,在一棵老樹下休息時,喝了旁邊小石坑中的積水後,意外發現咳嗽漸止。他發現是橘紅樹的花治好了他的病,於是廣為種植橘紅樹以治療天下人的咳嗽病。後來,他騎著白牛,沿羅江而上,使用橘紅花、橘紅果治癒了許多咳嗽病人。羅辯仙人被認為是化橘紅種植的始祖。

范公識橘

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范祖禹被貶至化州。由於長途跋涉加上心情鬱悶,他患了嚴重咳嗽症。在化州,他發現飲用了州署石龍井水泡的茶後,身體逐漸好轉。調查後發現井中飄浮著許多小白花,這些花來自井旁的橘紅樹。范公進一步研究並確認了橘紅樹的藥用價值,並將橘紅花、果送給咳嗽、水土不服的人泡茶服用,收到了化痰止咳、健胃行氣的功效。

州官治咳

明朝初年,化州有一位州官得了嚴重的氣管炎。儘管看遍了州地名醫、服了無數藥,病情卻日趨嚴重。後來,一位老中醫給他開了藥,但由於風雨交加,僕人無法取到井水,便用金魚池中的水為其煎藥。州官服後,咳嗽大減,發現藥渣中多了幾朵小白花,這些花正是橘紅樹的花。州官隨即將橘紅樹官封,據為己有,並用其花、果治療咳嗽,橘紅樹因此聞名於世。

婢女復生

元末明初,化州城有一位財主整日咳嗽不止,婢女也染上了此病。財主無情地將婢女遺棄在寶嶺山下,讓她自生自滅。婢女因喉干舌燥而喝了身邊的積水,意外發現咳嗽止了。財主得知後,帶著家丁來到積水窪邊,發現積水窪邊有一棵橘紅老樹,縣官隨即叫人將這些水取回縣衙,煮沸後自己飲用,咳嗽病全好了。從此,橘紅樹因其神奇的療效而被世人所珍視。

化橘紅文化傳承

化橘紅是一種既可以作為食品又可以作為中藥材的物質。目前,化橘紅已經正式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這意味著化橘紅產品可以進入更多的銷售領域,並且可以作為食品原料使用。這一認定不僅為化橘紅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化州市生產的化橘紅產品種類繁多,常見的有乾果、橘紅片、橘紅花、橘紅茶、橘紅果脯,這些產品不僅在醫藥領域有著重要地位,其作為食品的歷史同樣悠久。此外,還有新研發的橘紅咖啡、橘紅飲料等。

化橘紅的食用方法多樣,可以泡茶、煲湯、燉肉、入菜,也可以製作成飲料、糖果、蜜餞果脯和糕點等。例如,可以用開水泡化橘紅片飲用,或者將化橘紅與肉類、骨頭等一起燉煮,以增加湯品的藥用價值和風味。此外,化橘紅也可以與其他藥材配伍,以增強其療效,如與半夏、蘇子、杏仁等一起使用,以增強止咳平喘之功。

然而,化橘紅的使用也有一些禁忌。它性溫,適用於風寒咳嗽,但對於肺熱、痰為黃痰或白痰者則不適合使用。此外,化橘紅不宜與油炸、辛辣、刺激類食物同用,以免降低藥效。

食用方法多樣

化橘紅加工炮製始於漢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化橘紅每年四月開花,至七八月果實直徑達10厘米左右時可以採摘。採摘下來的化橘紅果可炮製成中藥材,也可製作成工藝品。化橘紅中藥材加工,歷來是將化州柚的外層果皮切成角狀,五角或七角。加工上有「只用單數,不可成雙」的習慣。加工成七角的毛橘紅藥材,往往又稱為毛七爪。

化橘紅中藥文化以化橘紅藥用價值為載體,秉承「藥食同源、濟世救民」的核心價值觀,集化橘紅種植、藥材炮製、工藝品製作等於一體。2012年,化橘紅中藥文化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當地人致力於保護和傳承化橘紅中藥文化,使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例如,化橘紅李氏橘園第24代傳人、廣東省化橘紅中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李鋒,不僅承襲了化橘紅的種植與加工技術,還通過建立工作站、研發中心和博物館等方式,將化橘紅的文化和技藝傳承給了更多的人。同樣,90後青年、化州市化橘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廖志略瞄準直播帶貨賽道,潛心研究化橘紅的歷史文化和功能效用,帶領鄉親們創作了「化橘紅工藝製作」等一系列短視頻,成功將化橘紅非遺文化推向更廣闊的舞台。他還將化橘紅帶上全國兩會,推動化橘紅進入「藥食同源」目錄,讓化橘紅文化真正「紅出圈」,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順應自然規律,調整養生方法。冬季養生,旨在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化橘紅食譜

橘紅茶

原料:化橘紅3克。

做法:開水沖泡,可酌情增加冰糖或蜂蜜改善口味。

化橘紅燉雞湯

原料:化橘紅3克,雞一隻,生薑10克。

做法:雞洗凈,切塊,焯水與化橘紅生薑放入燉盅燉1.5小時。湯成後下少許鹽調味。

化橘紅南北杏燉鷓鴣

原料:化橘紅10克,南杏30克,北杏10克,鷓鴣1~2隻,豬瘦肉50~100克,生薑3片。 

做法:化橘紅、南北杏洗乾淨用清水浸泡,鷓鴣宰洗乾淨,去除髒雜,豬瘦肉切成小塊。各物一同入燉盅,加入熱開水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2.5小時至3小時,飲用時方下鹽。

化橘紅燉老母雞

原料:化橘紅4~5克,老母雞肉100克,生薑2片。

做法:化橘紅洗乾淨用清水浸泡,老母雞肉切塊,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燉盅,加入熱開水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2.5小時至3小時,飲用時方下鹽。

化橘紅瘦肉湯

用料:化橘紅3克,瘦肉50克,生薑5克,冰糖30克,純凈水500毫升。

做法:橘紅片注入90度左右的開水,加蓋燜30分鐘左右。把瘦肉切成小粒,生薑切成薄片。全部的原料放入小燉盅內,慢燉120分鐘。如果受不了橘紅的苦味,燉到90分鐘時,可加入冰糖30克,再燉30分鐘後關火。

化橘紅葉焗軟殼蝦

原料:化橘紅葉5克,新鮮軟殼蝦200克,蒜末、薑片、蔥段適量,鹽、糖、生抽、料酒、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化橘紅葉洗凈後用清水浸泡10分鐘,軟殼蝦洗凈後瀝干水分。鍋中加入適量食用油,放入蒜末、薑片、蔥段爆香,再加入軟殼蝦翻炒至變色。加入化橘紅葉、鹽、糖、生抽、料酒,繼續翻炒均勻。將炒好的原料放入烤盤中,放入預熱至180度的烤箱中,焗烤10分鐘即可。

化橘紅花鳳爪湯

原料:化橘紅花5克,鳳爪30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薑片、鹽各適量。

做法:化橘紅花用清水浸泡10分鐘,鳳爪洗凈後焯水去腥,紅棗、枸杞洗凈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鳳爪、化橘紅花、紅棗、枸杞和薑片,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煮1小時。最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這些以化橘紅為原料的菜式不僅美味,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深受食客們的喜愛。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化橘紅在美食界的運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720a3605274d85a7b438031127f0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