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操最稀有的晚明,有一群最有節操的戰士——李定國的戰象部隊

2022-03-25   適應生活

原標題:在節操最稀有的晚明,有一群最有節操的戰士——李定國的戰象部隊

300多年前,大明朝敗給了落後民族滿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些愛國志士不甘做亡國奴,對滿清做了頑強的抵抗,這些志士從北方抵抗到南方,一批人倒下了,另一批人又站了起來。當然,還有另一大奇觀,那就是不斷有賣國求榮的人向滿清投降,也是一批人投降了,另一批人又跟了上去。

在明朝的抵抗末期,出現了一位軍事奇才,那就是李定國。他帶領他的部隊橫掃江南的好幾個省份,取得兩厥名王的戰績。在他的部隊中出現了一支奇特的特種兵部隊,那就是戰象部隊,這支部隊奮勇殺敵,立下無數奇功。失敗後被俘戰象不跪、不食,不屈服,表現出可貴的民族氣節,令那些投降叛國的小人無地自容。

在講述戰象部隊之前,有必要說一說這支部隊的創建者李定國。李定國原是大西國張獻忠手下的一員大將,同時還是張獻忠的義子。李定國很早就表現出卓異的軍事才能,很受張獻忠的賞識,他年紀輕輕就被委以重任,成為大西國獨當一面的大將。後來大西國在南明和清朝的聯合絞殺下岌岌可危,張獻忠又被清兵流矢射死。但是李定國仍然領導他的部隊跟清軍頑強作戰。後來他和孫可望等大西國的將領跟南明合作,繼續跟清兵周旋。

李定國最輝煌的時期,是他帶兵向湖南、廣西和廣東等地進兵,收復了大片失地。特別是他打敗了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和親王尼堪,威震江南,並震懾清廷。但是孫可望卻嫉賢妒能,處處掣肘,甚至對李定國發動攻擊。孫可望挑起的內訌,嚴重削弱了南明的抵抗力量。後來孫可望眾叛親離,投降了滿清,把南明的軍事部署全部告訴了滿清,給南明的反清鬥爭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在跟滿清作戰的過程中,李定國根據南方的特點,組建了一支特殊的部隊——戰象部隊。因為雲南當時盛產大象,而且古代中外都有運用大象作戰歷史。在國外,印度就有運用大象作戰的悠久歷史,而且有非常成熟的經驗,東南亞各國諸如緬甸、泰國、越南也都有運用大象作戰的記載。在中國,早在殷商時期,就把大象運用到戰場。因為殷商時代,我國北方的氣候溫暖濕潤,黃河流域有很多大象。只是後來由於氣候的變化,大象逐漸在北方絕跡,但江南廣大地區都產大象。明朝時期雲南和廣西都產大象,後來,大象的產地才逐漸縮小,到現在,就只有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出產大象了。不過南明時期,大象比現在要多得多,這為李定國組建戰象部隊提供了條件。

因為歷史上以及周邊國家都曾有過戰象,所以李定國在組建戰象部隊的時候,是有經驗可以借鑑的。他主要參考了緬甸和泰國的經驗。一般一頭戰象都要有一個象奴,騎坐在大象的脖子上,負責駕馭指揮戰象行動,大象的背上要馱一個戰樓,戰樓可以乘坐若干士兵,這些士兵或持長槍,或持弓箭,甚至還可以持火槍火炮。一頭大象就是一個作戰單位,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作戰單位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大象奔跑起來速度極快,可以說不輸駿馬,所以在戰場上戰象簡直就是一輛坦克車,其戰鬥力不容小覷。

但是戰象部隊也有嚴重的弱點,因為大象怕火,也怕響聲。如果遇到敵軍的火器,戰象就會畏縮不前,甚至陣前「倒戈」,反身衝擊自己的部隊。實際上我國歷史上也有破戰象的經驗。明萬曆年,叛賊岳鳳勾結外族入侵雲南,鄧子龍率兵迎敵。敵人的部隊就用到了戰象。鄧子龍故意向敵人示弱,引誘敵兵偷襲自己的營寨,事先卻在狹窄地段埋伏好士兵,因為戰象體形巨大,在狹窄地段行動不便。等到敵人的戰象進入伏擊圈,鄧子龍一聲令下,戰士們的火弩、利箭一起射向戰象的戰樓,鄧子龍還安排部分士兵手持利劍,專砍大象的鼻子。敵人的戰象經不住這樣的攻擊,轉身向後逃亡,而戰象的後面是敵人的騎兵和步兵,戰象把自己的部隊踩踏得死傷無數,明軍趁機追殺,一戰就消滅了10萬敵軍。

滿人遠在北方,沒有破解象陣的經驗,但是投降滿清的漢賊卻很容易從歷史典籍中查到這方面的記載。所以李定國早期運用戰象取得了輝煌戰績,包括前面說的打敗孔有德的戰役中,就用到了戰象。當時李定國指揮戰象撞破關門,突破了清軍防線,很快攻破桂林,逼得孔有德自焚而亡。李定國因此收復了廣西。但是,後來清軍逐漸有了對付戰象的辦法,那就是用火攻。當時清軍已經有了火槍和火炮,他們一看到李定國的戰象,就用火器攻擊,不僅打死了很多大象,甚至還造成大象踩踏己方士兵的現象。在跟孔有德作戰的時候,李定國還有50頭戰象,到了進入廣東的時候,就只剩下14頭了,戰象部隊已經不成規模,難以形成巨大的殺傷力。

但是李定國收復祖國山河的意志非常堅定,他揮師廣東,準備拿下廣州。在廣州的西南門戶新會,明清兩軍交鋒。李定國因為顧惜城中百姓,不忍用大炮轟擊,致使城中的清兵等來了援兵,再加上李定國的部隊感染了瘟疫,戰鬥力大減。新會之戰,李定國的部隊損失慘重,李定國被迫退回南寧。而新會之戰,損失最大的是戰象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因為清軍在作戰時使用了火槍和火炮,很多大象不敢向前衝擊。但有一頭獨牙象卻異常勇猛,它冒著清軍的炮火,跳躍著沖向敵人陣地,一陣猛衝,踩死清兵數百,它還用鼻子捲起清兵拋向半空。這頭獨牙象據說戰功赫赫,曾經被永曆皇帝封為將軍。但是最後14頭大象有的被殺,有的被俘,李定國的戰象部隊終於為祖國戰鬥到最後一刻。

據說獨牙象被俘後,和另一頭大象,既不吃清兵給的食物,也堅決不向清兵下跪,最後絕食而亡。清兵挖了兩個大坑,把他們推入坑中焚屍。其餘大象為此終日以淚洗面,因為大象是智力很高、很有靈性的動物。清兵試圖制止它們流淚,於是鞭打它們。一頭大象暴怒並衝擊人群,踩死很多清兵,清兵脅迫象奴最終才制服這頭大象。

清兵把俘獲的大象送到北京請功,他們還學習南明給大象們封官爵,給俸祿。但是這些大象卻不為所動,它們在北上的路上,一直淚流不止,沿途百姓知道了這些大象的身世,都深受感動。愛國詩人屈大均對這些大象有很深的觀察,作《義象行》以記之,其詩曰:「營中何物高嵯峨,十四雄象相盪摩。久向滇池習斗戰,憑之觸敵計良善。……大開城門容象進,獨有一象不肯隨。印官當街再拜請,象奴附耳前致詞。先言禮節勞縣主,後言官職如前時。去南日遠北日近,此是本國知不知。象聞此言淚雙垂,淋漓滿路觀者悲……皮可寢兮肉可食,死為鬼雄游八極。從來驥也稱奇德,人不如獸徒千億。」屈大均一方面盛讚大象們的「奇德」,一方面發出「人不如獸」感嘆。

確實,在那個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這些大象表現出寶貴的節操,在那個節操最為稀有的年代,他們卻在億萬國人面前樹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那些靠出賣靈魂取得富貴的賣國賊,看了大象們的英雄行為,讀了屈大均的《義象行》,不知作何感想!

作者:土老帽

參考文獻:

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華書局,1985年

言直:《動物從軍之謎,神奇的特種兵》,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