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誰是天生的商業演員?

2023-01-27   娛樂雞翅

原標題:港影:誰是天生的商業演員?

在文字里作證。 ——唐淚

香港電影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巨星。

例如,最為人熟知的「雙周折」,就是三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廝殺,創下多項票房紀錄,統治香港影壇長達十幾年。

但是,離開動作片、喜劇片和槍戰片,三個人可能很難露面。

還有其他幾個演員。

僅憑商業成績,他們可能沒有「兩周一成」那麼耀眼。

勝過電影類型的多樣化和廣泛的適應性。

可以說是「天生的商業演員」。

第一名是劉德華。

1981年出道,最初打算走文藝小學生路線。

但在「雪藏」風波後,它迅速轉型,1986年與王晶合作後,在商業電影的道路上飛馳。

在短短几年內,《魔翡翠》、《精裝追女仔2》、《最佳損友》、《獵鷹計劃》和《龍之家族》、3360010

再加上零年代與梁朝偉齊名雙雄,今日與郭富城之巔商榷。

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連續跨越九十年代、零零年代、一零年代,中間雖有高低之分,但總體走勢基本沒有回落。

其作品數量的密集、平均票房的堅挺,在整個華語電影界尤為罕見。

幾十年突然過去了,幾乎所有比他資歷還早、跟他同期甚至比他出道還晚的演員,都消失了,或沉住氣,或沒有了鬥志,但劉德華這個名字依然響亮。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他對商業、明星和偶像的概念有著透徹的詮釋。

這就是「天生」一詞的腳註。

第二名當然是郭富城。

在時尚的影響力上,整個中文世界或無人能出其右。

廣告讓台灣爆紅,第一張唱片的銷售額突破100萬張,根據名字決定髮型,在全亞洲流行。 5本寫真集均突破百萬冊,連續7年蟬聯明星肖像畫列印榜,30年不間斷的廣告代言之旅,就是這樣一個成績的明證。

劉德華天幕公司創業作品《最佳損友闖情關》,票房突破2000萬。

扮演最大反派的「當紅炸子雞」郭富城絕對功不可沒。 要知道,1992年郭富城在香港發行普通歌精選集,銷量突破30萬張。 拿香港樂壇來說,即使是廣東話專輯,這個成績也相當可怕。 這一勢頭當然要歸功於迄今為止的火爆。

郭富城早期與劉德華連續拍了幾部電影,票房出眾,後於1996年在新導演梁柏堅的《至尊無上》獲得千萬票房,後在《天若有情》勇奪香港票房年冠,一鼓作氣

實際上,關於其票房能力,列舉商業電影的戰績就一目了然了。

《五億探長雷洛傳1:雷老虎》香港年冠,《九一神鵰俠侶》和《九一神鵰俠侶》年度第六,《浪漫風暴》香港年冠,《風雲雄霸天下》香港年度第三,內地破十億,《風雲雄霸天下》

雖然電影數量不多,但憑藉商業和文藝的優秀表現,一躍成為榜首。

雖然埋頭於演技的探索,但商業價值卻因事實而驚人。

目前,劉德華是「王不見王」的平均勢力。

高峰之上,還在繼續上升。

第三名是鄭伊健。

影路比郭富城慢一點,從一開始就走偶像路線,以商業電影為主要領域。

前期經歷了四年的躑躅,直到1996年,古惑仔系列電影一躍成名,四部主演影片進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與郭富城獲得《雷霆戰警》雙主演的機會,兩人攜手摘得香港桂冠。 正是風雲際會。

此後,他相繼主演了《風雲2》、《寒戰》、《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商業片,嶄露頭角。

但是,緊隨其後的《寒戰2》和《無雙》等電影票房開始減弱,勢頭開始下降。

高開低跑至《風雲雄霸天下》後,戲路越來越混亂。

回頭看,鄭伊健攜歌影雙棲優勢爆紅,巔峰上升速度極快,但整體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兩大天王的基礎還沒有足夠長久,離巔峰水平還有一段距離。

昔日「第五天王」之名無愧於其名。

另一個人是古天樂。

巧合的是,古天樂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是從給鄭伊健演戲開始的。

他上世紀90年代以配角片為主,先後給鄭伊健、劉青雲、劉德華拍戲,起步階段也沒有前三位演員快。

戲路也一片混亂,直到遇到杜琪峰,方始以《中華英雄》為標誌,正式踏上崛起之路。

在香港演員大幅減產的情況下,他的拍攝量並沒有減少,雖然明亮的頭部票房作品不足,但在較大的作品基數下,卻出現了相對穩定的票房成績。

職業生涯中或《烈火戰車2:極速傳說》和《決戰紫禁之巔》系列尤其具有代表性,近年來與劉德華雙主合作的《東京攻略》在內地獲得了10億票房,自己投資的科幻電影《暗戰2》

有投資「造血」的強大好處。

但是,電影的質量和題材的重複程度,有相當令人擔憂的地方。

特別是以科幻為方向的話,有必要慎重對待。

上述幾位演員。

其實當時是典型的「小生」型演員。

在形象和氣質方面,特別適合商業電影的主角。

其他人都要靠後。

基於才能、態度和方向的不同。

有各自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