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車、引導、檢查、清洗輪轂、用高壓蒸汽槍徹底沖洗掉汽車漆面的污物……近日,記者在迎澤街道湖西社區康和小區內看到聾啞夫婦張戰兵和周彩雲正在為顧客洗車。看著乾淨整潔的車,車主向這對夫婦豎起了大拇指,用微笑和手語表達謝意。
36歲的張戰兵出生在准格爾旗薛家灣鎮不連溝村,自幼跟著母親生活,因兒時生病導致聾啞。2011年,張戰兵和周彩雲在特殊學校相識並走到了一起,婚後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夫妻倆都患有疾病,外出打工幾乎不可能實現,便有了創業的想法。
「我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可苦於資金、場地、身體條件等因素一直未能實現。」張戰兵用手語比划著「說」,「今年受疫情影響,我一直在家呆著,一次偶然在快手平台看到噴霧洗車機,便有了想做一個移動洗車行的想法,家裡沒有錢,後來親戚資助購買了一輛小型噴霧洗車機,我想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幸福的生活。」
聽不到、說不出,夫妻倆如何和顧客溝通呢?買下流動蒸汽洗車機放在家門口不知道該如何運作,這可怎麼辦?張戰兵的妹妹張娜通過微信公眾平台看到准格爾義工協會發布了「授人以漁」項目,當時就給項目負責人撥打了電話,希望這個項目能夠幫助哥嫂一家。
了解到事情原委之後,准格爾義工協會會長呂海英來到聾啞夫婦的家,制定了一對一幫扶方案,並幫助建立微信工作群,讓協會有車的義工們都加入,成立了聾啞夫婦「愛心加油站」微信群。很快,20多名義工加入了「愛心加油站」工作群,成為這對聾啞夫婦的洗車顧客。「既然都需要洗車,為何不照顧下他們的生意呢?」准格爾義工協會車隊副隊長焦永海說,看到夫妻倆創業不容易,他還利用微信朋友圈向家人朋友推介起了這家流動洗車店。如今,焦永海全家都成了他們的顧客。
「通過微信平台宣傳,預約洗車顧客,讓流動洗車機上門為客戶洗車,極大地方便了車主,開業到現在來預約洗車的人真不少。因為夫妻倆都是聾啞人,不能接聽電話,聯繫業務都是靠發文字信息,針對這一難題,我們協會義工和他的親戚將協助接聽預約電話,幫助其完成接單工作。」准格爾義工協會會長呂海英說。
「我哥從小就想開一個洗車行,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和身體原因,家裡人一直不放心讓他干,現在准格爾義工協會不僅幫助我哥家的移動洗車行順利營業,實現了他的創業夢,還經常給我侄女買學習用品,我們全家都很感謝他們。」張娜說。
來源:准格爾旗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