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一盤咱東台的家底

2023-10-16     幸福東台

原標題:盤一盤咱東台的家底

黃海的雄渾,沙洲的詭奇

草灘的清遠,藍天白雲間

水與岸在這裡交匯,藍與綠在這裡相融

勾勒出東台獨特的自然風韻

剛剛閉幕的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

最重要的成果就是

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

千百年來

在這塊土地上

人類定居勞作、繁衍生息

留下無數佳話

悠久的歷史

厚重的底蘊

就是咱東台傳承千年的文化家底

對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

你了解多少?

「幸福東台」持續推出

《你不知道的東台》

系列專題

今天為您帶來歷史文化篇

快來看下你能答出幾題?

快速問答

不服來戰

1、東台撤縣建市有多少年?

點擊查看答案

36

2、東台人休養生息的母親河是哪條?

點擊查看答案

泰東河

作為東台重要水源地,泰東河源源不斷地將生命之水輸送到東台大地,滋養著百萬人民,在保證東台市居民飲用水和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平衡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7年秋天,東台市全面推行「河長制」,點燃了母親河重現清流的希望,迎來了母親河新一輪發展生機。我市建立河道管理保護工作長效機制,開展河道治理工作,不斷總結巡河治河過程中的經驗,確保河岸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沿河而行,河流河道清麗,河水透碧;舉目四望,草木蔥蘢。東台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突出水環境治理,實行「河長制」,實現「河長治」,水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封河禁漁,切實改善鎮域內河道生態環境質量,明確了鎮、村級河長職能,切實發揮河長制管理的成效。推動河道疏浚、河道保潔、生態修復、水質改善等綜合治理的各項工作。

3、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台傳說是

點擊查看答案

董永傳說

"董永傳說"廣泛流傳於中國各地,是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尤以我市西溪古鎮歷史最為悠久,地名遺蹟最多。2006年,我市"董永傳說"入選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董永傳說在東台的文獻記載,主要有北宋的《晏溪志》、南宋的《方輿勝覽》、明朝的《嘉靖惟揚志》、清嘉慶《東台縣誌》等。

東台西溪古鎮,離東台城三里,為西漢設置。秦前為吳的屬地,漢代即很繁榮。

據清代劉積蘭《彭城堂筆記》記載:西漢時,山東巢州有一個農女叫張七妹,隨父逃荒到東台西溪,見董永賣身葬父,身受苦辛,很為同情,就嫁給了他。家貧無食,七妹把藏在懷中的一張"蠶子"孵化,摘桑葉飼養。

三年後,四鄉八鎮廣為推廣。七妹用織絹償債,操勞過度而逝,遺有一子一女,鄉親們很懷念她,就附會她是七仙女下凡,返歸天庭。

4、已有1000多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台特產是?

點擊查看答案

東台發繡

東台發繡,起源於唐朝,距今1300多年歷史,開始是表達虔誠尊佛,元明時期題材逐漸廣泛。原稱墨繡,以發作線,以針為筆繡成的工藝美術品,具有用料奇特、耐腐防蛀、質感強烈、永不褪色的特點,被譽為"天下一絕"。

東台市是中國發繡之鄉,其發繡藝術堪稱天下一絕,先後繡制出的一大批發繡長卷被世界各級博物館珍藏。2009年6月,東台發繡入選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同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東台發繡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21年,東台發繡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東台發繡

經歷代工匠的傳承創新,發繡由原來的"墨繡""單面繡"發展到"潤色繡"、"雙面繡"、"雙面異色繡";在繼承傳統針法的基礎上,拓展了滾、旋、纏、套等30多種針法,進一步提高了觀賞效果,增強了作品感染力和觀賞價值不斷提升。這樣的發繡作品,既有水墨畫的韻味,又體現民族風格,可謂色彩斑斕,華麗多姿,巧奪天工

5、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最古老的塔是?

點擊查看答案

海春軒塔

海春軒塔,是江蘇現存古塔中的老壽星,距今已有1380多年。千年風雨,滄海桑田。海春軒塔像位遠古的老人,始終屹立,不言不語,見證著時代更迭、歷史變遷,傳承著東台的文明。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東台旅遊觀光主要景點之一。

為何當年要在西溪修建這座寶塔呢?其實,在古代海春軒塔的東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據清嘉慶纂修的《東台縣誌》記載:「海春軒塔在西溪南廣福寺側,傳為唐尉遲敬德監造,塔頂有題名。」當時建塔的目的是為了鎮海和導航,故稱「鎮海塔」。

相傳唐朝開國名將尉遲敬德年幼時和母親逃難途經西溪,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附近百姓靠出海捕魚為生。看見漁民出海經常遭遇海難,家中老弱婦孺哭得十分悽慘。尉遲敬德的母親就許下願望:若是兒子日後能做到一官半職,一定要回來建造一座燈塔,為漁民指明回家的方向。李世民感恩於尉遲恭曾在戰亂中救過他的命,在平定天下之後,准奏在當時軍事要塞、全國重要的產鹽之地南通到淮河口建一座方向塔,並由尉遲恭監造,此塔又有「孝母塔」、「尉遲塔」之稱。

到了唐朝中期,經濟繁榮。塔旁有條古運鹽河,很多鹽商從此經過,商客絡繹不絕。海邊也因此建起一條長廊,供來往客商觀看春潮。朝廷為了治水,安排一位名叫李承的官吏前來東台西溪修捍海堤。他看見當地經濟繁榮,認為原有塔名已不能體現春回西溪、漁鹽興旺的特色,於是便將它改名為「海春軒塔」,並吟詩一首:「東築點將台,西有溪通淮,海軒春潮旺,皆由此塔來。」

時光流逝,東台海岸線每年以150米的成陸速度不斷東移,海水變灘涂,滄海變桑田。他最初的航標作用逐漸消失,但因西溪為佛教聖地,海春軒塔逐漸成為人們崇拜祈福的圖騰。

6、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東台名品是?

點擊查看答案

東台魚湯麵

1978年,東台魚湯麵被命名為「江蘇省名點」。1985年,東台城內紅蘭別墅酒樓製作的魚湯麵,被江蘇省商業廳鑑定為江蘇省名品,並獲榮譽證書,被編入《中國小吃譜》。1988年,東台魚湯麵被命名為「中華名小吃」。2016年1月,東台魚湯上榜江蘇省第四批省級非遺名單。

7、1995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

江蘇省重點文保單位是?

點擊查看答案

張謇紀念館

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東台人俗稱老電廠,位於東台城玉帶橋南,其舊址經修繕後,1995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重點文保單位,是東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說起東明電氣,不得不提一個人,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張謇。張謇的祖母吳氏和母親金氏均是東台人。張謇的家族與東台有著割捨不斷的桑梓情結。1917年,他在東台創辦的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接手上海人姚祥堂瀕臨倒閉的榮泰電氣公司,出於對母親家鄉的情感,修建廠房,增加股金,購置設備,於當年發電,為當時蘇北用電照明之先。

解放後,1959年1月6日新東台電廠搬遷,原老電廠留有電廠辦公樓一幢、老機房一座,廚房、食堂等平房。該建築結構受西方特色建築的影響,是一處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實物價值的近代建築物,它反映了東台地方民族工業的發展史,已成為東台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標誌和象徵。

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老電廠)現已建成張謇紀念館,體現了東台人民對張謇的懷念和敬重。除了投資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張謇還先後在東台地區創辦多家企事業單位,如母里師範、貧民工場等,為東台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幸福東台 姊妹號集合,長按二維碼關注。

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飛 編輯丨小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020e9dbd951771614c1b5fdf64d29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