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燒羊肉,還得自帶碗?首先是講究,其次才是吃!

2019-05-20   傳統活兒

老北京有一首童謠,也許大家都不陌生: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脖子燒羊肉,你不吃也不喝,小貓兒叼了走誒!

雨後的水牛兒

水牛兒,就是北京土話里的蝸牛。那麼,水牛和燒羊肉有什麼關係呢?

意思就是,當水牛兒露出稚嫩的犄角的時候,就能吃到燒羊肉。每年進入三五月份,下雨開始多了起來,這個時候蝸牛就會大量出現了,而燒羊肉也是只有這個時候才有的,所以說到底,這還是跟老北京吃東西講究「應時當令」有關係。

每年春末上市,秋天下市,孟夏、初秋,是吃燒羊肉的黃金季節。那麼,全年其他時候燒羊肉的鋪子關張大吉麼?不不,並不是這樣。

《都門記略》中記載:

燒羊肉清末有兩處最為馳名,第一是月盛齋,但民國年間月盛齋已經改賣了醬羊肉;第二是成三元燒羊肉。這家是當時的「燒羊肉之王」,王宮貴胄夏井天兒無論多熱,只要想吃燒羊肉,多半是照顧成三元。

到了清末民初這家店依然存在,但「燒羊肉之王」的冠冕已經易主幾回了。其中既有名、故事又多的,當是隆福寺「白魁」羊肉床子和西城的「洪橋王」羊肉床子。

燒羊肉(圖片 | 新浪旅遊)

老北京只有清真的羊肉鋪稱為「羊肉床子」,至此不難看出,燒羊肉多半也是他們的買賣。不賣燒羊肉的日子裡人家還會出售鮮羊肉、羊下水、羊霜腸、羊脖子等等的東西。至於燒羊肉,自然是溫暖天氣里的特別饋贈。

以「洪橋王」來說,燒羊肉一下市他們家會珍而重之的將燒羊肉的老湯裝壇擱進地窖,直到第二年開春啟封,這期間任是花多少錢,說出花開花落去也甭想再吃到他家的燒羊肉,所以,有好吃的還是趁早兒吃吧。

燒羊肉的做法是先用秘製藥料、老湯煮好羊肉,再過油煎炸得透熟,肉皮焦脆,羊肉緊實入味。除了羊肉以外,還有羊脖子、羊頭、羊沙肝、羊蹄、羊蠍子……總之言之,言而總之,是羊盡其才,物盡其用。

燒羊肉(圖片 | 搜狐)

「洪橋王」家十分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他們家有一顆年頭兒很久的花椒樹。花椒樹跟吃燒羊肉有什麼關係?唔......這就關係到老北京人吃燒羊肉的吃法了。

花椒樹(圖片 | 新浪博客·xianglianzi2012)

老北京吃燒羊肉經常自帶碗,跟賣主兒要一碗燒羊肉的原湯,回家做好麵條,白坯兒面上鋪滿燒羊肉,澆上熱熱的燒羊肉湯,湯里如果有點兒鮮花椒蕊,據說鮮的眉毛都能掉下來!

那時候的吃客細緻到:如果端「白魁」的燒羊肉,多半是吃白面抻條兒,「白魁」對過兒的著名小飯鋪灶溫也提供這種服務。而吃「洪橋王」家的燒羊肉,多半下的是雜麵條兒。

老北京人吃雜麵條兒的時候很多,關於雜麵條兒還有首歌謠:

「大碗渾湯麵,綠豆(面)摻好面(白面),不熱不要錢。」

手擀雜麵條(圖片 | 美食傑)

您瞅瞅,粗糧、細糧、肉食一應俱全,再拌個黃瓜、熗個豆芽,洗把臉就能開飯了。無論是夏天太陽落山的午後,還是應該進補的秋天,都是極大的大滿足吧!

那時候吃燒羊肉還有一種獨特的辦法:羊肉鋪燒羊蠍子,需要提前預定,並且吃完之後把剩下的骨頭歸還肉鋪,有點像喝汽水歸還汽水瓶。不知道這裡頭是怎麼個道理。

不過要是能在午睡醒來吃著熱芝麻醬燒餅,啃著羊蠍子、吸著骨髓,再來二兩白乾,管他什麼道理呢!

羊蠍子(圖片 | 搜狗圖片)

羊蠍子(圖片 | 中國健康養生網)

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抗戰期間隱居在北京什錦花園(今在東四北大街一帶),日本人用了很多辦法打算逼他出來做偽事。可是這麼多年下來,吳玉帥就一通太極雲手打下來,日本人也拿他沒轍。直到他1939年牙疾被日本醫生治療之後突然去世。

據說他住在什錦花園時十分喜歡「洪橋王」的燒羊肉,又和老掌柜的是朋友,並且給他寫過一幅巨幅的《滿江紅》中堂。

有一個中國胃的吳玉帥,也有一顆中國心吶!

作者:行旅的熊

編輯:戚彧卿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