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脖子後側有個大包的人,俗稱「富貴包」,而在中醫里,它被卻稱為「奪命包」,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富貴包」產生於第七節頸椎和第一節胸椎的連接處,對應人體的大椎穴,充當著「十字路口」的重要角色,貫穿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等7條重要的經絡。
出現「富貴包」,意味著大椎穴出現淤堵,經絡不通,輕則出現肩頸不適等現象。嚴重者會導致左右肩血脈不通,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勞損,頸椎病,甚至會引發腦淤血和腦梗塞等問題。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脖子變粗、肩背變厚時,即使沒有出現富貴包,也不要掉以輕心,預防,永遠大於治療。
1.它叫富貴包,不富貴,而且很要命!
大椎穴凸起長出來的「肉包」,又叫「富貴包」,「富貴包」並不代表富貴,它對人體的危害很大,會引起頭暈、頭痛、失眠、健忘、肩頸疼痛、胸悶等等,重則還容易引發中風、腦梗等。
有富貴包的人,一般不會太多的感受到疼痛酸癢這些小毛病,因為真正的大毛病都在身體內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富貴包所在的位置,覆蓋了人體一個十分重要的穴位——大椎穴!
大椎穴有多重要?它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十字路口,交通樞紐,是我們身體里的七條主要經脈——督脈、膀胱經、大腸、小腸、三焦經、膽經,胃經統統要經過的地方。
還有,大椎不通的人,陽氣就升不上來,那體內的濁氣和邪氣就會很重。
中醫講:「得陽者生,失陽者亡」
大椎穴就像一個總開關,需要它先打開,其他經絡才能正常流通,相反大椎穴不通,等於一下子就堵塞了七條經脈,人身上的氣血無法順暢運行,很容易就出現許多症狀。
富貴包最大的危害,在於影響人的心腦血管壽命,嚴重時更可能伴有腦淤血及腦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作,但只要發作就直接危及人的性命,這也是它要命的原因,不得不防!
在後頸形成堆積,狀如山包的「富貴包」,一是代表冗餘:對人體無益甚至有害;二是代表瘀阻:寒氣從大椎進入,寒則氣凝,氣滯則血瘀。
如何「剷平」這個包!關鍵就在於散瘀開節,促進頸部氣血循環。
懷疑自己有「富貴包」的人可以自測一下:
身體放鬆站直,拿鏡子側面一照,看看自己雙側肩膀的中央有沒有一塊凸出來的硬包,如果有,那就要重視了!
病因:總是低頭導致「內錯外腫」!
「富貴包」,是出現在後背上頸胸交界處凸出的硬包塊,表面上是軟組織的腫脹、肥厚、增生,而其實質卻是頸胸交界有明顯的椎體錯位,頸椎的生理曲度往往是反弓的,是典型的「內錯外腫」。
當人體長期低頭、向前伸頸時,為了保持平衡,頸椎、胸椎結合處就產生骨性突起,筋骨相連,筋連骨,骨連筋,導致椎周筋膜或肌肉長期緊張、腫脹,「骨錯縫,筋出槽」,導致椎骨偏離正常的位置;
反過來,椎骨頭偏歪,也導致相應的軟組織出現異常的肌張力而肥厚、增生!所以,別總低頭看手機了!
富貴包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最初期的增生,摸上去軟軟的都是肉,一般使用有效方法5次左右可治癒。
第二種是:筋包,摸上去的手感像皮墊子稍硬,由於風濕寒堆積過多形成,多注意排濕排寒一般使用有效方法十多次可以治癒。
第三種是:骨包,摸上去的手感是皮包骨,由骨質變形引起,調理時間略長於前兩者。
2.這樣灸祛痰濕,消減富貴包!
脂肪堆積是導致富貴包的重大因素,因脂肪使大椎穴瘀堵,引人虧氣,虧血,氣血無法順利運送頭部,於是大腦供血失常,經常就會發生頭暈,頭疼,失眠,健忘等症狀。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脂肪堆積呢?痰濕重的人!
中醫的概念里,痰濕就等於女人的脂肪,贅肉。痰濕重的人,濕沉經絡,阻礙氣血行走,就像走路時鞋子上沾了一塊濕噠噠的泥巴,十分的笨重緩慢。
氣血運行一旦緩慢,代謝能力提不上來,我們平時攝取的營養無法及時消耗,也無法排出體外,於是就堆積起來,成為令人肥胖的脂肪,並進一步妨礙氣血運行、甚至堵塞,富貴包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艾灸「金三角區」的關鍵穴
人體有四個「金三角」,分別是「頸部金三角」、「肩部金三角」、「膀胱金三角」和足底金三角」。
與「富貴包」有關的,就是頸部金三角區和肩部金三角區,也就是需要用艾灸調理的地方。
「富貴包」大的人,往往會感到肩膀、頸椎僵硬,還有背部酸痛、頭暈、胸悶等,這種情況要艾灸以下標註區域:
這兩個區域裡有四大穴位:大椎穴、風池穴、風府穴、肩井穴。
大椎穴:能夠活血散瘀、補陽益氣,使艾灸的能量直達病灶,是每次必灸的穴位;
風池穴、風府穴:灸之有通經活絡、提神醒腦的作用;
肩井穴:則可以對頸椎進行排濕散寒、通絡散結。
要注意的是,「富貴包」的存在,證明了肩頸的經絡、氣血不通,而艾灸會加速氣血循環,所以剛開始艾灸的時候,有些人會覺得頭暈、心慌,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感到不適,可以先減少艾灸時長,縮短為隔日灸一次,等感覺好些了,再慢慢增加艾灸的時間!
3.三個步驟,「消包」行動
想要調理「富貴包」,首先要改變我們低頭和「高枕」的習慣,日常挺胸抬頭,這樣可以防止我們的肩頸部位變形、血脈不通,繼而造成瘀堵。改變不良習慣的同時,用以下「消包三步」,堅持一段時間可以看到一定的變化。
第一步
艾灸之前用「毛巾搓頸」的方法,加速頸部血液循環後再艾灸。
具體方法:找一條幹毛巾,在後頸「富貴包」上來回地搓,這個是可以隨時隨地做的,如果怕搓破皮的話,那就把另外一條毛巾固定在脖子上,然後再搓,這樣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還能活血通絡。
第二步
「毛巾搓頸」3分鐘後,艾灸肩頸區域,選四大穴位——大椎穴、風池穴、風府穴、肩井穴。
第三步
艾灸後練習夾脊法。夾脊可以刺激脊柱上的督脈,讓陽氣順暢,周身血脈流通。
具體方法:身體只坐椅子的前1/3,兩隻手放在身後支撐身體,此時上半身微向前傾,使後背繃直,這時你會感覺到後背很緊,擺好這個姿勢後,兩肩開始使勁向後夾,即為夾脊。
力道根據自身狀況掌握,可以逐漸加力,讓後背更緊一些,你會感覺背部抻著疼,堅持1~2分鐘,然後放鬆,接著重複做2~3次。
夾完之後,你會感覺整條脊梁骨「唰」地一下舒服多了,跟過電似的,然後還有點兒發熱,這就是陽氣激發後的效果。堅持做,作用很大。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