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時候
廣告打出了零公攤
等辦房產證的時候告訴你
公攤多出了十幾個平方
這塊面積,你得花錢買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這段買房故事可謂一波三折
瓜里有瓜…
90平米的戶型
突然多出了十幾個平方
升級到100平米
是不是有些神奇呢?
即墨佳源都市小區
3號樓的業主們
正在感受著這份神奇
當然這多出來的公攤
不能白白送給你
更神奇的是
從2017年7月通知交房
到現在兩年時間了
都沒人通知業主這回事
直到上個月
有些業主找到開發商
準備辦理房產證時
意外收到了補交房款通知
這下把大家激怒了
7月18日上午11點
佳源都市銷售中心門口
100多名業主在此維權
業主們為何如此憤怒?
因為開發商在前期售房時
打出了零公攤面積的噱頭
可如今每戶實測面積
都比預測多了十多個平方
業主們算了筆帳
這一棟樓就大了1600平
差出了1200萬
關鍵開發商聲稱
「現在房子都漲了
你們很上算了」
那麼,關於預測和實測面積的差距,預售合同里是怎麼約定的呢?
一提起合同,業主們又搖起了頭。
大家回憶,在第一次簽訂的預售合同中,關於房屋建築面積約定了誤差比。
但是,更換後的合同里卻寫著:在房屋交付時,如果出現預測面積和實測面積不一致的情況,按照該房屋每平米建築面積單價計算,多退少補。
業主們質疑
開發商用零公攤誤導消費者
更換合同時又玩起文字遊戲
事情是不是業主說的這樣?
開發商到底打的什麼算盤?
記者在銷售中心找到了
開發商青島正沃實業有限公司
一名負責銷售的劉經理
他說合同確實換過一次
但是內容並沒有更改
銷售經理:有兩項,一個是約定3%的誤差比,一個是多退少補。
記者:為什麼別的樓座寫的是第二項?按照多少的比例約定的?
銷售經理:這個不清楚,這個合同都是雙方的選擇,我也買房子,我選的也是多退少補,我估計都會這麼選,如果多收了錢,我們也會退的。
那麼在前期銷售樓盤時
聲稱零公攤合適嗎?
劉經理表示
那會兒他還沒來呢
這名銷售經理說,預測面積出現了誤差,去找房管局;
合同約定是雙方認可的,覺得不合適可以走法律途徑;
對於前期零公攤宣傳,他表示並不知情。
面對大家的質疑,開發商工作人員的回答,聽起來是天衣無縫。
記者又跟隨業主來到了小區,看看這房子究竟蹊蹺在什麼地方?
走進佳源都市3號樓,業主們說,買房的時候,開發商承諾贈送了一部分空間。
從戶型圖上看,這塊約十平米的紅色區域,便是開發商贈送的面積。
在交房後,開發商還協助業主,將這部分改造成內部空間。
誰也沒有想到,所謂的贈送面積,如今搖身一變,又成了公攤面積。
如今想辦房產證,就得花近8萬元買這塊公攤。
可業主們覺得,是開發商欺騙在先,這筆錢交得冤枉。
房屋預測和實測面積差距那麼大,原因到底在哪呢?
記者來到即墨區自然資源局。
房管處工作人員說:
佳源都市3號樓房屋預測面積的時候,是依據施工圖紙預先進行測量,是開發商合法銷售的面積依據;
實測是指商品房竣工驗收後,實地勘測出來的面積;兩者肯定會有出入。
關鍵點來了……
由於業主和開發商簽訂的銷售合同里,約定的是多退少補,便不能參照國家3%誤差率的標準。
如果當初測繪公司計算得更精準一些,是不是就能避免今天的尷尬呢?
業主告訴記者,對3號樓進行預測和實測的機構,名叫青島市城建房地產勘查測繪有限公司。
在房管部門的協調下,記者見到了測繪公司的工作人員。
他是這麼答覆的:當時圖紙標識不明確,工作人員不是很明白……
圖紙標識不清、測繪人員失誤、系統出現漏洞……
測繪公司依然無法解釋預測面積為何縮水。
如今多出來的公攤,是不是當初開發商承諾贈送的那部分面積呢?
測繪公司工作人員說:開發商當時感覺出數據會有差別,就在合同里簽訂了多退少補……
測繪公司的預測,稀里糊塗。
開發商發現問題後,將計就計。
所謂贈送面積、零公攤的宣傳語,只是水中之月。
然而更殘酷的還在後面……
房管處工作人員稱,當時開發商和業主說,那塊鏤空的地方買回去後,可以搭建起來,其實是違法的,違法的,違法的……
七八萬買來一個違法建築
這個結果對業主來說更刺激了
既然青島市城建房地產勘查測繪有限公司,是即墨區房地產主管機構認定的測量機構,如今在測繪過程出現如此大的偏差,即墨區房管處又是什麼態度呢?
看著白紙黑字的合同
業主們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但這心裏面的苦該找誰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