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
剛過去不久的國慶假期,我們在城市裡歡度假期時,幾個年輕人正走在騰格里大沙漠裡。
他們即將挖出來的,是在沙丘下藏了20年的秘密。
騰格里沙漠。圖/新京報
在當地人的帶領下,他們用鐵鍬鏟開黃沙,一股強烈刺鼻的氣味沖了出來。
眼前,是一坨坨濃稠的黑色液體。
圖/環保志願者
這當然不是石油,極有可能是造紙的污染物——黑液。
這是沙漠中一片面積巨大的污染地,僅僅1公里之外,就是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這裡離黃河也就10公里左右。
離排污池不遠的地方看到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示牌 。圖/澎湃新聞
在已經發硬的污泥地面行走,腳底卻晃晃悠悠,像踩在一塊老豆腐上。
美利林區的一處排污池航拍圖。圖/澎湃新聞
下雨之後,你以為是沙漠中的湖泊,實際卻是混合了雨水的污水。
圖/新京報
大面積的黃沙中,不時露出一點黑色,這反而在提醒你,黃沙不過是黑色污染物上的零星點綴。
2019年10月18日拍攝的一處污染點,一位過去的林場職工告訴記者,過去的多年,曾有五六隻黃羊陷入其中死亡,後來被巡視的工人撈出來處理了。圖/新京報
龜裂成硬甲,卻散發著臭味,騰格里沙漠仿佛長出了膿瘡。
記者站在一片乾涸後的固體污染物上用無人機俯拍。圖/新京報
很快,環保志願者的發現被媒體重視,
國家生態環境部的工作組也來了,這是官方的調查結果:
這片地區共發現了14塊污染場地,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180畝);
污染土壤的厚度,最厚的超過4米。
90年代,一家叫寧夏美利紙業的公司在這裡種速生林造紙,這片林子曾把騰格里沙漠逼退了10公里,擋住了南下的風沙,保護著中衛30多萬畝農田。
他們卻把製漿生產產生的一部分黑液直接傾倒到了附近的林區。
這次發現的黑液,就是1998-2004年期間的造紙黑液。
圖/環保志願者提供
原有的水分有些下滲,有些蒸發,黑液逐漸凝固成了如今這種粘稠的膠裝物,然後被風沙掩蓋,直到被這些環保志願者發現。
截止11月10日的中午,當地政府已經清挖出了52700噸固體廢物,這些污染物裝了滿滿4萬7千個袋子。
而這些黑液已經非常粘稠,要清理完這些「陳年」黑液,需要2個月……
施工人員將裝有污染物的噸袋,擺放在一片鋪設有防滲膜的臨時堆場。圖/新京報
目前檢測的土壤樣本中,檢出了苯酚。這是一種高毒物質,人可以通過呼吸、食物、飲水、皮膚吸收,如果長期飲用被苯酚污染的水,會引起頭昏、貧血及神經系統障礙。
所幸的是,目前檢測出的苯酚等有毒物質的濃度還不高,初步判斷是一般性污染物。
但生態環境部的專家說,之後還需要對地下水進行調查,就當地的土層狀況看,污染肯定進入了地下水。
該治理的治理,該追責的追責,但騰格里沙漠污染引起我的關注,是因為下面這張圖片:
發現這批污染物的環保志願者,連手套都沒戴。
他怎麼發現這裡的?為什麼連基本的防護措施都沒有?他是個怎樣的人?
於是我聯繫上了他,和他聊了一通電話後發現:相比這次污染,他更值得我們關注。
發現這次騰格里污染的一名志願者叫「荒野守護人」,一名90後,但這個網名聽起來,背負得很多。
曾和他共事過的一名志願者寫過他們的經歷:常常奔走在環境污染的一線,有時由於事發突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就出發,在危險的廢棄物上行走,拿手取證。
他就這麼直接拿起了沾有黑液的小木棍。圖/荒野守護人
後來來清理現場污染物的工人都戴著防毒面具。圖/新京報
萬一被輻射了呢?萬一得病了呢?太多的萬一,想想就後怕。
自然的危險相對好防護,更大的風險來自人。
這是他今年做的第四個大的案例,幾乎每一個都是類似的有毒現場,冒著危險取證、調查、求證,有時會被污染企業跟蹤、追車甚至威脅。
他拍過的各種污染現場。圖/荒野守護人
有時候發了文章就收到遙遠的「問候」,要求他刪除文章,甚至當地派出所也來他家「關心」……
除了污染現場的危險,和不必要的「問候」,他還要背負著低工資、沒保障,每年數十次的高強度出差。
而他去的那些地方,往往是那些幾乎被人遺忘的地球傷痕。
又危險,又得罪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在商業社會裡,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窮」。
比如他在今年99公益日後的發文:
比如,這次在中衛的前期調研,發現了重要的污染,而這些票據也只能自己收著,錢都是自己出。
圖/荒野守護人
這個在北京的銀行工作的年輕人,跑回家鄉蘭州,做起了環境污染干預。每年幾乎都要倒貼上萬塊錢,全都依靠自己的工作積蓄。
那為什麼還要做?
他在電話里和我說,自己看過太過在污染地生活的人。他們真的很努力生活,但又因為種種原因,沒辦法離開那片賴以生存的土地。
那,唯有外人的幫助。
- 但你也很難從根本上去改變啊
- 能做多少是多少,改變一點是一點
我突然不知道,這到底是極端的理想主義,還是極端的現實主義了。
但我知道,這些草根NGO是不可能只靠情懷去支撐,如果他們繼續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們必然轉身投入更賺錢、更安全的行業。
然而,如今存在的污染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多。
比如貴州磷化工大氣污染(2018年5月),
圖/荒野守護人
比如內蒙古包頭的某鋼鐵廠破壞草原(2018年5月),
圖/荒野守護人
比如溫州樂清對沿海灘涂的瘋狂圍墾(2018年12月),
圖/荒野守護人
那麼,誰在前線奔走調研?誰來頂著壓力揭露問題?誰來為我們的飲水、飲食和呼吸發聲?
當然,政府、企業、媒體的力量都不可少,但我同樣相信這些荒野守護人們的力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環保志願者,也是金山銀山的拓荒者。
我也相信公眾的力量。我們每一個轉發、評論、鼓勵、讚賞,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
環保不會一蹴而就,甚至容易招惹是非。前兩天我寫了對過度消費的反思,後台就有不少人嫌我「吃飽了撐的」。
但我始終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環保行動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同行者。
有句話說: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他來守護荒野,誰來守護他?
你,我,每個人。
歡迎打賞,我承諾將所有賞金捐贈給荒野守護人和他的結構,希望他們多吃,多保護自己。
參考資料:
1. 《騰格里沙漠在哭泣!180畝地被污染,污染土壤最厚超4米!涉事公司股價跌停…》,央視財經
2. 《十幾年前的造紙黑液,在騰格里沙漠被遺忘》,新京報
3. 《騰格里沙漠怎麼了?生態環境部派人調查》,澎湃新聞
4. 《騰格里沙漠再現大面積污染,上市公司美利雲或難脫干係》,中國證券報
5. 《比騰格里沙漠污染更值得關心的是,背後的那個人》,西北環境前線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均註明轉載來源,版權歸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