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點開這篇文章的旁友們,都猜到了今天要聊的內容。
作為今夏日劇的第一爆款,不得不承認,《輪到你了》的熱搜體質,槓槓的。
尤其從反擊篇開始,每周一集必上熱搜。知乎上關於它的話題,也從未斷過。
眼看著周末就要大結局了,今天咱們就再來回顧一下——
《輪到你了》
話不多說,先上簡介。
地點:一棟公寓內
主人公:一對新婚夫婦
在搬來公寓的第一天,女主菜奈就被受邀參加了公寓內定期舉行的居民會。
在日常聊天結束後,大家突然打開了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你有想殺掉的人嗎?」
話題一出,眾人警惕,卻也引起了大部分人的興趣。
可是偵探推理小說愛好者菜奈這時說到:「警察首先會從受害者的熟人開始調查殺人動機,即使是一個小動機,也很可能被查出來。」
所以說,殺人是肯定會被逮捕的呀。
本以為話題會就此終止。
可誰知,一群人聊著聊著,居然聊到了交換殺人上來。
遊戲規則:
在場的13個人,每人都在白紙上寫下自己想殺的人,不記名收集在投票箱中,然後每人隨機抽取一張,殺掉抽到紙上寫的這個人。
在場的所有人都認為,這只是一次會後的休閒娛樂活動。
誰知就在當晚,管理員被刀了……
更詭異的是,寫著管理員名字的紙條,被張貼在了公示欄上。
交換殺人遊戲,正式開始!
01
《輪到你了》播出至今,只剩下一集就大結局了。
可是觀眾對於誰是最後大boss,依然沒有頭緒。
豆瓣、知乎、微博上的盲猜王者們更是躍躍欲試。
——今天誰死了?
——兇手到底是誰?
這兩個似乎成了不變的提問。
關於今天誰死了這個問題,蛋撻每周都還沒來得及看更新,逛一圈微博、知乎就瞭然於胸。
可是兇手到底是誰?
蛋撻從女主菜奈,到樓上赤池太太,再到居委會主席早苗太太都猜了個遍。
結果……前兩個死了……後一個瘋了……
簡直看得頭皮發麻!
算了,既然猜不到,那就是小空了。(住在304室年僅5歲的小男孩)
我想,看《輪到你了》的觀眾,無非兩種心態——
我是誰?我在哪?兇手是誰?我要瘋了……(普羅大眾)
這群鐵憨憨,猜不出兇手吧!(編劇)
蛋撻無奈之餘,只能劈叉叉腰加攤手。
02
從開播的7.8,到現在穩定的8.7,甚至番外破9,《輪到你了》必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隱藏的彩蛋、緊湊的劇情、燒腦的轉折,這些蛋撻真的沒那個腦子和膽子下筆去和網上的大佬們掰頭。
那麼,咱們今天聊點別的。
《輪到你了》這部劇,通俗一點去理解,無非就是輪到你去殺人了和輪到你去死了兩層含義。
第一集片頭,一句你有想殺的人嗎?就奠定了全劇基調。
鏡頭回到第一集中的座談會上來。
當提出交換殺人的時候,有人興致勃勃,有人眼神躲閃,有人嚴詞拒絕。
可是最後,大家依然繼續進行著這個遊戲。
「不參加的話可能會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菜奈當時的想法,或許也是在場絕大部分人的想法。
明明內心抗拒,為何最後沒人拒絕參加呢?
《烏合之眾》曾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沒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治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卻是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
勒龐還表示:個人在群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會突然爆發。
就算有人覺得交換殺人遊戲不合時宜,可是在群體磁場的影響下,眾人選擇了隨波逐流。
這也使得幕後boss有機可乘,原本只是茶餘飯後用來消遣的談資,一個點到為止只有雛形的遊戲,被強制啟動了。
那麼在這場遊戲中,幕後boss,到底只是一個人,還是公寓內的所有人呢?
其實,平庸之惡,早就在所有人的心中生根、發芽、蔓延。
自古人心詭譎難猜測,為了躲避自認為莫須有的責任,眾人選擇了沉默。
因此,原本早該被終止的遊戲,卻因為眾人的沉默得以病態的繼續下去。
此刻,人人都是劊子手。
若真存在差別,無非就是迫不得已雙手沾滿了鮮血的直接之惡,與那默不作聲高高掛起的間接之惡。
而這裡面的大多數,是在間接作惡。
或許相較於直接作惡,間接作惡會大大減輕作惡者的負罪感。
可是,即便是間接作惡這樣的小惡,也是惡。
尤其是在如今網絡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下,積少成多的小惡,也是可以很輕易擊垮一個人的。
英劇《黑鏡》第三季最後一集,就深刻的呈現了這種罪惡鏈條。
《三年A班》,亦是如此。
那麼,就沒人意識到,自己是在做一件不怎麼對的事嗎?
顯然,不是的。
可是,就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樣,身為「烏合之眾」,處於群體之中,人的個性,早已在最大程度上被湮沒了。
9個月前,《三年A班》給予了我警示。
現在,《輪到你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