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句無關風月與愛情,卻仙氣爆棚的詩詞,哪一句打動了你?

2019-12-05     也可自話

在文學作品中,愛情是亘古不變的話題,古典詩詞里也有許多或歌頌、或悲悼愛情的作品,一首詩、一句詞,就讓人有靈魂撞擊的感動,大概是人人有愛,人人嚮往愛的緣故吧。但是,詩詞中不能只有愛情,因為詩人的浪漫,除了愛情,還有山水、有風月、有人生。

李白、蘇軾自不必說,他們自帶仙氣,本就是浪漫的代言人,其他詩人的筆下,又有著怎樣的仙氣和浪漫呢?



《別魯頌》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李白

李白有仙氣,更有俠氣。

魯仲連,戰國時期齊國人,此人高風亮節,且有超凡濟世之才,一生熱愛旅遊,不願為官。當他遊歷於趙國時,長平之戰已經落幕,趙國的都城邯鄲被圍,眼看就要滅國,魯仲連看不下去了,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魏國,發兵救援趙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秦國。後平原君欲封官、賜千金,魯仲連都辭而不受,飄飄然離去。

在這首詩中,李白用最浪漫的句子,把魯仲連談笑間退強敵的意氣風發刻畫出來,李白傾慕魯仲連你品格,更鐘情於他的才幹,獨立於天地之間,猶如清風蘭雪。

李白筆下的魯仲連讓人傾慕,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李白給自己的自畫像呢?



《洞仙歌》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蘇軾

如果說李白是謫仙,他的仙氣與生俱來,那蘇軾的仙氣,則來自於他經歷了人生莫測後,依然保持著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比起李太白的天仙感,蘇東坡更接地氣。

蘇軾這首《洞仙歌》的來曆本就具有虛幻縹緲之感,詞前有序,大意是說7歲那年,蘇軾見到一個90多歲的朱姓老者,老朱說自己曾在孟昶宮中看到一首詞,並記在心中。如今40年已過,老朱已經去世,沒有人知道這首詞,只有蘇軾還記得其中兩句,於是自己填詞,續上了那段消失的記憶。

全詞展開想像,寫孟昶與花蕊夫人夏夜納涼的情景,重點在描寫花蕊夫人的美好與高潔,有冰之肌、玉之骨,通過對人物和環境的描寫,暗喻時光在不知不覺間流逝,最後這兩句神來之筆,時光流逝之迅速,仿佛就在屈指之間,便暗中偷換了流年,讓人深感惋惜。

7歲時模糊的記憶,化作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詞,東坡之才,是在讓人艷羨。



《人月圓》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張可久

我討厭上班,討厭束縛,我嚮往自由。

我時常想,等哪天實現真正的自由,就去山中修行,一壺酒、一碗茶、一本書、一張桌,這樣的日子千金不換。

直到有一天讀到張可久這首《人月圓·山中書事》,我才知道,原來早在元代,就有這樣一位曲作家,已經過上了我所嚮往的生活,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張可久不是一位太有名氣的人,但他確實元代詞曲「清麗派」的代表人,還有另一首《人月圓·會稽懷古》,其中有句「荷花十里,清風鑒水,明月天衣」。

不用知道張可久是誰,只要記得這兩句詞,就足夠了。



《補孤山種梅敘》

疏影橫斜,遠映西湖清淺;暗香浮動,長陪夜月黃昏。——張岱

宋朝有位其人,名叫林逋,此人一生孤高,不慕名利,不愛美人,唯愛梅與鶴,他游於江淮之間,隱於杭州西湖,未娶妻無子嗣,以梅花為妻、仙鶴為子,稱「梅妻鶴子」,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名句。

人會生老病死,但精神長存。

多年以後,明朝人張岱,感於其品行,作《補孤山種梅敘》讚頌林和靖先生,化和靖先生名句,成「疏影橫斜,遠映西湖清淺;暗香浮動,長陪夜月黃昏」。

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



《和襲美春夕酒醒》

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陸龜蒙

白居易說:「又或公退獨處,或移病閒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謂之閒適詩。」

陸龜蒙這首《和襲美春夕酒醒》就是一首閒適詩,什麼現實啊、官場啊、名利啊,統統靠邊站,老子無事傍江湖,老子黃公舊酒壚,老子開心就好。

醉酒之樂,心事重重的人體會不到,借酒澆愁,只會愁上加愁,唯有陸龜蒙這樣了無牽掛,才能在醉酒後瀟洒自如,才能在酒醒後,看天邊明月高懸,看月光灑滿人身,看花影落滿歸途。

好一幅超凡脫俗的月下醉影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lWX424BMH2_cNUgbu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