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恆是乾隆朝時期的名將,他為乾隆的十全武功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外戚,他的親姐姐就是乾隆的原配妻子孝純賢皇后富察皇后。雖然傅恆是外戚,他姐姐富察皇后又是乾隆摯愛之人,但傅恆的成功絕非完全依靠裙帶關係,下面就來說一說傅恆是如何從藍翎侍衛一步一步成為清朝為數不多的外姓郡王。
世家貴族出身,憑藉姐姐關係迅速在政壇站穩腳
傅恆和姐姐富察皇后家族都是出身於沙濟富察氏,傅恆的全名叫作富察·傅恆。他的曾祖父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的議政大臣、一等男爵,因此從傅恆曾祖父這一輩起他的家族就已經算是清朝的政治豪門了。
傅恆的爺爺米思翰是康熙初期的戶部尚書,米思翰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時盡心竭力籌措軍費,最終卻累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因此傅恆的伯父、米思翰之子馬齊憑藉米思翰的蔭功步入政壇,並且很快平步青雲成為了康熙最器重的大臣之一。
馬齊是傅恆的伯父,也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官至大學士,是康熙臨終時託孤的重臣,由於馬齊為雍正順利繼位保駕護航,所以雍正繼位後馬齊更是直接成為總理事務大臣,一時之間權傾朝野。
傅恆和富察皇后父親李榮保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就已去世,因此傅恆的兄弟姐妹們都由伯父馬齊撫育,而雍正為了拉攏馬齊,主動和馬齊聯姻,讓兒子乾隆娶了馬齊的侄女也就是傅恆的姐姐富察皇后為嫡妻。
因此傅恆家族在雍正時期就已經成為清朝皇室的重臣加外戚了,這也是傅恆日後能在官場迅速站穩腳跟的原因之一。
傅恆是李榮保最小的兒子,上面有七個哥哥兩個姐姐,李榮保去世時他年僅1歲多,等他長大之後連伯父馬齊都去世了,因此傅恆長大之後能依靠的也只有姐姐富察皇后和姐夫乾隆皇帝了。
乾隆雖然與富察皇后屬於政治聯姻,而且他一生後宮妃嬪也很多,但他一生摯愛的女人還是屬嫡妻富察皇后。傅恆又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富察皇后最小的弟弟,因此他格外受到姐姐富察皇后的關照,乾隆出於對富察皇后的喜愛,對這位小舅子也是格外的關照。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恆被任命為藍翎侍衛,這個藍翎侍衛在侍衛等級中算是最低級的侍衛,不過這對傅恆來說只是一個跳板而已,很快他就被晉升為一等侍衛了。
傅恆這個一等侍衛也沒幹太久,他很快就被姐夫乾隆提升為內務府總管。清朝的大內侍衛雖然地位不低,但是工作都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只是便於晉升而已,所以在侍衛的工作上並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正才能。
但內務府總管這個職務就不一樣了,這個職務是負責管理皇宮事務和皇帝私人帳戶的職務,這需要任職者有很強的理財能力和管理能力,傅恆就在這上面做的很讓姐夫乾隆滿意。
因此乾隆覺得傅恆是可造之才,於是又調任傅恆出任山西巡撫兼署戶部侍郎,這可是管理一省的最高長官,還兼著管理全國財政的副手,傅恆在這個職位上乾的依舊是非常出色。
傅恆的出色表現也讓乾隆比較意外,畢竟乾隆最開始只是抱著提攜小舅子的心態任用的傅恆,結果這小舅子沒丟人是個人才,傅恆有如此卓越的能力算是乾隆的意外收穫。於是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恆從山西巡撫重新調回京城,出任了議政大臣、戶部尚書兼軍機大臣,從乾隆六年到乾隆十二年短短六年之間,傅恆就從一名正六品的藍翎侍衛晉升為可以參與決策軍國大事的正一品高官。
傅恆的晉升速度在清朝官場不可謂不快,甚至算是很神奇的速度了,這其中當然主要因為他姐姐富察皇后的關係,所以他得到了乾隆特殊的關照,但是這與他自身卓越出色的能力也密不可分,畢竟傅恆的七個哥哥怎麼沒見乾隆這麼關照,這裡面雖然有裙帶關係在其中,但乾隆也不是昏君,他也是量才而用,傅恆真有才能,他才會如此重用。
傅恆文武雙全,是乾隆的福將
傅恆入軍機處,出任議政大臣,還兼著戶部尚書,但這並不是他權力的真正巔峰,這不過是他巔峰的起點而已。
在乾隆十二年這一年中除了傅恆升成了高官,乾隆朝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四川爆發了大小金川叛亂,大金川土司莎羅奔裹挾小金川發動叛亂,乾隆於是派遣川陝總督張廣泗平叛,不久又派大學士訥親前往監軍。
大小金川不過是彈丸之地,但是卻讓張廣泗和訥親打了一年多始終無法平叛,地區局勢沒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這麼打下去大筆軍費就等於白扔出去,乾隆心疼啊,於是乾隆不得已之下啟用了賦閒在家的雍正時期名將前任川陝總督岳鍾琪參與平叛。
岳鍾琪在前線查明原來張廣泗被莎羅奔派來的姦細所迷惑,訥親又和張廣泗不和,因此在平叛軍事上毫無進展,於是岳鍾琪將此事密報乾隆,這讓乾隆十分震怒,乾隆密令岳鍾琪在前線就地誅殺了姦細,並詔張廣泗和訥親回京,最後結果就是張廣泗被處斬,訥親被賜死。
這樣一來張廣泗和訥親都死了,前線也不能光交給年紀老邁的老將岳鍾琪一個人,於是乾隆犯愁了,滿朝王公貴族該派誰去,本來他以為訥親作為滿洲權貴中能力卓越的人應該可堪大任,結果卻如此丟人,這時候傅恆看出來姐夫乾隆為難了,於是他主動請纓上陣。
乾隆見傅恆敢主動請纓,十分欣喜,於是他就又兼署了協辦大學士和川陝總督兩個職務率軍赴四川平叛。
其實傅恆主動請纓上戰場也是為了自身的前途和家族權勢著想,這一年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這一年的三月份傅恆的姐姐富察皇后病逝,傅恆擔心姐姐去世,家族的權勢地位恐怕會因姐姐去世而不保,所以傅恆決定以軍功來確保家族權勢,因此在這一年的年底傅恆主動請纓上了戰場。
傅恆剛剛率軍抵達前線後,乾隆為了激勵他,又直接將他從協辦大學士任命為保和殿大學士,而保和殿大學士是三殿三閣大學士之首,這就相當於是首輔大臣一般,可見乾隆對傅恆的器重。
傅恆抵達戰場就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他與剛愎自用的訥親不一樣,他既有才能又善於聽取他人意見,所以傅恆和老將岳鍾琪完美融合,岳鍾琪是雍正時期名將,他對川陝地區的情況十分了解,因此他很快根據局勢制定出了戰略,而岳鍾琪的戰略與傅恆不謀而合,因此兩人搭檔十分默契,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次年正月也就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張廣泗和訥親用了一年多都沒有平定的大小金川叛亂就被傅恆和岳鍾琪順利的平定了。
當乾隆接到消息這一刻,可想而知他是有多麼高興,此次平叛傅恆居功至偉,因此當傅恆班師回朝時,乾隆除了親自迎接,還特意加封他為一等忠勇公爵位,賜寶石頂戴和四團龍補服,並為傅恆家族富察家族建立宗祠,還親自給傅恆在東安門選了忠勇公府,這已經是當時外姓大臣之中算是最高的榮譽了。
不過傅恆的更高級別榮譽還在後面,乾隆十九年(1754年),曾經困擾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的準噶爾汗國出現內亂,乾隆就想趁機攻滅準噶爾汗國。
這個準噶爾汗國是由曾經被康熙三次御駕親征的噶爾丹所建立,是屬於衛拉特蒙古聯盟中的一大部落,在噶爾丹統治時期極為強盛,噶爾丹被康熙擊敗所殺之後,準噶爾汗國一度陷入很長時間的安穩期,不敢主動挑釁清朝。
但到了康熙晚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又再度反叛清朝,對清朝邊境造成了很大困擾,後來一直到雍正時期,策妄阿拉布坦在名將岳鍾琪的打擊下才消停下去。
可是到了雍正後期,策妄阿拉布坦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位後又開始侵擾清朝邊境,雍正再派岳鍾琪和黑龍江將軍傅爾丹平叛,結果和通泊之戰清軍主力傅爾丹全軍覆沒,清朝損兵折將很厲害,岳鍾琪後來也敗於噶爾丹策零之下,因此被罷職監禁起來。
後來雖然雍正擊退了噶爾丹策零,但從此準噶爾汗國成為了清朝的一大邊患,由於和通泊之戰的慘敗,八旗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因此清朝很多王公貴族對於准葛爾汗國比較畏懼,認為天意不讓其滅亡。
乾隆時期噶爾丹策零去世,因此準噶爾汗國內部爆發了奪位內亂,但即便如此當乾隆主張對準噶爾用兵時,很多王公貴族都反對乾隆出兵,認為大清不能再敗於准葛爾汗國之手了,敗則有損國體,只要准葛爾汗國肯臣服大清,不再騷擾邊境地區就可以了,其他的都無所謂。
可是乾隆當時雄心壯志,豈能坐失良機,而傅恆也很有戰略眼光,他也同意了姐夫乾隆出兵準噶爾的想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得需要有人支持乾隆,於是傅恆主動上書贊同乾隆出兵準噶爾,並再次主動請纓赴西北前線,於是乾隆大喜,當即命傅恆率大軍揮向準噶爾都城伊犁。
這一戰傅恆僅用了半年多時間就平定了困擾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準噶爾汗國,傅恒生擒準噶爾汗國末代大汗達瓦齊,自此曾經讓康熙三次御駕親征的準噶爾汗國被傅恆僅用了半年多時間就做到了,可見傅恆能力卓越。
幫助乾隆攻滅了準噶爾汗國,為大清去除了一大邊患,這讓乾隆十分高興,由於傅恆功勞太大了,這畢竟是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都沒有完成的事情,這份大功讓喜好面子的乾隆高興異常,因此乾隆有了想冊封傅恆為皇室宗親才封的貝子爵位。
清朝自進入康熙時期之後,幾乎沒有封過外姓大臣為貝子的爵位,所以乾隆沒敢為傅恆破例,但他特意下旨賞傅恆雙一等公待遇,而傅恆為人也很謙謹,他聲淚俱下的勸阻了乾隆賞賜自己雙一等公待遇,乾隆只得作罷,但是為了表揚傅恆,乾隆特命人將傅恆畫像繪製於紫光閣中,傅恆也是這一年乾隆紫光閣功臣畫像之首。
傅恆文武雙全,還在文化方面頗多建樹。傅恆制定了乾隆朝吏部選用人才的規則,並且文化方面他還組織編撰了《周易述義》、《西域圖志》、《春秋直解》等著作書籍。因此乾隆越發器重傅恆,而傅恆也算是乾隆的意外收穫。
乾隆最初也沒想到小舅子傅恆才能如此卓越,富察皇后溫柔賢惠,勤儉樸素,為乾隆後宮中樹立了勤儉之風,她的弟弟傅恆又如此全能,文能幫助乾隆治理國家,武能幫助乾隆消除國家大患,所以連乾隆自己都曾經稱傅恆為自己的福星、福將。
傅恆死後成為清朝少數的外姓郡王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開始不停騷擾清朝的雲南邊境,乾隆為此先後派了三人云貴總督征討緬甸未果,先後三任雲貴總督都以自盡結局,尤其是第三任雲貴總督是傅恆的親侄子、四哥傅文之子明瑞。
傅恆的侄子明瑞在雲貴總督任上率軍與緬甸作戰時深入敵境被緬甸軍隊所包圍,明瑞最終寧死不屈,自盡而亡。
因此傅恆在此情況下,即悲憤於侄子身死,又為國家擔憂,於是他再次主動向乾隆請纓親赴緬甸戰場,乾隆大喜,當即加授傅恆雲貴總督一職率軍赴雲南指揮對緬甸作戰。
傅恆在抵達前線之後,他根據戰況很快制定了水陸並進、出其不意的戰略,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首都阿瓦,乾隆與傅恆的戰略不謀而合,乾隆隨即讓傅恆按照這個戰略實施進攻緬甸都城的計劃。
此後傅恆率領清軍對緬甸是三戰三捷,打的緬甸軍隊倉皇敗退,但是由於中緬邊境地區地理環境複雜,緬甸軍隊依靠地理環境阻止了傅恆大軍前進的腳步。
傅恆的軍隊後來被緬甸軍隊拖在了老官屯(現今緬甸欽邦地區八莫市)一帶,由於當地瘴氣比較嚴重,清軍大幅度感染了瘴氣,軍中好多將領都死於瘴氣,連傅恆本人也被瘴氣所感染,腹瀉一天比一天嚴重,乾隆得知這一情況後,他就知道這個緬甸恐怕是真不好打了,於是她擔心再打下去傅恆身體也會完蛋,於是趕緊命傅恆班師回朝。
正好此時緬甸國王也擔心對抗不了清朝的大軍,於是也想議和,因此緬甸國王求和的心態還正好給了乾隆台階下,乾隆順勢同意了議和。不過後來傅恆雖然班師回朝,但回京兩個多月後傅恆還是因感染瘴氣去世了,年僅48歲。
傅恆去世後乾隆非常悲痛,親自到傅恆家中去弔唁,而且特意命人以皇室宗親爵位鎮國公的標準給傅恆舉行葬禮,傅恆在死後享受到了皇室宗親的葬禮標準。乾隆後來還寫了很多首詩來懷念傅恆。
乾隆不僅對傅恆極為賞識器重,對他的兒子福康安更為賞識器重,傅恆的兩名幼子福康安和福長安自幼就被乾隆接進皇宮撫育,乾隆尤其是格外喜愛福康安。
而乾隆之所以格外器重喜愛福康安,主要在於其一福康安與乾隆的嫡子永璉外貌頗為相似,永璉是乾隆與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也是福康安的表兄,曾被乾隆秘密立為太子,但永璉八歲夭折,所以乾隆對這個兒子極為思念,因福康安長相與永琮相似,所以乾隆格外喜愛福康安。其二就是福康安確實自幼聰慧,長大之後也是如其父傅恆一般文武雙全,所以才被乾隆格外器重喜愛。
福康安也是為乾隆十全武功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不過他是乾隆中後期名將,他對乾隆最大的功績就是穩定了西藏,制定了《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和西藏活佛金瓶掣籤制度,使得清政府後續對西藏可以進行統治,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與統一,從這點來說福康安對維護祖國的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福康安也被乾隆譽為福將,他在乾隆後期對清朝軍事上貢獻極大,所以當福康安軍功越來越高後,乾隆終於不顧朝臣反對,決意要把當年沒有冊封傅恆為貝子的遺憾在福康安身上實現,他冊封福康安為貝子,而福康安也是清代歷史上自康熙朝之後第一位外姓大臣在生前能得到皇室宗親爵位的人。
福康安後來死於平定苗民起義中,乾隆更是十分悲痛福康安之死,於是他再度不顧朝臣反對,執意追諡福康安為郡王,追諡福康安為郡王,那也得追諡他的父親傅恆,因此在傅恆去世30多年後,傅恆被追諡為郡王爵位。
寫在最後
可以說傅恆和福康安父子都是乾隆的福將,傅恆為平定新疆做出巨大貢獻,福康安為了平定西藏做出巨大貢獻,他們父子二人對乾隆的十全武功貢獻很大,而且不止對乾隆貢獻大,他們父子倆對祖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統一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傅恆雖然是靠裙帶關係步入仕途,但他更多的卻是靠自身卓越的才能獲得乾隆信任和重用。所以說裙帶關係只是起到助力作用,真正想獲得認可還是得靠自身卓越的能力。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嘯亭雜錄》、《清稗類鈔》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