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副不拘一格的另類春聯,嬉笑怒罵對仗好,讓人耳目一新

2023-01-24     真游泳的貓

原標題:4副不拘一格的另類春聯,嬉笑怒罵對仗好,讓人耳目一新

春節貼春聯是一個傳統習俗,多數春聯都是表達吉祥喜慶的意思,但也有不少春聯別出心裁,給人另類的感覺。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4副不拘一格的另類春聯,嬉笑怒罵對仗好,讓人耳目一新。喜歡對聯的朋友,趕緊把文章收藏下來吧。

第1副對聯:五載郎曹,竊比馮唐猶未老;一官獄吏,若逢周勃也稱尊。

此聯是咸豐甲寅年(1854年)刑部提牢司的春聯,作者是提牢司員外郎吳可讀。

吳可讀進士出身,在刑部當了個小官,後來升任為提牢司員外郎,說白了就是「高級牢頭」。

那年春節之時,吳可讀萬分感慨。同樣是進士,同樣是才子,為什麼別人平步青雲,他卻只是一個小小的牢頭呢?

上聯的「五載郎曹」,說的就是吳可讀當了5年的高級牢頭,感覺自己大材小用,十分不品。

吳可讀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典故,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之心。

儘管對聯中說的是「竊比馮唐猶未老」,但是話要反著聽,在激憤的心情里,吳可讀認為自己與馮唐類似,其實都是壯志難酬的。

下聯的「一官獄吏」,則是苦中作樂了。

那年監獄中欽差大臣兼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江蘇巡撫楊文定剛被放出,欽差大臣勝保又因為戰事不力而被送入了大牢。

下聯用西漢名將周勃來類比清代這些封疆大吏。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周勃因為被人告謀反而被抓入大牢,在牢中被獄吏百般欺負。最終,周勃無奈送給獄吏千金,這才逃過一劫。周勃出獄後說:「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自以為貴不可言了。若不是這番坐牢的經歷,怎會知道獄吏是這麼尊貴呀!」(詳情可見《史記》等史書。)

下聯是作者吳可讀的解嘲,說自己雖然屈居人下,但是好歹是「尊貴」的獄吏,比那些階下之囚可好太多了。

當然,這種解嘲從內心深處來說,依然是作者的不平,依然是作者的耿耿於懷。

也因此,這副春聯就顯得與眾不同了,它不是那些官面文章或者場面套話,是蘊含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掛在刑部提牢司這個地方,倒也恰如其分了。

第2副對聯:處遠居高,何時而樂;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此聯乃是晚清慈利教諭曹斗宣所寫。曹斗宣早年在湘軍當幕僚,後來駐守邊疆,老年被分配到慈利縣當「教諭」這麼一個冷板凳。

從作者內心來說,他肯定是心有不平,感慨於心的。

所以我們看這副春聯,同樣是又自嘲又解嘲,含義豐富,真情實感反覆糾纏,相當耐人尋味。

上聯說的是春節登高望遠,飽覽河山之美。

一句「何時而樂」,巧妙化用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具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感嘆,也同時有一種「處江湖之遠」的無奈與怨懟。

下聯說自己當閒散小官,坐冷板凳,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自己才華不夠,只配當個「教諭」。

話里話外,作者是不甘心的。然而畢竟是春節,所以作者的不甘心是被克制的。

也因為這種「克制」,這副對聯的藝術水平直線上升,讓我們感受到了「乃分之宜」背後的複雜心理,讓人感受到了不同人的不同春節感慨。

第3副對聯:好兒不要爺田地;打架還須親弟兄。

這副春聯非常有意思,有點類似民間俗語諺語的集合,上下聯放在一起,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讓人眼前一亮。

舊時民間有句話,說是「崽賣爺田心不疼」,隨便揮霍長輩的財產。現在更有所謂的「啃老族」,平日裡對父母沒有一分錢孝敬,反而各種找藉口向父母要錢。他們自己生了小孩,不但把小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帶,還故意遺忘了長輩給小孩子的各項支出,名正言順讓老一輩買單。

所以說,這一句「好兒不要爺田地」,就算是放到現在還是很有現實意味的。

下聯也是很有趣,一般說是上陣無過親父子,打虎還須親弟兄,現在改成「打架」,道理相同,卻更加接地氣,讓人瞬間明白親情的可貴。關鍵時刻,那還得是兄弟啊。

第4副對聯:丁此時艱須努力;未應國事竟灰心。

舊時春聯喜歡將年份嵌入,如這副對聯就是晚清丁未年的春聯,作者是文人胡盛汶。

本來「丁未」是比較難嵌入的,但是作者巧運才思,結合晚清時期的風雨飄搖,寫出了這麼一副感慨深沉的對聯。

對聯一方面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灰心喪氣」,表達了作者內心無法排遣的憂患意識。同時呢,春聯也有一種努力鞭策的正能量導向,並不是完全灰心,正如魯迅先生對於社會的感嘆一樣,雖然絕望,卻不是徹底絕望。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分享哦。

失業在家,寫文為生,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讚賞、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這對真的我很重要,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ef60de8cde25c31ab6b3aad18a21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