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成就一個孩子,父母究竟該「精心養育」還是「放任自由」?本文作者和先生在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路上,對女兒可謂一路「放養」,然而這種「野蠻生長」的機會,卻讓女兒探索出自己的才華與能量。熱愛寫作的女兒,還出乎意料地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暢銷書作家。或許, 比起一條按部就班的「推娃」路徑,給孩子發展興趣和特長的空間更加珍貴。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東張西望的空間 (ID: springandautumn2022)
文丨Demi Li 編丨Iris
除概念圖外,其餘照片來自原文作者
讀商學院時的好友兼室友讓我寫寫是怎麼培養了一個小有名氣的暢銷書作家女兒。收到這個邀請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汗顏我真沒有什麼教育心得,因為我對女兒基本是散養,而我女兒也是野蠻生長,自由選擇自己的學習和職業道路。
女兒趙希然的處女作和成名作《鐵寡婦》
另一方面,這個提議讓我覺得用書面的形式回顧一下女兒的成長過程對我自己而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能給看到這篇博文的讀者一點共鳴和啟發,那就更有意義了。所以我就在考慮了一分鐘以後接下了這個任務。
青年暢銷書作家和流量網紅
先介紹一下我女兒趙希然:她是一個95後,六歲隨我和她爸爸一起從中國移民到加拿大。大學畢業後沒有從事與所讀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因為自己的熱愛選擇寫作,目前出版了兩本暢銷小說:Iron Widow 和 Zachary Yin and Dragon Emperor 。
兩本小說都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榜,尤其是 Iron Widow (中文譯名: 《鐵寡婦》) 曾經霸榜四十多周,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北美、南美、歐洲各地出版。
也因此獲得了很多寫作獎項和提名, 包括2022年美國北極星最佳青年小說提名、2021年英國青年科幻小說獎、2022年加拿大兒童文學獎。這本小說更是賣出了好萊塢電影版權,將由製作了《飢餓遊戲》等佳作的 Picturestart (美國電影公司)製作。
希然參加雨果獎曁北極星獎的頒獎儀式
寫作之餘,希然還是個頗有影響的Youtuber,製作分享以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視頻。
她的第一個視頻詳細分析講解了2020年好萊塢電影《木蘭》中的歷史文化錯誤,僅僅幾天點擊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很快拿到了YouTube的十萬粉絲認證。隨後她又陸續製作了幾十個視頻,以輸出中國文化為己任,收穫了四十多萬的粉絲。
希然的油管十萬粉絲認證
女兒在短短兩三年里的成績讓我由衷地認識到了她的獨特的才華和能量,讓我從一開始的強烈反對她全職在家寫作到變成了她的頭號媽媽粉,如假包換的媽媽粉,有點怎麼我女兒一下子成了「明星」的感覺。
女兒一直詬病我沒有更早地相信她,支持她。回顧她的成長,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 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錯過什麼,當初應該怎樣更好地參與和支持她的理想和決定。
遷徙為主旋律的童年
我和先生大學校園愛情,畢業後很快結婚,24歲生下女兒,是手忙腳亂的年輕媽媽。工作很忙,就把女兒託付給老家的外公外婆照看。
因為不常見面,女兒沒有很多機會喊媽媽,牙牙學語的她聽到隔壁孩子叫媽媽,她會跟著學叫媽媽,一遍一遍的重複。每每聽姥姥講起這事,感覺挺心酸的。
她三歲可以上幼兒園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接她回南京,一家三口終於在一起了。我們無比珍惜這樣相對穩定的生活。
爸爸每天騎車15分鐘送她去鼓樓幼兒園,一路上父女有了很多交流。我為她製作了厚厚的幾本童年相冊,記錄小小的她成長的每一步。這樣的歲月靜好的日子一直過到她幼兒園畢業。
這時候年輕的爸媽決定移民,實現自己大學時沒有實現的出國夢。老公先來了溫哥華,我留下來處理賣房子搬家等各種事務。忙碌的我又只能將女兒送回老家上了一個學期的小學。四個月後,我帶著女兒來到溫哥華和老公會合。
到達溫哥華後的第二天,我就帶著女兒到附近的小學報到了。
一個英文單詞都不懂的女兒一開始沒法跟著同學們一起上課,只能被老師安排自己在電腦上學習單詞。在學校學習兩個月單詞後就到了放暑假的時間。為了不中斷她的英文學習,我給她報了ESL班。在ESL班學了兩個月就又開學了。
一開學,我發現她開始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儘管每天放學後回家仍然愛看從國內帶來的動畫片葫蘆娃,她的思維開始用英文為主。我們跟她說中文,她總是英文回答。這裡的小學課業實在鬆散,她開始看懂英文後,我邊帶她去逛圖書館。她的英文進步很快,《哈利波特》系列很快就讀完了。
一家三口在溫哥華書店希然的書前合影
女兒在溫哥華就這樣過了兩年快樂的日子,不用像在國內時早起上學,放學後不用做大量的作業。
我曾經和其他家長一樣想培養她的興趣愛好,送她去學鋼琴,學游泳。但是她不喜歡練鋼琴,學了一年多,老是沒進步,也就作罷。
我對孩子沒有用虎媽高壓的方法,總覺得我給你機會了,你不喜歡就不用強求。
畢竟不是人人都要會彈鋼琴。游泳課她是喜歡的,和她爸爸一起在游泳館跳水時她很快樂。過了六級後,她說不想上課了,我想好吧,反正你也會游泳了,想游的時候能游就行。
兩年後,我決定去東部讀書,畢竟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想要有個體面專業的工作,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與此同時,老公被公司派回中國工作。我們一家三口又要分離了。
我牽著八歲女兒的小手一起散步,跟她談心,說媽媽想送她回中國姥姥家住兩年,等媽媽讀完書就接她回來。我問她對這樣的安排怎麼看?女兒嘆口氣說不喜歡又怎樣?既然你們決定了,我也沒辦法,就回去吧。
特別感慨女兒的小大人一樣的懂事,就這樣,她帶著我給她買的厚厚的《哈利波特》新書踏上了回國求學的新征程。
孩子的可塑性和適應性都很強。在國內上了小學三四年級,女兒很快把中文又撿了回來。得益於她在國內上過的一個學期小學一年級,她很快就又學會了拼音、漢字。
上學之餘,喜歡看中央電視台十套節目,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她對寫作的愛好和天賦也在這個時候開始萌芽和發展。她的作文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自己還開始在QQ 空間裡做寫手,賺取可以當錢花的Q幣。
兩年後,女兒終於又回到了我的身邊,跟著我在東部劍橋呆了一年,之後又跟我遷回溫哥華,在溫哥華又因為搬家,換了兩所小學。一直到她十二三歲時,才跟著我們真正穩定下來,在溫哥華南面的一個安寧的小鎮讀完了小學和中學。
所以總結下來,女兒的童年時代因為父母的原因過著四處遷徙的動盪生活。
這樣的生活有利有弊。好處是培養了她非常獨立的思考能力,養成了她凡事有主見,不盲從的個性。壞處也顯而易見,沒有跟父母建立一個持續的親密關係,跟父母缺乏一個有效的溝通。
少女和夢想
女兒回到我們身邊正好是十二三歲叛逆的年齡,加上她頻繁轉學的經歷導致她在學習、交朋友方面都面臨挑戰。
好在她本質上是個懂事獨立的孩子,雖然在學業上不夠優秀,但是並沒有迷失。她認真地上學,認真地在麥當勞打工,也交到了幾個極好的從小學到高中一起成長的好朋友。
高中畢業後,本著對自己的清楚認知,選擇上了適合自己的西蒙菲莎大學。我覺得欣慰,她雖然不優秀,但也沒有學壞。上了大學,找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應該不難。
從中學升到大學,學習之餘,女兒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夢想。
她一直在寫,也一直在尋求能讓自己的書出版的機會。
她參加了一個寫作競賽,進入了一個勝出的名單,由此認識了一個寫作的導師。
她還為自己尋找經紀人,想籍此敲開出版社的大門。
這種堅持出於她對寫作的真正的熱愛和對自己的堅信。我覺得你愛寫就寫,當個業餘愛好也不錯。
然而,寫作對女兒來說,遠遠不僅僅是個業餘愛好,而是她一直追求的事業和職業生涯。
這個想法嚇到我了。原因很簡單,你看過幾個寫作的人成名成家?大多數人都是寫寫作為消遣,要想出版真的很難,對她這樣一個亞裔家庭背景的年輕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因為這個夢想對她太重要了,即便經歷了無數次的被拒絕,她還是一遍遍的修改自己的手稿,一次次的投稿不同的出版社。終於在她大學畢業後沒多久拿到了企鵝出版社給她的出書合約。她大受鼓舞,決定在家全職寫作。
我終於忍不住和她起了衝突,我說你應該出去找個工作或者繼續深造,學一門作為職業的技術;寫作只能作為業餘愛好,光靠寫作你是養不活自己的。
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女兒不願意聽從我的建議,一門心思的就是要搞寫作。我要是不同意,她就搬出去。沒辦法,我妥協了,心裡想就讓她試試吧,等她撞到南牆就知道回頭了。
2020年夏天劉亦菲主演的好萊塢電影《木蘭》上映。女兒看了覺得有好多要吐槽的,就乾脆開了個Youtube頻道,吐槽了半個小時。這個視頻一上線就火爆了,一下子吸引了上百萬的點擊觀看。
我看了也驚訝於她對於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比如對聯是宋朝才有的,木蘭活在南北朝時期怎麼家門口會掛著對聯。她的這個視頻絕不是蹭熱點這麼簡單,更多的是她的厚積薄發。
2018年疫情前她跟我回國,就買了很多中文書,包括《詩經》、《楚辭》。她出版的小說里也到處滲透著中國文化的元素,同時充分地融合了自己東西方文化的背景,從而一炮而紅。
希然手持英文版《鐵寡婦》
2020年9月22號,女兒以武則天為原型的科幻小說《鐵寡婦》上架,立刻受到年輕讀者的熱烈歡迎。2020年9月29號,我們為她慶祝生日,祝賀她的第一本小說上架第一周就衝到了紐約時報的青年暢銷書第一名。 那時刻,我是滿足的、驕傲的媽媽。
2022年五月,女兒的第二本小說 Zachary Yin and Dragon Emperor 出版,成績也依然亮眼,第一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榜初中生小說第四名。我本人更喜歡這本小說,認為寫作風格比她的第一本 Iron Widow 更加成熟,文筆更加流暢和詼諧。
現在女兒依然在文學創作的領域耕耘不歇,不時的參加一些研討會和簽名售書會,順帶去歐洲遊學採風。她在真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以此為事業,這樣就足夠了。
結語
寫了這麼多,要問我究竟有什麼可以分享的,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擅長和天賦,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自由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二、精英教育固然可貴,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天生我才必有用,沒上名校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三、時代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在飛速往前發展。很多新的職業和事業已經超出了我們作為父母的認知範圍。父母要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與孩子一起成長,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自己。
四、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讚揚和鼓勵。中國父母習慣於嚴格要求和批評孩子,可是給孩子最充分的愛和誇獎才更能打動孩子,給孩子帶來更大的自信和安全感吧。
這點我自己就沒有做好,在這裡與大家共勉,希望自己以後做得更好。
關於作者:一個浪漫溫柔的靈魂,在中年出國的浪潮中保持著平靜向上的力量。加拿大Richard Ivey Business School 2006畢業生,現和家人定居溫哥華。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