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15萬中產暴雷更可怕的,是日本接棒美國,開走強勢日元路線

2023-08-08     讀史

原標題:比15萬中產暴雷更可怕的,是日本接棒美國,開走強勢日元路線

「爆雷了,都是高凈值客戶,單個300萬以上的投資有15萬人,涉及金額2300億,單個客戶最多投資50多億。」

日前,一名自稱在恆天財富工作7年的理財顧問,用一封道歉信,徹底揭開了中植系,這個號稱中國最大財富管理集團的爛攤子。

中植的老闆是解直錕,於兩年前在海外「因病去世」,他有兩個著名身份:那位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胞弟、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

實際上,對於這類暴雷,大傢伙早就麻木了。近些年來,類似的事件真是太多了,從窮屌絲到中產,再到巨富,被收割的新聞比比皆是。正所謂:屌絲死於P2P,中產死於理財,富豪死於信託。只要你有錢,就很難逃被割的韭菜命運。

那麼,這些「財富公司」為何最近幾年頻頻爆雷?僅僅與有關部門的大力打擊有關嗎?

只能告訴你,打擊也好,整頓也罷,只是表面原因。你要真正明白的是,為何是最近幾年打擊整頓?要知道,P2P也好,私募理財也好,包括房地產,當年可都是鼓勵的。可以說,我們的監管政策都是健全的,比如房地產預售資金,都是有「嚴格的」監管帳戶的。

之所以我要將「嚴格的」打引號,就是說,本來政策很好很嚴,但在實際層面,卻成擺設,所以才造成很多人買了爛尾樓,卻還要被銀行逼著還錢——監管帳戶的錢早給開發商搞跑了。

至於P2P理財、私募基金,我們也是有嚴格監管制度的,但不好意思,結果和房地產的「監管帳戶」一樣,擺設。

所以,打擊也好,整頓也好,目的本來不應該是毀掉一個行業,而是應該通過整頓,去莠扶良啊。但結果是直接出重拳,良莠一股腦全砸了。

為什麼這樣?沒有緩和的餘地,沒時間除莠保良了,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良莠不管,先都幹掉,以後再慢慢重建吧。

為什麼這麼急?主要還是老美的加息。

眾所周知,老美是全世界老大,主要依靠暴利的高科技技術壁壘、美元鑄幣稅橫行世界,但老美的經濟,也並不是一直高昂向上,也是有波折起伏的。高科技徹底壟斷階段,最為暴利,再貴全世界也都要買單,但時間久了,相關產業的壟斷會變弱。

比如近些年中美摩擦,很重要的一個行業是啥?晶片啊。可謂打得不可開交,任大小姐都被扣在加拿大很長時間呢。因為這一塊,我們真動了老美的奶酪,所以要死磕。

除了用高科技賺錢外,老美收割世界的手段,簡單來說還有倆,一個是美軍,一個是美元。像日本、韓國,都有美軍駐紮,所以日韓經濟再好,老美說調整就可以調整的,因此日本才「失去三十年」,一個廣場協議,就解除了當年日本對老美經濟的威脅。最近的韓國,則成了三十年前的日本,成為美國經濟危機的新代價,房價已經像當年的日本,跌得爹媽不認。

另一個收割手段,則是美元。這是對全世界都通行的,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到哪都能用。如果美國看誰不順眼,一般有「軟」「硬」兩手來使。

「硬手段」簡單粗暴,就是直接制裁,斷絕給你提供美元,比如委內瑞拉、比如古巴、再比如我們的丹東東鄰居,過去都算是富有的,但就因為老美製裁,美元不能直來直往,結果現在窮成啥樣了?

再比如為了支持烏克蘭,這次又制裁了俄羅斯,結果你看,現在的盧布比去年戰爭爆發前跌了多少?

猶記得當初戰爭爆發後,盧布暴跌,很多小粉不服氣,買盧布,結果還真買對了,盧布很快反彈回來。

但這種事,你不能看幾個月,要看幾年,甚至幾十年。這不,你現在再去看看盧布對美元的價格,尤其是俄羅斯黑市上的價格。

畢竟,美元是硬通貨,其他紙幣,卻真是可能連廁紙都不如的。

「軟手段」就相對平和了,就是老美通過加息,或者降息,讓美元回流美國,或流出美國,這就形成了美元潮汐,讓各國貨幣與美元匯率產生波動,從而不動聲色地收割。

老美這次為啥堅決堅持一再加息,吸引美元回流,減少美元在世界的流通量呢?

美國經濟這次領跑世界的,是以晶片、網際網路為主的科技樹,但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出現瓶頸,而以中國為首的追趕者,緊緊相逼,導致美國高科技暴利不再。所以老美要弄中國。

但中方不是日本和韓國,是獨立自主的,美軍說了不算,就連派航母前來威脅,也很難產生效果。

談又談不攏,打又打不得,咋辦?加息,讓美元回流,美元變強,這樣大家都會來我美國投資,轉移資產。這時,你要麼和我談,要麼逼你跟著我的節奏走。

這一招確實狠,但中國也不差,一是底子厚,儲備的美元多,足可以相對穩定住匯率。二是金融相對獨立。也就是說,說到人民幣,世界上其實是有兩種人民幣的,一個是海外人民幣,緊緊與美元掛鉤。因為我們持有的美元家底多,別人要想搞匯率襲擊,比如在海外市場上大肆拋售人民幣,做空人民幣,基本都會得不償失,因為以我們的美元儲備,很輕鬆就可以承接下來,讓對方賠的褲衩都沒。

另一種就是我們內部的人民幣了,基本是獨立運行的。你要兌換美元,也就5萬的額度,而且限制條件很多的。正因為內外流通有「閘口」,所以我們裡面走的是自己的獨立行情,是要加息,還是要降息,要看我們內部的經濟需要,而不是美國。

所以你就看到了,這幾年美元都是在升息,我們反而在降息。但就是一再降息減息,錢還是很難進入實體經濟,形成空轉。

這就是我們的難處。嘩嘩的印了很多錢,但這錢只在金融機構間空轉。

有一句話,錢不怕多,就怕沒有對應的價值物。

是的,錢要對應物,錢才有用,否則就是廢紙。所以,你看我們增發了那麼多錢,物價也沒翻上天,就是因為只在空轉。

過去,像解直錕,像許家印都是咋玩的?實際很簡單,都是在玩金融。嗯,許家印蓋房子是假,玩金融是真。

他們的常規手段:1,龐氏騙局,從社會上高價融錢,用後面融來的錢補前面的窟窿。2,靠資產翻倍填窟窿,比如房價翻一番,許家印就能補完窟窿,落下一個龐大的地產帝國;解直錕同樣,股價漲一漲,就能補完窟窿,滾出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

舉個例子。2010年代初,房地產暴利,解直錕旗下的中融信託能給富豪們15%的利息,而許家印等房地產公司給中融信託的就更高了,接近30%。但他們都不怕,房價漲一漲,再多的利息都是毛毛雨。

但結果大家看到了,房價漲不動了,許家印就只能欠下幾萬億,倒了;同樣,股市長期橫盤於三千點,解直錕的「龐氏帝國」就只能轟然倒塌。

簡單來說,各種金融公司、地產公司,在泡沫周期瘋狂加槓桿,享受財富泡沫的幻覺,到了美元加息的周期,紛紛被引爆。而現在這種結果,還是我們沒有跟著美元一起加息呢,如果跟著美元加息,解直錕許家印們倒得就更早了。

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現在,美國迎來了生命科技、人工智慧等新一輪的科技樹,降低了加息的步伐——美國也不可能一直加息,否則也會是玩火自焚——很顯然,美國下一步就是止息,然後是新一輪的降息,讓美元重新水漫世界,配合自家的新科技樹大賺特賺。

所以,我們也不傻,每年新增的錢再多,如果不進入實體企業,尤其是新型科技樹類實體企業,金融再繁榮,房地產再繁榮,也都將是海市蜃樓。因此,像解直錕,像許家印這類「老尿壺」,是需要打翻了。我們需要讓錢去支持新的科技樹類實體,而不是「錢販子」。

幾乎與解直錕中值系暴雷的另一個新聞是,曾經把萬科王石逼得退休,擠得格力董明珠情緒失控的「野蠻人」姚振華,因欠薪被打了。

這位也屬於「解直錕式」、揮舞著萬能的鈔票,將中國最成功的的企業家們擠兌的無路可走的大老闆,最近幾天,先是去麾下公司考察時,被小小的保安硬擋在了公司門外,然後回到自家公司,又在保安的注視下,被欠了兩年薪水的討薪者一頓圍毆。

我們在艱難擠除膿包。

外有美日,內有膿包,苦啊。

不過,最艱難的日子,應該是過去了。

一個事實是,從2021年解直錕去世的那天,中植就已經沒救了;姚振華的寶能,2021年也已經發不出來工資了;2021年任大網紅捨棄千萬年薪從恆大跳船時,恆大就已經沒救了……

但很有趣的是,這些公司2021年的時候,就都已經撐不下去了,但是都很默契的,一直拖到了現在,問題才突然集中的爆發,然後當然就是集中地「被消除」。

換句話說,也許在國家的判斷中,這個時候再爆發,已經不再是問題和風險,伴隨著新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舊問題已經可以出清了。

包括最近大熱的對舊醫療體系的反腐,跟那些舊地產、金融大佬們一樣,也是從清一色的從7月準時開始。

這應該不是什麼巧合。

只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肯定會倍感壓力,還是要想辦法「擠弄」咱們的。這不,美元加息的步伐才開始放慢,美國的好兒子日本就已經接過接力棒,大力出手,開始讓日元逆勢走強了。

7月12日起,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度達到1美元兌139日元區間的水平。日元升值水平突破140日元是自6月16日的約1個月來首次。

截至7月14日凌晨,日元兌美元匯率回彈至137.90附近,這是自5月22日以來近兩個月的最高位。

目前,日元兌美元匯率已從去年10月創下的30年低點上漲逾11%,日元兌澳元則從去年創下的8年低點上漲約9%。

進入暴力升值通道的日元,有望接過主子美國的棒子,從而吸引資本流向日本。而我們這邊還在擠膿包的降息周期。美、日的目標,很明確啊。

可以說,因為美國駐軍的原因,美、日、韓是一體的,至少在面對我們時,他們是一體的。這是必須要記住的。

一句話,美國還是世界老大,而且至少在未來很多年裡,還將繼續是。

幾個關於美國的事實是:

1,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4%,高於一季度,也強於市場普遍預期。

2,今年前7個月,美國三大股指集體上漲,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7%,「七巨頭」掀起了科技股大牛市,其中,英偉達大漲219%,微軟大漲40%。

從2009年到2023年7月份,納斯達克指數從1265上漲到14346,增幅超過10倍。無論是買基金,還是買骨片。美國居民都從股市上受益匪淺。

3,當下美國家庭的資產更加厚實、負債率更低,企業資產負債表更健康,這是美國經濟在高利率下保持相對強勁的關鍵。當前,美國整體通脹率下降到3%,而失業率維持在3.6%的歷史性低位,消費者信心指數恢復到近兩年來最高。

4,疫情期間,拜登政府的紓困法案一共給普通家庭發放2.1萬億左右的現金,相當於2021年美國GDP總量的9%。這筆「大紅包」很快轉化為普通家庭的超額儲蓄,進而以每個月600-900億的消耗速度投入到消費市場中,帶動經濟火熱復甦。

美國已經發力,日本蓄勢待進,我們也在努力。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在危機中拉開大幕。

在時代劇變的預告下,只有那些保持敏銳和洞見的人,才更有機會把握機會。共勉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9dc8a643eac91ff6374ba679a6c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