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2023年國內出入境政策的放開,意味著中國將跟隨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也極大利好了中國的留學市場。那麼放開之後,留學市場會產生怎樣的新變化? 中國學生在選擇留學國家上,有哪些新選擇?後疫情時代,留學的機遇和挑戰又是如何呢?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留學全知道 (ID: EduKnow)
文丨小鹿 編丨May
去年11月,美國發布的2022年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21/2022學年,共有 290,086名中國學生在美求學,近八年來 首次跌破30萬,同比 下降了9%。
中國學生一直以來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地就是美國,這幾年來,隨著中美關係變化、疫情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國學生留美之勢有所冷卻,而隨之「異軍突起」的則是英國及其他國家,多國聯申也成了留學屆的新熱門。
近日,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發布了一項最新報告,揭曉了2023年東亞地區學生的最新留學動向,以及英國在留學圈面臨的最新「勁敵」國家。
中國學生該如何選擇留學國家?後疫情時代,留學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這份報告或許能為我們帶來啟示。
後疫情時代,
英國大學的中國學生變少了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對英國也不例外。因此,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留學生趨勢,對於英國以及其他意圖吸納國際學生的國家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
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各國都紛紛開放邊境,留學生們出入境不再受到疫情困擾,伴隨而來的是留學市場巨大的不確定性。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英國大學在東亞地區的16個市場中,有7個已經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的水平,包括日本、緬甸、越南、菲律賓、柬埔寨、汶萊和印度尼西亞。然而, 和尚未恢復的中國、韓國、泰國等地區比起來,這7個國家增加的學生數量堪稱「杯水車薪」。
中國留學生一直以來都是英國大學們的「大客戶」: 英國政府曾設定目標,到 2030年將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增加到60萬人,而這一目標在2020-21年提前十年實現了,其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根據高等教育統計局的數據,自2002/2003年以來,中國已成為英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
但情況在疫情幾年間發生了扭轉。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數據, 去年赴英留學的印度學生人數首次超過中國學生。
數據顯示,去年截至2022年9月,英國對身處南亞的印度簽發了127,731份學生簽證, 增加了273%;而對中國學生簽發了116,476份學生簽證, 下降了 2%。
印度學生簽證數量首次超過中國
來源:英國內政部
這三年來,英國對其他國家的簽證增加了153%,在東亞以外的所有地區都有增加,尤其是以印度為首的南亞地區, 而對中國的簽證數量卻基本持平。在新冠疫情前,中國留學生所拿到的英國學生簽證數量達總數的45.5%,而到去年第三季度,這一比例已經 驟降到24.4%。
港、新、澳、加……
這些都是英國的留學屆「勁敵」
疫情期間出入境是否方便、留學性價比、家庭經濟條件的變化……這些因素也在這幾年間不斷影響著國內留學家庭的抉擇。
美國錄取率越發下降,英國山高路遠、費用高昂……相較之下,其他原本「小眾」的留學目的地悄然贏得了許多留學家庭的青睞。
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四大留學目的地國家,儘管四個國家的東亞學生都尚未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準,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已經展現出了強勁的抬頭之勢。
疫情以來東亞留學生的出境流動性變化
*以2019年第四季度=100為標準
數據來源:英國簽證與移民局,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美國國務院
澳、加為吸引留學生,都拿出了滿滿的誠意。 對於留學生來說,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能提供更好的畢業後工作機會,移民難度更低,吸引力也就更強。
據澳大利亞教育部長Jason Clare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將計劃延長「規定學習領域」的國際學生在畢業後獲得畢業生工作簽證(485類)的期限。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國際學生,將有機會獲得比以往更久的在澳停留時間。
此外,各個州政府也拿出了誠意。比如西澳州,為了吸引更多留學生到西澳讀書,西澳州政府發起了一個5萬澳元的推廣計劃,鼓勵更多的房東註冊成為寄宿家庭,為留學生提供寄宿服務,註冊的房東每周將得到最高295澳元的獎勵。疫情之後,西澳州政府通過2022-2023財年的州預算承諾將投入4120萬澳元至當地的國際教育部門。
加拿大的留學生優待政策也毫不手軟:留學生可以在加拿大每周工作20小時以上,同時留學生畢業工簽(PGWP)可以在原基礎上延期18個月,更方便國際學生拿到身份。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由於看多了疫情期間「出國難、回國難」的故事, 很多家庭還把目光投向了更近的亞洲地區。新加坡、中國香港等目的地「近水樓台」地成為了留學屆新寵。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讓留學生能「離家更近」,同時性價比更高、都擁有多所高質量的大學,原本小眾的留學之選,如今也成了英國大學在東亞地區的「勁敵」。
英國大學「熱情不再」,
中國留學生未來何去何從?
一方面,英國大學對於中國及東亞市場的流失有所擔憂,另一方面, 英國大學也是在某種程度上「自己選擇」放棄了部分中國市場。
英國政府曾設定了到2030年增加國際學生到60萬的目標,這一目標被大量入學的中國學生提前10年完成了。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到英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
報告中提到,儘管中國目前已經放鬆了出入境要求,留學生出國不再是難題,但這幾年中國學生曾面臨的困境和不穩定,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幻莫測, 這些都讓英國大學敲響了警鐘,考慮降低對中國這一最大市場的「依賴度」。
直接體現在數據上,根據 Universities UK 的數據,2017-18學年,中國留英研究生占比最大,占55%,而在2020-2021年則降至35%。與此同時,印度留學生的比例則從15%增加到46%。
印度留學生在2022年學生簽證數據中「強勢上位」,首超中國,充分展現出英國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戰略越發傾向「多元化」:國際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都高於英國本土學生,對於大學和當地經濟都影響頗深;但由於忌憚國家之間政治關係的變化,英國也不願意再把寶全押在中國學生身上。
英國大學不是減少了留學生招生,而是希望招收更多中國以外的國際學生。
英國政府於 2019 年宣布重新引入為期兩年的畢業後工作簽證,使得印度和奈及利亞學生快速增長。
英國開放的兩年畢業工簽使得印度學生劇增
來源:HESA
不過,這些新的留學生市場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去年,新上台的英國首相蘇納克就有意限制部分學生簽證,當時還曾引發一陣討論。蘇納克及英國政府希望限制的學生簽證,其實是攜帶家屬的學生簽證,這部分簽證更容易讓印度和奈及利亞等地的留學生帶著家人「黑」在當地,使得移民數據急速增加。
而中國學生很少帶家人一同赴英學習,因此在這方面的限制影響不大。
此外,這些國家的學生更青睞收費較低的大學、多以留下來工作和移民為目的,和普遍追求名校的中國學生沒有直接競爭。
同時,在英國大學考慮依賴中國市場的風險時,中國留學家庭也在考慮留學英國的不確定性。
在過去的兩年中,中美緊張的關係和疫情影響導致赴美留學人數急劇下降,跌破30萬,下降近9%。
一位國內的留學中介表示,很多家長都密切關注著中英關係,擔心英國留學也會變成美國一樣的局勢。出於對風險的考慮,他們在申請英國的同時,也關注著其他國家的申請。
幾年疫情讓大家看到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留學申請這件事上,更多人學會了「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通過 多國聯申增加錄取的穩定性。
和簽證數量相反,來自東亞的申請者數量依然在增加,即英國大學申請和錄取之間的「轉化率」在下降。
多國聯申是從中國開始流行的。UCAS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2年間,中國的申請者數量暴漲了59%,而選擇多國聯申的人數從2019年的20%增加到了36.5%。
這些聯申的學生中,除了申請英國,63%申請了中國香港,20%申請了澳大利亞,5%申請了美國。其中三分之二的申請者最終選擇進入英國學習。
隨著多國聯申的流行,留學生們有了更多選擇,也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報告最後部分提到,比起學生數量,現在的英國大學在招生時,更注重學生的質量。東亞地區學生一直以來都以優秀著稱,這是一項無可比擬的優勢所在。
因此,在未來的申請中,國內留學黨一方面要繼續提升自身實力,讓英國名校「無法拒絕」,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多手準備,在準備階段可以多看看其他國家,通過多國聯申來降低風險。
ref:
https://www.ft.com/content/84f3ecaf-00e9-4961-991c-4f4ca23d8d8d
https://thepienews.com/news/uk-competes-for-east-asian-students/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