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漲,微型逆變器「老樹開新花」

2022-06-22     英才雜誌

原標題:股價暴漲,微型逆變器「老樹開新花」

本文作者 | 張賀

不知不覺,在漫長的下跌之後,光伏板塊已經從底部上漲約40%,不少公司股價再次回到了歷史新高的位置。

當然,不同細分領域表現各有差異,比如逆變器行業內部就分化明顯。一方面陽光電源這樣的龍頭,股價在深跌後仍未恢復元氣,而近期上市的昱能科技卻連續大漲,最多較發行價上漲約200%,在新股中特立獨行。禾邁股份也一再刷新歷史新高。

曾經「扶不起」的微型逆變器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不可缺少的核心設備,可將光伏發電系統所發的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並跟蹤光伏組件陣列的最大輸出功率,將其能量以最小的損耗、最佳的電能質量用於電器設備應用或饋入電網。

一般情況下,光伏逆變器分為集中式、組串式和微型逆變器三大類。相比集中式和組串式逆變器,微型逆變器一般只對應單塊或數塊光伏組件,可以對每一塊光伏組件進行單獨的最大功率點跟蹤,保證每塊光伏組件以最大功率輸出,良好地解決組件被陰影遮擋、系統失配等因素導致的「短板效應」,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發電效率。

來源:昱能科技招股書

不僅如此,集中式或組串式逆變器每串組件接入的直流電壓可達600-1500V,而微型逆變器涉及的直流電壓一般不超過80V,可以顯著降低直流拉弧、人員觸電的風險。而且微型逆變器單體功率較小,整體部署更加靈活,可有效提升安裝、擴建、運維效率。

其實微型逆變器並不是新面孔,只不過受制於成本、適用場景等方面的限制,長期以來其應用範圍相對有限,往往只作為特定市場、特定領域的一種細分選擇。安信證券研報顯示,自2008年首次推出之後,微型逆變器市場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實現年出貨量突破1GW。

而根據第三方諮詢機構Wood Mackenzie的統計,2016-2020年全球微型逆變器的出貨量由不到1GW增長至2.28GW,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中的占比約為 1%-2%,即便只考慮戶用領域,微型逆變器的裝機占比也僅為10%左右。

這也導致當前微型逆變器知名度不高。

分布式光伏東風打開前景

近幾年,隨著分布式光伏的大力推進,微型逆變器市場逐漸打開。

在全球光伏發電結構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倡導就近發電、就近併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在避免長距離輸送造成的電能損耗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越來越成為全球光伏發電的重要方式。

2017年以來,隨著歐美、澳洲及南美國家和地區清潔能源意識的增強、光伏發電降本增效成果逐步凸顯以及當地政策的推動,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較之前大幅提升。根據 Wood Mackenzie 的數據,截至2020年末,美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建設規模為36.16GW,較2018年末增長40%。

我國從2013年、2014年開始也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鼓勵分布式光伏的政策,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裝機量從2015年的1.39GW增長至2018年的20.96GW。在經歷2年低迷後,2021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29.28GW,且新增裝機占比也歷史首次突破50%,達到53%。

隨著光伏在建築、交通等領域的融合發展,疊加「整縣推進」政策的推動,戶用、工商業用的應用規模等因素影響,分布式項目仍將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

在分布式光伏高速發展的同時,各國對光伏發電的安全性也愈發重視,微型逆變器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2018-2020年,全球微型逆變器出貨量年均復合增速達39.12%。而且微型逆變器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比例也不斷提升,從2018年的3.03%增加至2020年5.01%。

當然,當前微型逆變器最大的市場仍在境外。其中,北美是微型逆變器出貨量最大的地區,近年來占比基本保持在70%左右;其次是歐洲,占比15%-20%;拉美、亞太等地區占比則相對較小。

北美和歐洲等地的政策為微型逆變器的發展提供了支撐。比如,歐盟 2022年 5 月下發太陽能發展規劃要求,到 2029 年歐盟地區所有新建的居民住宅都必須安裝屋頂光伏系統。6月5日,美國宣布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生產的光伏組件實施24個月的關稅豁免,也釋放了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意圖。

而隨著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海外部分地區電力價格飆升,戶用光伏的經濟性更加凸顯,接受程度也快速提升。而且在分布式光伏裝機場景逐步拓寬的同時,組件所處環境的複雜性也隨之提升,這時微型逆變器高效、靈活的優勢得以進一步凸顯。

除了政策和產業推動,微型逆變器的成本下降同樣不可缺。安信證券研報顯示,行業龍頭Enphase 2008年至今共推出了 8 代微型逆變器產品,單瓦成本由 2011 年接近 0.6 美元的水平下降至近年來的 0.2 美元左右。

國內廠商推出的一拖四、一拖八等多體方案同樣使得微型逆變器的性價比大幅提升。在部分場景下,微型逆變器與傳統組串式逆變器的經濟性差距已經較小。

種種因素推動下,微型逆變器的「小眾」市場印象將一去不復返。

Enphase一馬當先,國產廠商加速追趕

與整個光伏逆變器行業參與者眾多不同,微型逆變器市場競爭格局高度集中,且參與者寡。根據Wood Mackenzie統計,2020年全球逆變器出貨CR3/CR5/CR10分別為49%/59%/80%。但在微型逆變器領域,僅Enphase一家就占比80%左右的份額。緊隨其後的是近期IPO的昱能科技。

昱能科技主要產品包括微型逆變器、智控關斷器、能量通信及監控分析系統等,是行業內最早實現微型逆變器量產出貨的境內廠商之一,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相繼研製出並取得歐美市場認證的全球首款三相微型逆變器以及全球首款單相四體微型逆變器。

其微型逆變器、智控關斷器、能量通信器等產品已經在中國大陸及美洲、歐洲、澳洲等 90 多個國家及地區實現銷售,並取得了 100 多項國內外認證證書或相應列名。2021年其微型逆變器收入占比達到76.98%。

由於微型逆變器的市場分布,昱能科技的收入基本全部來自海外,其中美國占比在20%以上,2018-2019年甚至接近30%;美洲其他地區與歐洲地區合計占比也在60%以上,2020年則接近75%。

與昱能科技不同,禾邁股份算是微型逆變器新星,其微型逆變器收入占比為57.87%(含監控設備)。禾邁股份收入同樣主要在海外,不同的是,其美國市場占比不高,僅約10%;美洲其他地區和歐洲占比合計要高於昱能科技。

禾邁股份的微型逆變器毛利率也明顯高於昱能科技,2021年差額接近20個百分點(禾邁股份還包括監控設備業務)。對於毛利率的差距,昱能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這主要源於其美國市場占比較高。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又是行業龍頭Enphase的大本營,很難通過提高售價獲得較高的毛利率。

除了昱能科技和禾邁股份,傳統家電業務起家的德業股份也在大力拓展逆變器業務。其逆變器業務從起步初期就聚焦儲能、微逆等差異化細分市場,2021 年公司逆變器業務收入占比28.92%,其中儲能逆變器、組串式併網逆變器、微型併網逆變器的收入分別為 5.32、5.39、1.07 億元,是微型逆變器領域不可忽視的競爭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546289ab8446b2f41b5da783e526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