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漢普頓轟炸機,蘇軍感嘆這都是什麼破爛玩意兒?

2022-07-17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二戰英國漢普頓轟炸機,蘇軍感嘆這都是什麼破爛玩意兒?

漢普頓轟炸機是英國在上世紀30年代研製的雙發中型轟炸機,在二戰前中期使用,是一款性能平平的空中武器,並不太適合於二戰的戰場,這導致它過早的退役,沒能堅持到二戰結束。

在30年代初,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轟炸機的性能也「芝麻開花節節高」,與海軍一樣,當時的空軍發展也受到「條約」限制,與海軍用噸位限制不同,空軍用發動機功率來限制,更弱的發動機意味著更低的載彈量和航程。

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英國希望研發一種雙引擎日間轟炸機,樣機在1936年問世,被稱為HP.52,當年完成飛行測試後就得到了訂單,因為其時代背景的限制,飛機當然在動力上有點「先天不足」。

在樣機階段,飛機採用一款勞斯萊斯水冷發動機,笨重且動力不足,根據設計師的計算,如果採用新的發動機,飛機將「突破設計極限」,達到370千米的時速,在30年代前中期算是不錯的數據。

其實各國都不太滿意條約的束縛,畢竟我已經有了技術,條約卻限制了我飛翔的翅膀,這怎麼能忍?況且當時空軍不同於海軍,比如一架飛機飛臨某國邊境,與一條戰列艦行駛到某國邊境,這完全是兩個概念,戰艦顯然更具威懾,因此空軍條約很快就被各國打破。

新環境給了漢普頓轟炸機一個機會,預計在樣機上採用Mercury VI發動機,未來量產型採用飛馬XVIII風冷發動機。

拋開這些條約上的「恩恩怨怨」,飛機確實在1936~1938年期間完成了3種原型機,每架飛機都較之前有所改進,在1938年下半年敲定了量產計劃,英國多家公司獲得分包合同,加拿大和瑞典也非常感興趣。

飛機採用中單翼雙發布局,主機體顯得瘦瘦高高的,因此獲得了「飛行手提箱」的綽號,機鼻處的透明座艙內是領航員,在他的背後是彈艙,後上方則是駕駛位,也就是飛行員坐在彈艙的上方,因為位置很高,所以駕駛視野非常寬闊,並且座艙蓋可以像戰鬥機一樣向後推,緊急時刻方便駕駛員跳傘。

機背後方有一座炮塔,機腹後方還有另一座炮塔,它們都安裝雙聯裝的.303維克斯機槍,因為機槍口徑和射擊角度等方面的原因,它們被認為火力不足。

在肥胖的機身後部是細長的尾梁,尾端是水平尾翼和雙垂尾,這種機身過渡顯得有點不太協調。

漢普頓中型轟炸機機長16.33米,高4.55米,翼展21.08米,機翼面積60.75米,空重534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9525千克,最大飛行速度426千米每小時,巡航速度349千米每小時,實用升限6920米,最大負荷作戰半徑1400千米;機內彈艙可以攜帶約1800千克的炸彈,它們可以是2枚906千克航彈,或者8枚226千克航彈。

在二戰中,英國最早將漢普頓轟炸機用於白天轟炸,但很快發現這些轟炸機不僅效率不能讓人滿意,而且自衛火力太弱,在德軍戰鬥機的打擊下生存能力堪憂,之後轉為夜間轟炸或者散發傳單之類的,至少它們在1940年乾得還不錯。

除了夜間轟炸,漢普頓轟炸機還執行護航、反潛任務,尤其是針對北方航線。但是這些轟炸機對這個任務並不能很好地勝任,加上一些人為因素,船隊受到了許多損失,以至於很長時間都不敢再出動。1943年,英軍兩個中隊撤離科拉半島,它們將飛機交給蘇軍繼續使用,然而對於蘇軍對這款飛機的評價很糟糕,曾有人評價「英國人總是很高把垃圾援助給蘇聯」,加上缺少零部件,蘇軍當年年底就棄用了它們,英國皇家空軍轟炸部隊則在1942年就將其退役,轉交給其他單位使用,可見這款飛機在當時確實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