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567字,閱讀約4分鐘)
畢業之後找工作,是每個畢業生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在學校的時候,學生還能夠依靠父母的資助,不需要考慮開支的多少,但是一畢業走向社會,成為了一名真真正正的成年人,就要為自己的未來和人生做出規劃了。
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工作的內容,還要考慮自己的競爭對手有多少。
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呈上漲趨勢:
2020年應屆畢業生874萬人。
2021年應屆畢業生909萬人。
2022年應屆畢業生1076萬人。
而2023年應屆畢業生更是突破了1100萬人。
這一龐大的數字,無疑是加重了畢業生找工作的難度。
而且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與未來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是直接掛鉤的。
如果工作時間相對固定,早九晚五不需要加班,那麼未來的生活也會比較的輕鬆;
而如果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加班、出差跑業務,那麼工作強度大,自然會比較的辛苦。
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最先考慮的當然是工資了。
如果工資高,那麼留下來工作的機率就更大,反之,如果工資滿足不了日常的開支,那自然就要另尋他路了。
有一項數據顯示,22屆本科生月均工資5990,而畢業之後從事教師行業的占比約85%。
這一數據讓很多大學畢業生坐不住了,紛紛評論:
「對不住了,我拖後腿了,我畢業3年了,工資一直穩定在2950,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本科生。」
「逗我呢,我也是老師啊,怎麼和5990差遠了呢,難道是我能力的問題?」
「我想知道這是怎麼平均的?」
關於找工作,不少大學生表示很難,尤其是找到合適的、工資滿意的更是難上加難。
而從大學畢業生熱衷於考取公務員和從事教師行業的數據中來看,這確實是當今社會中一種常見的趨勢。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而言,教師是一種穩定和安全的職業選擇。
教師擁有相對固定的工作崗位和職位晉升機制以及寒暑假,工作穩定且具有較高的收入。
此外,還享有較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保障,例如醫療保險、退休金等。
這些福利和保障便成為很多大學畢業生的首選。
對於教書育人的熱愛
對於那些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和使命感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從事教師工作是一種理想的職業選擇。
教師具有培養學生、傳道授業的責任和使命,他們承載著社會各界對於培養人才的期望和要求。
此外,教師工作還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能夠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來積極影響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這種使命感和影響力,吸引著眾多熱衷於教育事業的大學畢業生。
對於一些大學畢業生而言,從事教師工作也有一定的經濟利益。
公務員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是國家統一舉行的,合格者才會通過考試,享受較高的薪資待遇。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公務員和教師的薪資水平常常高於其他行業和崗位,這對於有經濟壓力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吸引力。
考取公務員和從事教師工作也與一些大學畢業生對於穩定和安逸生活的追求有關。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份「鐵飯碗」,不會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那麼長期的思想灌輸,便會讓孩子漸漸對教師行業或公務員產生興趣。
而且這些工作注重規範、秩序和穩定性,相對較少的工作壓力和加班時間,使得畢業生能夠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這種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求個人興趣愛好、培養家庭關係以及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辣媽語錄:
畢業之後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其實和自己所選的專業以及大學期間是否努力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繫。
如果大學4年虛度光陰,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當中,那麼畢業之後自己的能力不行,很快就會被淘汰下去了;
而如果自己能夠抓住大學這最後的學習衝刺階段,努力提升自身的整體能力,那麼畢業之後自然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找到一份好工作。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要為之奮鬥,希望學生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為自己負責,努力學習衝刺,加油!
家長們,你會讓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