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文旅和影視正在雙向奔赴

2022-04-06     廣電獨家

原標題:趙斌:文旅和影視正在雙向奔赴

文|「廣電獨家」蘭之馨

「影游聯動,這是我來成都文旅集團的一個重要目標。」

2021年國慶節後, 趙斌履職成都文旅集團旗下成都市興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文投資),擔任總經理。

在此之前,趙斌任職 慈文傳媒副總裁、首席品牌官,負責IP運營和劇本研發、演藝經紀和綜藝開發、品牌建設和營銷,為慈文傳媒出品的《老九門》《楚喬傳》《涼生》《極速青春》《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舞者》等影視、綜藝節目擔任總策劃、總編審、總製片人。

而在更早之前,趙斌供職於《成都日報》,從事文化娛樂新聞報道15年,策劃、服務成都城市營銷、對外傳播成都城市品牌,跟文化旅遊打過許多交道。

興文投資背靠成都文旅集團,公司也坐落在成都地標景區寬窄巷子裡。影視、文旅,在趙斌迄今為止的職業生涯中划下重音符。而從今往後,「文旅+影視」將是他重點推進的工作內容。

「我希望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讓『成都文旅出品』在全國影視出品里占有一席之地。」趙斌說。

趙 斌 成都市興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影游聯動分成四大板塊

「廣電獨家」:先請您介紹一下您新的工作單位吧。

趙斌:興文投資是成都文旅集團旗下公司。

和全國很多以旅遊為主體的旅遊集團不同,成都文旅集團除了 旅遊投資和運營作為主業外,還涉足 文創投資、體育投資、生態投資等,並圍繞這些業務組建了8家二級集團,員工約有2000人。

像成都著名的寬窄巷子景區就屬於文創投集團。杜甫筆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所形容的西嶺雪山則屬於旅投集團,它是全國首批12個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之一,也是南方唯一的一個。安仁古鎮以及成都周邊許多知名古鎮、成都中國青年旅行社也屬於旅投集團。

生態投資這塊,集團主要圍繞成都的母親河——錦江建設兩岸綠道,打造沿河場景;目前,都江堰至黃龍溪220公里綠道已基本貫通,推出了夜遊錦江、江灘公園、音樂廣場等多元場景,積極推進生態價值轉化。

近幾年集團也在積極布局體育產業,旗下體投集團作為成都市五大專業化公司之一,成功收購了萊茵體育,創新推出了中國網球巡迴賽,正在籌備2025世運會,前不久公布的「國家體育產業示範項目」西村大院也是體投集團打造的。

我所在的興文投資屬於文創投集團,建了很多成都地標性的文演中心, 現在公司正從重資產轉向輕重資產並舉運營,加速布局「文旅+影視」新賽道

作為成都文旅集團引進的職業經理人,影游聯動,這是我來成都文旅集團在新賽道上奔跑的一個重要目標。

「廣電獨家」:「文旅+影視」究竟怎麼做?您有哪些具體規劃?

趙斌打通文旅跟影視,關鍵在兩個方面:影視IP能否作線下賦能,線下文旅資源能否作線上數字化轉型。當這兩條雙向奔赴的道路真正打通時,它就能成功。

從文旅角度來講,影游聯動可以分成 四大板塊——

一是「文旅+影視創作」。

我們的綜藝節目《一路唱響》《歡樂喜劇人老友季》《開播!情景劇》和影視劇《小財迷》《人民警察》《白色橄欖樹》都是「文旅+影視創作」。

影視作品積累到一定的量,彼此是可以打通的。比如我會梳理一些紅色題材影視內容,爭取把它的產業鏈條延伸到我們的紅色主題旅遊景區——西來古鎮,這裡是成都革命歷史紀念館所在地,具有標誌性意義。除了紀念歷史上的紅色精神,我們也投資了一些當代題材紅色影視劇。

這些劇拍完之後,可以將影視場景改造成包括沉浸式博物館、民宿等供遊客群眾實地體驗。可以進行產業拓展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

二是「文旅+影視科技」。

比如坐落於成都市中心的東華門遺址代表了成都的一段重要歷史,可以通過影視特效技術虛擬當年的生活場景,讓遊客在這個場景里和古人相遇。

影視科技越來越先進,現在這樣的產品已經做得很成熟。像業內很有名的幻維數碼,我們正在努力爭取跟他們攜手,他們在上海做了很多出色的影視演藝新媒體展覽,也可以導流到線下來,跟我們文博的旅遊資源結合。

三是「文旅+影視服務」。

這一塊全國很多地方在做,但更多是服務於劇組需求,沒有滿足更大範圍的旅遊消費人群。 成都哪些地方可以進行影視拍攝,拍完了之後可以怎麼玩,怎麼跟線下消費相結合……這是我們想做的。

四是「文旅+影視新業態」。

比如「劇本殺」,我們有很多特色街區、古鎮資源,可以選取一個古鎮還原成「劇本殺」的場景。

這四條路子都可以打開影視在產業端的天花板,在夯實存量的基礎上,做大變量,讓變量轉化為增量。在這方面成都文旅集團的業務板塊涵蓋了大大小小的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很多跟鄉村振興、城市更新也關聯,可以盤活的資源很多,有影游聯動的優勢基礎。

▍ 影視劇「家國+青春」,節目「歌聲+笑聲」

「廣電獨家」:你們作項目決策是否緊緊圍繞這四大方向?開拓新項目時,您會重點考慮哪些方面?

趙斌:它決定了我有所為有所不為,圍繞著我們新賽道四個具體方向的內容,我肯定更有意向。

影視投資方面,我們更偏向於家國題材和青春題材。

家國題材能夠跟很多景區作大開大合的整合,青春題材則是因為它能更好地作線下衍生品開發。

比如這次我們做的 《小財迷》把寬窄巷子放進去了,寬窄巷子裡的很多業態、古蜀先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在劇中呈現。

另一部我們參與的劇 《冰球少年》在成渝兩地取景拍攝。很少有人知道,全國冰球運動除了東北,做得最好的就是成渝地區,尤其是成都有國際級冰球場,還有很多人喜歡冰球運動。

通過這些影視作品,我可以作線下聯動,也容易作導流。其他題材,就算是知名大IP,如果不適合,我們也會選擇放棄。

節目方面,我們會更多圍繞歌聲和笑聲經濟。

成都是全國知名的音樂之都,城市的音樂氛圍比較好,所以 我會把音樂節目作為一個重要選擇。雖然音樂節目在綜藝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但也是觀看人數和粉絲量最大的綜藝類型,對於推動城市聯動是比較有幫助的。

自2009年起,成都市連續13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成都的幸福感來自於這個地方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生活節奏相對悠閒、能夠讓人放鬆下來的地方,並且成都自古以來就是移民城市,包容性強,不同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

可以說笑聲也是成都的一個標誌,所以 喜劇節目是我們後面發力的重點。今年1月30日開播的《歡樂喜劇人老友季》我們也參與了。我們還要做線下的中國喜劇節、歡笑劇場、喜劇人學院等等。

▍ 影游聯動需要城市有一定的基礎

「廣電獨家」:影視產業在成都的發展空間大不大?

趙斌:整體上,這邊影視產業的氛圍要落後北京很多,需要花功夫去解釋產業邏輯。不過這是正常的,畢竟全國都很少有地方能跟北京的產業氛圍相比。

影視行業有三大特點——

第一,它要尊重創作規律,創作規律肯定是以人為本的。從事創作工作的人大都聚集在北京,因為只有在北京才能頻繁地跟市場和需求方接觸。在成都也有一些創作者,但畢竟是少數。

第二,要遵循生產上的規律,得跟產業配套。好的配套基本都聚集在長三角,比如橫店、象山、上海松江、江蘇無錫。

第三,影視是個高位推動的行業,這個高位不在成都,而在北京,立項、送審等最後決策權都在北京。

所以影視產業不是後發制人就能夠彎道超車的事情, 最有可能彎道超車的地方在於產業聯動,比如影游聯動

影游聯動其實說了很多年,真正成功的案例並不多。它不能光是影視端一頭熱,而是需要另一端的配合,否則只是借勢營銷,一陣熱鬧就過去了。

要想把產業落地,一定要有一個在當地有布局能力又有市場運營能力的企業,最適合的就是文旅企業。

「廣電獨家」:影游聯動是否對城市有相應的要求?

趙斌:影游聯動需要城市有一定的基礎。

首先城市要有一定的經濟體量,成都最近幾年發展非常快,去年GDP1.99萬億元,這樣的城市在全國都不多。

第二,人口基數要足夠大,才能撐起本地消費。全國有四個20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成都是其中一個,總人口只比北京少了100萬左右,而且外來人口還在不斷增加。

第三,它得是一個旅遊目的地,擁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而成都曾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定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成都具備這三個基礎條件,也就具備了推動產業變量爆發的可能性。再加上成都文旅集團資產規模達300億元,體量在同行中也算強勁,具備影游聯動運作實力。

現在四個要素都齊備了,缺的是怎麼去進行資源對接,推動線上線下的融合,尤其是數字化轉型,所以我想嘗試做這件事情。

▍ 與先發區域優勢企業建立戰略合作

「廣電獨家」:您為什麼對影游聯動感興趣?

趙斌:我在成都有過15年的記者從業經歷,主要就是跟文化旅遊打交道。

疫情之後,影視公司怎麼去重新爬坡,是一個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選擇to B模式的話,可以走走版權、定製、自製三條路,一個項目做下來能掙多少錢,天花板已經非常清楚了,推動產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有限。選擇to C模式的話,會員的天花板也在那擺著了。

在這種增量難尋、存量飽和的時候,變量在哪裡呢? 「文旅+影視」這個新賽道很有可能盤活打通存量和增量,形成新變量的空間。

影視也得加文旅。比如我們跟上海東方衛視合作 《一路唱響》,不僅僅是一檔音樂文旅綜藝,還整合了包括上海、成都、廣州、大理等知名城市的資源聯動,第二季尚在籌備,廈門、南京等城市已經主動遞來橄欖枝,不僅希望我們節目落地,更希望成都文旅集團能跨地區跟當地進行產業合作。

這讓我們和上海東方衛視都看到了「影游聯動」的潛力。包括後續我們還要進行戰略合作,上海東方衛視以及它的母公司SMG,跟成都文旅在演藝、影視、旅遊、金融等全方位打通合作,其實也是基於這個考慮。我們彼此都在雙向奔赴。

「廣電獨家」:你們跟SMG的戰略合作,具體將怎麼操作?

趙斌第一,內容上聯合出品,共同拓展優質IP,比如合作《一路唱響》,這是最直接的方式。這樣,地方文旅平台擁有了一個線上面向全國講述城市文化、搭載城市生活方式的機會,影視內容方也打開了一扇線下產業延展的窗口。接下來我們還要落地演唱會、音樂學院、大舞台、音樂人養成計劃等一系列項目。

第二,SMG演藝集團出品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偽裝者》《繁花》等經典舞台劇,在長三角乃至全國都擁有高知名度, 我們計劃將其導流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跟我們的線下劇院劇場資源進行結合。我們甚至考慮在明星版以外,推出落地化的方言版。

第三,做文旅的城市更新。我們準備跟東方衛視的王牌節目《夢想改造家》在成都建立合資公司,共同參與成渝地區的城市更新,包括改造升級巴金故居、周邊古鎮鄉村振興等。

第四,條件成熟時還可以進行更深層次聯動,比如成立基金等。兩大國有集團在上海和成都進行雙城聯動,可以打通很多資源。

除了上海外,重慶也會是我們聯動的一個重點,比如我們也計劃跟重慶廣電集團開展類似合作,共同唱響「成渝雙城記」。

▍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廣電獨家」:您對於2021年的影視行業有哪些洞察?

趙斌:2021年有 「一個不變、五個變」是值得去關注的。

「一個不變」是需求不變,市場需求持續放量,只不過受政策環境、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產值可能碰到了天花板,但行業基本面並未改變。行業即使遇到曲折也在向好,這是這個行業能夠持續做下去的根本動力。

變化也同時存在。

第一個變,創作題材多元化。比如不久前出現的《開端》,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開端》,但它肯定是一個細分領域裡的「爆款」,引發了大家對這種互動遊戲項目的需求。

第二個變,觀影方式改變。大屏電視機在今年爆發,75寸成為標配,最大的都120寸了。過去75寸的電視機怎麼也得賣1萬塊,今年價格也就在3500元左右。價格降低讓大量大屏電視機走進千家萬戶,帶來了觀影方式的變化——影視產品正在回歸客廳。

第三個變,4K、8K、5G等新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帶來很多過去無法想像的超高清內容產品,提供沉浸式體驗的虛擬現實產品也會越來越多。

第四個變,就是我們正在做的「文旅+影視」。

第五個變,生活場景的應用轉變。江浙滬、成都、重慶、西安等許多地方都出現了 影院式浴足店,面向酒店、足療店等垂直領域的 新院線「青檸」也應運而生。

影院式浴足店讓觀影變得更具社交屬性,過去長短劇集強調的是故事線,而在浴足店觀影更多是碎片化內容。以後還會不會誕生新的影視產品類型,這是可以繼續觀察的。

「廣電獨家」:成都文旅集團有沒有給你們定任務?2022年的計劃是什麼樣的?

趙斌:規劃和任務是我和團隊自己來設計,我們要主動作為。 2022年的計劃,重點就是推進「文旅+」板塊的四個方向。

現在已經明確的項目,綜藝方面有和上海東方衛視合作的 《一路唱響第二季》《歡樂喜劇人老友季》《開播!情景劇》,它們都會作線下的延展落地。

影視劇方面,除了已經播出的 《冰球少年》和剛在象山殺青的24集古裝劇 《小財迷》,還有巫哲小說《囂張》改編的校園劇 《隅我同行》,玖月晞同名小說改編的 《白色橄欖樹》,現實題材劇 《人民警察》,航天題材劇 《蒼穹之北》。另外,講述蜀中四大才女之首薛濤的傳奇故事的古裝劇 《大唐薛濤傳》也在策劃當中。

這些項目有主投主控的,也有參投的,共同點是都圍繞著「家國」和「青春」這兩條題材線。 我希望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讓成都文旅在全國影視出品里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有深厚的古典神話和東方美學基礎,是最適合做玄幻題材的。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利用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做出真正的中國大玄幻IP。

不過做好這件事,不僅要有好劇本,也要有強大的後期製作,還要有做「中國版《阿凡達》」的心愿和毅力。古蜀玄幻如果能做出來,是可以跟西方魔幻相比的。特別是三星堆,史料記載少,非常神秘,影視創作空間很大,而且其中很多元素與西方文明是相通的,比如太陽神鳥所體現的太陽崇拜。

「廣電獨家」:現在微短劇特別火,你們會涉足嗎?

趙斌:我們後面一定會做,目前在做一些基礎工程,比如馬上要運營 「峨影1958」項目

峨眉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六大電影廠之一,也是六大廠中還擁有老廠址的兩家電影廠之一。作為共和國電影人的一大搖籃,峨影廠歷史積澱厚重,老廠址中有很多當年留下來的電影道具和影像資料。

成都文旅集團和峨眉電影集團將聯合盤活它,打造一個以電影為主題的文旅影視特色街區——峨影1958。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2856f2854f6ff97fd3c50154a29c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