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近日成功治癒一名72歲高齡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重醫附一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張紅賓教授提醒,家中老人如果出現持續性的頭昏乏力、面色蒼白、皮膚瘀點瘀斑或鼻衄、反覆發熱、骨痛、淋巴結腫大或體檢遇到嚴重的血細胞減少,要儘快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據悉,患病老人余大爺半年前開始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出全血細胞減少,懷疑患上白血病或再生障礙性貧血。隨後,余大爺一家到重醫附一院血液內科求診。
經過一系列檢查,余大爺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張紅賓介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是由於骨髓當中髓系造血幹細胞發生了克隆性變異,導致骨髓髓系細胞的分化、成熟受到了阻滯,而原始的髓系細胞會出現異常增生,導致正常的造血受到抑制。患者通常會出現外周血中白細胞數量或質量異常,紅細胞的數量減少,極易出現多部位出血,甚至伴有視物不清、軀體疼痛、身體乏力、發熱等症狀,若診斷治療不及時或療效不佳,隨時可能威脅患者的生命。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余大爺白血病的唯一希望,但在業內,余大爺這樣的「超高齡」患者是這種治療方式的「禁區」,最終,在與老人和家屬溝通後,張紅賓帶領的醫療組決定抓住這唯一的希望,勇闖「禁區」,為余大爺搏得生機。
張紅賓教授醫療組為余大爺定製了針對性的免疫抑制治療,以減少或消除異常免疫反應對軀體靶器官的攻擊,從而重建他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減少抑制物抗宿主病。
整個治療方案分為誘導、鞏固、移植三個階段——誘導緩解治療主要是使用藥物迅速大量地殺滅白血病細胞,使患者的血液和骨髓基本恢復正常、症狀體徵消失;鞏固治療是進一步消滅殘留的白血病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強化或維持治療是鞏固治療之後進行的後續治療,目的是達到治癒或延長患者無病生存的目標。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醫療團隊的醫護人員對余大爺全天候關注,對他的症狀、體徵表現等進行系統器官的梳理研判,找出每個系統的薄弱點,對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其他問題作出預判、針對診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無縫連接,及時處置、集體討論並聽取相關學科專家團隊意見。同時,隨時關注他每個器官、系統的變化,對可能出現的任何潛在疾病未雨綢繆,邀請相應科室專家及時會診、及時預防、及時處置。
在六個月的治療過程中,余大爺幾乎未出現過嚴重併發症。近日,經綜合複查,余大爺的造血功能完全重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也完全檢測不到了,達到臨床治癒標準。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1050f5595eb9297ddf9c4071f6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