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小鷿鷈」,現身泉州東湖公園

2023-01-30     娛樂挽清愁

原標題: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小鷿鷈」,現身泉州東湖公園

N海都全媒體記者 董加固 楊江參 文/圖

「翡翠莫夸饒彩飾,鸊鵜須羨好毛衣。」最近,泉州東湖公園有一位「客人」來訪,它叫鸊鵜(讀音:pì tī ),長得像水鳥,又像小鴨子,很會潛水,一潛就是七八米遠,引來遊客觀賞、拍照。

近日,遊客黃先生向「智慧海都」APP反映,有一隻鸊鵜出現在泉州東湖公園的荷花池及附近水域,「要注意找,不要發出很大的聲音,會把它嚇跑……」

8月24日上午,海都記者前往現場探訪。

個頭嬌小可愛,很會潛水

據了解,泉州東湖公園位於泉州城的東北隅,北望清源山,東眺靈山聖墓,南鄰城郊村舍,西聯商業大街,是號稱「鯉魚城」之鯉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霜降過後的東湖公園,在暖陽的照耀下,池水波光粼粼。

東湖公園荷花池

海都記者沿著荷花池四周,不斷「搜尋」著小鸊鵜的身影,最後,記者在連著荷花池的其他水域找到了小鸊鵜。

「噓!在那!」只見小鸊鵜個頭嬌小,模樣可愛,身體灰棕色,頭頂有一小撮黑,搖頭晃腦的,羽毛看上去鬆軟如絲,嘴細直而尖,翅膀短圓。

「又潛到水裡了。」小鸊鵜一個潛水,10秒後便潛到了七八米遠的地方。

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是小鸊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註:指的是野生動物的保護,三有指的是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海都記者將圖片和視頻給泉州市濕地學會專家以及泉州東湖動物園管理員孫先生看了後,對方確認此為小鸊鷉,是一種潛鳥,別稱油鴨,似鴨而小,善潛水,古人用其脂膏塗刀劍以防鏽;又名"水葫蘆",因體形短圓,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蘆而得名;也稱「王八鴨子」,指的是它有鴨子般出色的潛水技巧,以及全身長滿絲狀的絨羽,那露出水面的深棕色後背和翅膀輪廓渾圓,乍看之下像隆起來的「王八蓋子」。

小鷿鷈善於潛水

「閩南人則管它叫水沉鴨。」泉州蘇先生說,他從小就生活在東湖公園附近,小時候有見過,「水沉鴨一般春季出現,棲息於溪流,春天到就走了,因為池裡的荷花盛開,遊園的人多了,它們可能害怕或者由於習性,就會離開東湖公園。」

據悉,小鸊鷉是鸊鷉科小鸊鷉屬的一種潛鳥,體長25~29厘米,翼展40~45厘米,體重100~200克,壽命13年,常棲息於湖泊、水塘,也見於水流緩慢的江河和沿海蘆葦沼澤中;善於游泳和潛水,常潛水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幼蟲、魚、蝦等為食;通常單獨或成分散小群活動。

相信小鸊鷉的到來,定能為東湖公園增添靈性,並融入「星湖荷香」的勝景中。

編輯:游游

實習生:吳婉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de67c871c1e9b6ca515febb4a4237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