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觀《人世間》有感

2022-02-18     俞驍說電影

原標題:「影評」觀《人世間》有感

電視劇《人世間》以東北為背景、橫跨五十年歷史,向我們娓娓道來上世紀六十年代,北方某省會城市「光字片」區居住的周姓一家人的故事。

父親周志剛在西南參加「大三線」建設,長子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成為首批下鄉知青,長女周蓉追隨丈夫遠赴貴州鄉村,只留下「老疙瘩」周秉昆與周母相依為命。

整部劇也以周秉昆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展現了五十年里周家人的命運與時代變遷。一家人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時,也書寫了一部當代中國百姓的「平民史詩」。

一、母愛溫暖人間煙火

周秉昆的母親慈祥,善良,熱情,勞苦。女兒周容離家下鄉,為了愛情遠在貴州偏遠山區從教,小時候過年,因家裡窮,女兒喜歡一件紅毛衣,而母親卻沒能讓女兒如願。自從女兒遠走他鄉之後,母親每年都為女兒編織一件款式不同的紅毛衣。當過春節母女團聚之時,夜半三更母親喚醒熟睡的女兒,從柜子里拿出精心為女兒編織的一件件紅毛衣時,周蓉熱淚奔涌,緊緊地抱著母親,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那位衣著破舊,白髮蒼蒼的賣冰棍母親更讓人感動。老人在街上撿到兩個孩子,含辛茹苦,靠賣冰棍的微薄收入來養活兩個被拋棄的苦命的孩子。在女兒鄭娟被強暴懷孕,兒子光明雙目失明的困境中,依然自食其力,頑強地生存下去。兩孩子起早貪黑地糊紙盒,掙扎在苦難的邊緣。此時周秉昆的意外出現,為這家苦命的人帶來了希望與光明。

鄭娟幾經波折,終於與周秉昆結合,兩年半朝夕侍奉癱瘓在床的周母,為周家生下一子,任勞任怨,操持家務,還把姐家孩子玥玥撫養長大。

二、父愛如山傳承家訓

周秉昆的父親周志剛支援三線建設,常年在外施工,身為共產黨員,以身作則,勤於奉獻,甘於吃苦。春節回家探親,因長子周秉義因公受傷而不能生育,又因家中無房而寄居外夫省長家中。父親與長子促膝談心,體諒兒子的處境,並寄語兒子為周家支撐門面,光宗耀祖。

在與周秉昆車站一別的一席腑肺之言,更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暗含期待。人各有志,興趣決定命運。秉昆入醬油廠苦幹幾年後成為跑外人員,辭掉正式工作,開始從事餐飲業務。因提供姐夫馮化成的詩而入獄一年半。又因周楠之事,與駱士賓發生意外,入獄12年,之後與家人團聚。

出獄之後的周秉昆,靠著朋友們的互相幫助做著臨時的苦力活,雖然兒子周聰作為記者的工資足以養活一家人,但他五十歲是不甘於一生被養著的,卻又無法再繼續從事以前的工作。

周秉昆的晚年卻又遇上了「拆遷」的好政策,在哥哥作為副市長的周秉義的指點下,成功地配合政府拆遷工作而搬離了貧困區「光字片」到了新區的樓房裡,作為第一戶配合者獎勵他自主選擇臨街的一處門面房加上面的樓房,於是下面的門面房便用來做麵食小生意,也解決了他們晚年生活的來源,讓朋友們羨慕不已。

命運兜兜轉轉,周秉昆在晚年也終享天倫之樂,雖然兒子周聰的婚姻生活吵吵鬧鬧,不知能走多遠,但是,他和鄭娟的愛情,卻是一生一世一雙人,從頭至尾,從相遇到愛上再到入獄12年,到出獄後兩鬢白髮,這份感情從未離棄,從未改變。

三、親情友情歲月如歌

周秉昆與周圍的好友相聚相助,常懷感恩之心。在與曲書記的交往中,以誠相待,知遇之恩永存。當周秉昆在沐池外見到曲書記愛人受傷時,及時冒著嚴寒送老軍人幹部去醫院,曲書記本來知道這件事,卻讓周秉昆去醬油廠干苦力,意在讓年青人多磨礪。

曲書記一直教育他,讓他多學點東西,讓他積極、上進。正是因為有這根小鞭子在,他才不敢有絲毫地懈怠,所以他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姚主編也是他生命里的貴人。他勸說周秉昆辭職,然後跟他一起開飯店,後來還開書店,他一直支持他的想法,幫助他做成自己的事。

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更是義氣為重。在朋友考上北大而廠領導不予鑒字時,就讓大哥的老丈人省長幫忙得以解決。好友向陽家蓋房出人出力。

周秉昆頭腦很靈活,他很有經商天分,從飯店到書店,他的想法總是很超前,也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為報社創收,報社才願意給他編制的嘛。

周秉昆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他這一路上不抱怨、不放棄,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貴人相助,憑藉自己的優良品質不斷向前,於是擁有比哥哥姐姐更幸福的人生。

四、學習改變人生軌跡

周蓉初二時愛好文學,愛上北京詩人馮化成,不遠萬里為愛情而下鄉到偏遠的山區從教,在貴州支教中不忘複習功課,金榜題名考入北大,之後又赴法國陪讀玥玥12年,回國後成為民辦學校校長。周蓉的小說《我們這代兒女》終於幾經周轉出版了。沒有想到,作為新人作家,這部書竟然成為了暢銷書,一時間成為了網絡熱議話題。

周秉義在兵團被提干時,為了愛情的忠貞,放棄了優厚的從政機遇,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一步走上領導崗位,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為官多年,周秉義一直潔身自好,從不徇私,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利,可最後卻因為勞累過度,患上了胃癌。在生命最後的時光里,功妻子冬梅改嫁。

梁曉聲的長篇小說《人世間》從1966年寫到2016年,這五十年間足以從每個小人物的命運里看到了整個社會所發生的改變。

從最初的上山下鄉到回城分配工作,從恢復高考第一批大學生到打開國門改制轉型下崗潮,從民間富豪自由買賣的崛起到城市的拆遷造就出的「拆二代」,變相地改變了底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他們的命運突然發生的改變。所有的這一切,都濃縮在了這五十年的《人世間》里。

生命在平凡中閃耀著璀璨星光照亮世界,生命在歷經苦難的過程中張顯善良的美好與擔當的勇氣。在命運的坎坷中,不屈不撓,在悲歡離合的境遇中不離不棄,踏遍千難萬險,歸來依然擁有一顆不老的少年情懷。滄海一粟多變幻,人間煙火愛久長。狂風聚雨何所懼,心中有愛綻華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dbb4417a7b65d7278c5f188dc3c93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