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設計之怪現狀

2024-06-03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路 行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師 超

Top Gear主持人傑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曾經說:「如果車子不能讓你每次上車時都感到興奮,那它就只是一台交通工具而已。如果它只是個工具,那你還不如去坐公交車。」

一百多年來,汽車設計從最初的「經驗之談」發展到了以科學數據和技術分析為基礎的設計,在這期間,隨著社會和市場的發展,人們對於汽車產品的理解在逐步深化拓展,對於汽車的需求開始變得豐富,由此衍生出各種細分市場與使用場景。

如今,我國汽車保有量超3億輛,已經普及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智能化與電動化的快速發展,市場開始呈現出基本性能同質化的現象。與此同時,用戶對汽車的審美也在持續演進,尤其是國內用戶對汽車設計的要求更為敏感和挑剔,甚至於一款車的設計,可能直接決定其上市後的銷量——能第一時間抓人眼球的產品靠的是顏值震懾,功能上的愉悅體驗是第二條件。

但很遺憾的是,目之所及之處,汽車流行元素堆砌的現象正在發生,一些同級別的車型在非專業人士看來幾乎可以連連看,汽車設計開始變得無聊了。原因在哪?

設計是信息和理解之間的中介,而在汽車圈越來越卷的當下,試錯的成本是巨大的。鮮明的設計就意味著其具有強烈的個性,這可能並不為當下的大眾用戶所接納,與汽車行業追求的規模效應並不相符。理想mega自從亮相以來就備受爭議,銷量並不盡如人意,而一款車型從設計研發到量產,是要花費巨大成本的,一旦賣不好,血厚的企業尚且能夠挺住,那些本就底子薄弱的企業恐怕要就此一蹶不振。

在汽車市場的紅海時代,汽車設計首先要面對的一個痛苦現實是,要想活下去,就要做爆款,而要想賣得好,就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常規口味,所謂中庸之道。畢竟,沒有經典車型的帶動哪有汽車潮流設計的延續?

不過也有反例。

2019年特斯拉Cybertruck剛推出時也曾一片嘲諷之聲,它厚重、有稜有角,看起來很怪,像是科幻電影投射在現實之中。但即使尚未進入大規模量產,其預訂單到目前為止已累計超過200萬輛。科技化屬性的標籤為特斯拉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興趣與青睞,「月亮一出來,星星就不見了」,換句話說,馬斯克講好了自己的故事,但特斯拉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2024年6月14-16日,以「想像」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將在北京國測國際會議會展中心舉行。其中6月14日的尖峰辯題「中國汽車設計致敬經典還是原創?」就會談及汽車設計中的痛點。

NO.4

尖峰辯題

中國汽車設計致敬經典還是原創?

闡釋:隨著中國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蓬勃發展,原來認為中國汽車設計的窗口期已經打開,將會誕生出中國特色的汽車造型設計,但是現實非常骨感,一些明顯的模仿或者抄襲車型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美其名曰致敬經典,並且也獲得不少大眾的認可,而一些有鮮明創新特色的車型卻被抹殺,中國汽車設計,乃至全球汽車設計,現在缺少當代意義的新事物。設計是保持差異化的一把利器,如今汽車風格還是停滯不前。

本主題辯論建議從3個方面展開:

1)你是否認同這種觀點?如果是,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是,為什麼?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讓設計更自由了還是更被束縛了?我們應該如何致敬經典?

2)汽車是由內飾和外飾組成,現在的汽車設計是否將它們進行關聯一起設計,我們是否將汽車視為一個整體,在二者之間建立風格與功能性上的連接?

3)未來是否可能誕生出中國特色的汽車設計,是否會形成所謂中國在汽車設計方面的話語權?

我們應該向誰提問?我們應該如何提問?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尖峰辯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大家報名參加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CABF 2024)。在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到內卷旋渦之際,讓我們一起出謀劃策,走出死亡地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d7cfdd74c1a16871f54a32220491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