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牆竟是鳥類「隱形殺手」!防止「鳥撞」發生,廣西在行動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閆芬麗 李藝
近日,位於深圳的騰訊總部濱海大廈為防鳥撞,對玻璃幕牆進行了「貼膜」改造,引髮網友關注。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在廣西,鳥撞玻璃幕牆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目前,過冬候鳥正陸續抵達廣西,為了保護這些小精靈,一些愛鳥人士不僅加入了防鳥撞志願者行列,還在來賓忻城樂灘國家濕地公園設置防鳥撞實驗點,探究避免鳥撞牆的可行方法。目前,廣西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均強調了對候鳥棲息地和候鳥遷徙廊道的保護,為鳥類打造「城市樂園」。
不少鳥兒「撞牆」喪生
肖曉波是一名愛鳥人士,3年前,她成了一名防鳥撞觀察志願者。2022年,她開始在來賓忻城樂灘國家濕地公園長時間觀測鳥撞障礙物的情況,並進行防鳥撞實驗。她介紹,由於濕地公園的鳥類多,且建築安裝了大面積採光玻璃,玻璃附近時常有鳥兒撞牆,「從定點記錄開始,每個月都有鳥兒撞上玻璃幕牆喪生。」
肖曉波觀測到的這些鳥類,既有普通小鳥,也有褐翅鴉鵑這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為了能讓大家記住這些鳥兒生前的可愛模樣,她與團隊還將部分撞死的鳥兒送去廣西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生物標本館,製作成標本,還原它被撞前的狀態,向大眾科普相關知識。
撞死的鳥兒被製成標本。
愛鳥人士黃先生說,他曾在柳州的一座大廈下遇到一隻鵲鴝撞到玻璃之後暈倒在地。幸運的是,這隻鵲鴝得到及時救助,休息兩小時後,又飛回了藍天。
柳州一隻鵲鴝撞玻璃後被救活。
業內人士介紹,廣西不少高層建築安裝了玻璃幕牆,但少有防鳥撞措施。廣西大學教授、鳥類專家蔣愛伍博士稱,在廣西大學,每年都有十幾隻鳥兒因撞玻璃幕牆被救護。
鳥撞現象具有季節性
廣西鳥類資源豐富,很多候鳥南下過冬時也會經過廣西。全國防鳥撞網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廣西科學院科研人員朱磊介紹,鳥撞現象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季和繁殖季較為集中,從記錄的數據來看,鶇(dōng)科、鵐(wú)科、柳鶯科、鵯(bēi )科、鶲(wēng)科鳥類撞牆的頻率最高。
朱磊說,因為生理結構,鳥兒看不見玻璃。大面積使用玻璃幕牆的高層建築、夜間的光線等都是導致鳥撞發生的因素,「高層建築的玻璃如果是透明的,鳥兒會覺得它們可以穿過去;如果玻璃反射了其他景物,鳥兒就會覺得飛到這裡能休息,再加上鳥兒飛行速度很快,一旦撞上玻璃就會導致悲劇發生」。
撞玻璃的鳥兒。肖曉波供圖
廣西各方在行動
防鳥撞,市民能做些什麼?朱磊說,如果住在高層,可以在白天不需要照明時拉上窗簾,或在夜間減少照明,就能幫助鳥兒躲避建築。高層建築業主可以在經過科學評估後,在玻璃幕牆外側粘貼間距不超過5厘米×5厘米、直徑不小於1厘米的波點設計圖案,幫助鳥類「看清」玻璃。防鳥撞設施改造完工後,還要進行效果評估及後續調整工作。
肖曉波透露,為防鳥撞,大家還在探索有效又節約成本的護鳥方法。2022年11月,她與團隊在樂灘國家濕地公園選取一段玻璃護欄貼上磨砂玻璃膜,效果立竿見影:直至目前鳥撞記錄為零。她建議,城市住戶還可以用水溶性彩筆在窗戶上作畫,也能有效防止鳥撞發生。
防鳥撞,不止民間愛鳥人士在行動。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國土空間規劃院規劃一所副所長沙鷗介紹,在廣西已經編制完成的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均強調了對候鳥棲息地和候鳥遷徙廊道的保護要求。例如,南寧要求嚴格保護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隆安定恆水庫鷺鳥自然保護小區等。因毗鄰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北部灣經濟區龍港新區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的系列規劃編制中,就針對鳥類的生活習性,在城市燈光、建築立面等方面進行了相應規劃,包括提出高層建築限制使用玻璃幕牆,應採用鮮艷的警戒色來避免鳥類誤撞等措施。
廣西也在探索構建城市公園綠地系統,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例如,南寧市積極開展「公園城市」建設,通過建設城市內的斑塊綠地和斑塊公園,為鳥類提供棲息地。
相關連結:深圳明確要減少鳥撞發生
深圳在對紅樹林鳥類保護中作出了很多創新探索。《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明確規定:紅樹林保護區及鳥類保護區周邊的高層建築,應慎用玻璃幕牆。福田保稅區西臨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西南臨香港米埔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考慮對鳥類的保護,規定距離紅樹林自然保護區500米半徑範圍內,建築物高度應控制在50米以內。
深圳還發布了《深圳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2020-2025年)》,其中提到:以深圳灣為重點區域,開展城市高樓對遷徙候鳥的影響評估,探索開展鳥類友好建築設計改造指引研究,減少鳥撞等生態事故的發生。」(李藝 閆芬麗整理)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編輯:梁冰欣
校對:麥雪莉
責編:楊波
審核:胡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