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秋膘」就是暴飲暴食?如何科學健康度過季節交替?

2024-08-07     生活報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今天(8月7日)進入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常年此時,全國平均氣溫開始呈下降趨勢。不過今年立秋仍處於「三伏天」的中伏,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依然炎熱,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秋老虎」。

中央氣象台今天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今天白天,安徽、江蘇、浙江局地氣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暑熱未盡,晝夜溫差逐漸變大,時令變化時,怎樣科學健康度過季節交替呢?

「貼秋膘」不宜暴飲暴食

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以「時令節氣與健康」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專家介紹,立秋過後,晝夜溫差開始變大,而今年末伏在立秋後才到,這一階段大家除了要注意涼風的侵襲,還要繼續防暑祛濕。

立秋「貼秋膘」也是大家特別關注的養生話題。「貼秋膘」有沒有理論依據?立秋時節應該怎麼調整飲食起居?來聽聽專家的提示。

專家介紹,在立秋這天「貼秋膘」,符合中醫「秋收冬藏」的理念。立秋後自然界都開始為冬儲做準備,「貼秋膘」是通過增強營養,把春夏生長階段消耗的體能進行補充,並且為嚴冬積蓄能量的一種體現。在貼秋膘的過程中,要注意固護脾胃和肺腎的功能。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中醫師 龔燕冰: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整個營養狀況都是非常充足的,甚至會出現營養過剩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也不建議盲目地「貼秋膘」。比如過度進食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會增加肥胖、高脂血症,所以「貼秋膘」不光是要吃肉,還是飲食要均衡、營養結構要合理。除了肉類,還包含果蔬、蛋類、奶類、穀類、豆類等。在肉類裡面,除了瘦肉,一些牛肉、雞肉、鴨肉、魚肉、蝦肉,這些都可以少量食用。

立秋過後 中老年人注意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嚴重程度存在顯著的季節性變化,秋冬季節最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就是腦卒中,也就是俗話說的中風。因此立秋開始到秋冬交際,中老年人要更加重視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危險因素控制。

專家建議中老年人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因溫差引起的血管劇烈收縮與擴張,從而使血壓產生較大波動。要特別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進入秋季要為冬天做準備,把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因素儘量控制到理想水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 馬長生:不管是高血壓、冠心病,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嚴格達標,讓吃的藥要吃,同時要吃夠劑量,把血壓、血脂、血糖都控制到一個理想的水平,這是最重要的。同時,所有的病人都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睡眠、不吸煙、限制酒,然後不要久坐等等。這些活動嚴格控制之後,我們的心臟就會更安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d51043c1ef0e84fc21ce0e55f0f13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