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丨「團結村不團結」的問題解決了

2023-04-18     光明要聞

原標題:我和我的村丨「團結村不團結」的問題解決了

講述人:寧夏銀川市科技局派駐靈武市郝家橋鎮團結村第一書記 王治武

「自打小王書記來了以後,團結村的變化很大。」前段時間參加村黨支部組織生活會,聽到黨員們對我工作的肯定,我很受鼓舞,特別振奮。如果不知道我2021年7月剛到村子時的情況,可能很難明白此時我心裡為何如此喜悅。

那時的團結村是什麼樣呢?大家的一句戲言,「團結村不團結」,提起村子不少人覺得「情況複雜」。又趕上村「兩委」剛剛換屆選舉,班子成員處於「磨合期」,思想不統一、步調不一致。那一年團結村也被納入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整頓。加上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幹部士氣低落,鄉親們人心渙散,真是與村名中的「團結」二字相去甚遠。

得儘快做點工作,凝聚起大家的精氣神兒!為了儘快搞活產業,提振大家的精神面貌,我以籌備電商直播帶貨為切入口,幫助村裡銷售採收的新鮮靈武長棗。

「又是一年豐收時,咱們團結村的長棗水分多多,甜蜜滿滿。」還記得那年9月28日,第一次開直播,面對鏡頭我沒有想像中的緊張,反而侃侃而談,推銷長棗之外還向直播間的觀眾們介紹起了團結村的移民搬遷歷史,一下吸引了不少觀眾。幾場直播下來,我幫村裡銷售了2.5萬斤長棗,大家很快知道村裡來了個還是「年輕娃娃」的第一書記。

剛到村上時,我是雄心壯志憋足了勁兒要為村子跑項目謀發展,但幾番奔波忙碌下來,收效甚微。問題出在哪兒?我進村入戶走訪調研、談心談話,和鄉親們面對面心交心找「病根」。

結合大伙兒的意見建議,我發現,要想發展有成效,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扭轉班子「軟」、支部「散」的狀態,儘快把「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摘掉。在派駐單位銀川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雙方黨支部結對共建,利用黨員冬季輪訓的機會,把村裡的黨員組織起來開展理論學習和實地觀摩,建強支部、引領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壓實一項項責任、創新一個個舉措,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我們摘掉了「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黨員們也行動起來,開始為村子發展積極獻策。

團結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振興的路還得繼續往下走。我通過入戶走訪發現,村裡沒有特色產業,以往種植的長棗和蘋果產量低,加上養殖飼料成本高,導致村民收入較低。為了解決發展問題,經派駐單位協調對接,我們引進了寧夏幸福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流轉村裡600畝土地來示範推廣種植優質飼草——巨菌草。去年5月份,我們還邀請了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教授到團結村實地指導種植情況。林教授的到來,徹底打消了老百姓的疑慮。口耳相傳之間,大家都知道電視劇《山海情》里的「凌教授」來我們村了,更有信心干好乾出色。通過發展巨菌草特色產業,鄉親們的土地流轉和勞務收入增加了140多萬元,村集體一下進帳30萬元,總收入也躍升至40.8萬元,我們的黨支部也順利晉升為三星級。

通過駐村幫扶,村民在黨的好政策支持下,享受到了科技成果帶來的實惠,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增收渠道逐漸拓寬,團結村越來越團結,由「名不副實」到「名副其實」,我想這就是駐村工作的意義所在。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攀 採訪整理)

[ 責編:李伯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b95a918f1c4948ed84cb420fe453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