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華塑股份上半年由盈轉虧,借募資緩解流動性壓力

2024-10-16     財中社

上市新星速墜業績寒冬,三年之癢如何應對?控股股東出手救市,2億定增能否點燃重生之火?

10月11日,華塑股份(600935)2億再融資計劃獲上交所受理。公司主要從事氯鹼化工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於202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然而,自上市以來華塑股份的財務表現並不亮眼。

業績滑坡,財務警報響起

財報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2023年,華塑股份的營收分別為67.39億元、67.36億元和55.63億元,凈利潤則從2021年的7.85億元逐年下滑至2022年的4.22億元,2023年盈利僅0.3億元。進入2024年上半年,這一不利趨勢更是愈演愈烈,公司營收進一步下滑至23億元,凈利潤更是虧損1.53億元。

從關鍵財務比率來看,自2021年起,華塑股份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以及凈資產收益率(ROE)均經歷了斷崖式下跌。至2024年上半年,這三個指標均觸及了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具體而言,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銷售凈利率為-6.53%,銷售毛利率為8.75%,而ROE則降至-2.52%。這一系列數據無疑為華塑股份未來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公司亟需採取有效措施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

定增救市,關聯交易引關注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營形勢,華塑股份並未坐以待斃。根據募集說明書,公司計劃通過向控股股東淮礦集團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不超過2億元的資金。其中,1.3億元將用於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以緩解當前的經營壓力;餘下的7000萬元則用於償還國撥資金專項應付款。

華塑股份表示,在確定本次募集資金中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規模時,公司已全面考慮了當前的資金狀況、實際運營中的資金需求缺口,以及公司的長遠戰略規劃等因素。公司認為,此次募集的資金規模恰當。

此前,安徽省國資委根據預算批覆向淮礦集團撥款7000萬元,用於建設「年產12萬噸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項目」,淮礦集團隨即將這筆資金撥付給華塑股份實施項目,形成了公司7000萬元的國撥資金專項應付款。此次,華塑股份通過向淮礦集團發行股份籌集資金,以償還該專項應付款,不僅實現了國有資本的有效注入,也進一步彰顯了控股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截至募集說明書籤發日,淮礦集團直接持有公司16.5億股股份,占本次發行前公司股本總額的47.12%,為公司控股股東。安徽省國資委直接和間接持有淮礦集團100%的股權,為公司實控人。此次定增完成後,伴隨著債轉股的實施,淮礦集團在華塑股份中的持股比例將進一步攀升,其對華塑股份的控制權也將得到顯著增強。

然而,《財中社》觀察發現,本次定增不僅構成關聯交易,而且控股股東、定增對象淮礦集團還是華塑股份核心客戶和主要供應商。根據關聯交易情況,華塑股份與淮礦集團及其下屬控股公司之間存在著緊密的業務往來。

具體而言,2023年度,華塑股份向淮北礦業採購了價值2.7億元的混煤,向其下屬孫公司臨渙焦化採購了超過1億元的焦粒,並向雷鳴爆破採購了價值1.33億元的其他產品或服務等。

這種深度交織的關聯關係,無疑引發了市場對於華塑股份獨立性的廣泛關注。市場參與者普遍關注,這種緊密的關聯是否會對華塑股份的經營決策、業務開展以及長期發展產生潛在影響。

除了業績下滑與關聯交易引發的爭議,華塑股份在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領域亦面臨著嚴峻挑戰。近年來,公司及旗下子公司頻繁因違反安全生產法規及環保標準,而遭到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

據募集說明書披露信息,2021年4月,華塑股份自備熱電廠不幸發生一起閃爆事故,導致6人不幸遇難。僅一個月後,公司在電石廠進行的一項煤氣櫃皮膜更換工程中,由於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疏忽,安全風險辨識與管控不力,加之對施工方違規作業未能及時制止和糾正,導致江蘇環能氣櫃檢修有限公司在動火作業時引發火災事故。

此外,華塑股份歷史上還曾因壟斷行為而遭受重罰。早在2017年,公司因在銷售聚氯乙烯樹脂的過程中,與競爭對手達成並實施「固定或變更商品價格」的壟斷協議,這一違法行為最終使其被處以高達2023萬元的罰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07f91894025c91196e26796f6fad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