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分上新,冷門題材上大分!

2022-10-11     影探

原標題:9.6分上新,冷門題材上大分!

最近表妹淘到一部新劇。

b站出品,4000+人評分9.6,豆瓣1w+人開分8.3,今年國劇第三高分(前兩名是《大山的女兒》《警察榮譽》)

不長,才13集,題材略小眾,但好評卻不少。

有人說是「世另我」、「我的網際網路嘴替」

還有人淚流滿面,聲稱看到了真實。

「三悅有了新工作」

Song of Life

2022.9.21

按照慣例,先介紹下演員陣容,沒有大咖,但都是熟人。

女主周依然,近兩年口碑佳作不少,《閃光少女》《風犬少年的天空》《膽小鬼》。

配角團也大多老戲骨和小戲骨,楊新鳴(《鬼吹燈》陳教授),鄂靖文(《新喜劇之王》如夢)、郭柯宇(《再見愛人》)、劉鈞(《知否》紅狼)、張棪琰(《知否》康姨娘)、楊恩又(《人生大事》小哪吒)等等。

還有特別出演梁靖康,這次二搭讓人夢回20年夏天的甜椒cp(《風犬少年的天空》)。

話不多說,下面一起進入三悅的世界吧。

我的網際網路嘴替

她叫趙三悅(周依然飾),95後,舞台美術設計專業。

她像現在所有想要躺平的Z世代年輕人一樣。

直率:「我不喜歡工作」。

清醒:「到哪兒不是打一份工掙一份錢啊」。

消極:「死或許是種解脫」。

但以前她也不這樣。

大學時期,三悅也是個有夢想、有才華、有能力的姑娘,劇院實習考核總是第一名。

但畢業後找工作屢屢受挫,劇院或是只要男生,或是只實習不給轉正。

卷也卷不贏,三悅開始在家躺平擺爛。

每天躺在床上翹著二郎腿刷短視頻傻樂,滿地泡麵垃圾一走一跟頭。

這姿勢…請把我家的攝像頭拆了!

可惜,躺也躺不平,因為三悅有個「中國式」嘴毒的媽,句句扎心。

「你腦子不好使,脾氣還差,活該選不上你。」

「光知道吃也不長心眼。」

「吃屎你也趕不上熱乎的。」

直到有一天,倆人大爆發。

一頓激烈的互相傷害後,三悅媽一氣之下把她趕了出來。

三悅坐在天橋上往下望,滿街車水馬龍人聲喧譁,但無一處是她的牽掛。

她有太多不明白——

媽媽不喜歡她為啥要生了她?

社會為什麼不能讓喜歡工作的人工作,讓想躺平的人躺平啊??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啥?

好在,大姨(郭柯宇飾)正巧路過,把三悅勸了下來,大姨問她——

你知道「死」是什麼嗎?

有份化妝師的工作,要不去試試?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死之前還是得賺錢,化妝師也算專業對口。

三悅按照大姨給的地址去了,結果一到目的地傻眼了。

殯儀館?

給死人化妝???

三悅打起了退堂鼓,轉身要走,但大姨兩句話就讓三悅接受了。

「你不是要死嗎?先去踩踩點。」

「你媽開婚紗店的,你進殯儀館工作,你媽不得生氣啊?」

大姨:反向拿捏。

就這樣,三悅帶著渾身的刺,莽撞的一頭扎進殯葬行業,不小心窺探著別人的秘密。

至此,也開始了本劇的宏大主題——生死教育。

必須活下去的理由

一般提到殯葬題材,總能想到日劇《入殮師》的「喪」。

但《三悅》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它更生活、更浪漫、更輕喜,讓人時刻在「哈哈哈」和「嗚嗚嗚」中來回橫跳。

雖然聚焦的是殯葬行業,但講的是邊緣人群的普通故事。

以單元劇的形式,用女主的成長線帶出千家萬戶的眾生群相,殯儀館只是個窗口,折射的卻是各行各業,人生百態。

生活諸多不易,命運雷霆萬鈞,人心波譎雲詭,很多事情即使蓋棺也未必能定論。

殯儀館的工作沒三悅想像中容易。

畢竟這可是份旱澇保收的職業,能不能轉正也得看錶現。

三悅進的是整容班,目前只有師傅和師姐兩個人,偏偏師傅還是個喜怒無常的性子。

上來就給新人一下馬威,值夜班,一個人!

接下來,故事的走向就開始都市怪談了起來——

漆黑的夜晚,空無一人的殯儀館,窗外電閃雷鳴。

三悅壯著膽子緩步走進停屍房,顫顫巍巍地抽出冷凍櫃的抽屜。

只見面色蒼白的「屍體」緩緩睜開雙眼,嘴唇微張,說了一句:「好冷啊」。

嘶——

三悅直接嚇暈了過去。

別怕別怕,不是詐屍,烏龍一場。

他叫秦偉,是給殯儀館拍紀錄片的導演。

之前那一幕是為了體驗死亡,結果好巧不巧的被三悅撞見了。

誤會解除了,倆人坐在台階上閒聊。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這濾鏡、這意境,這cp,多好磕啊。

結果哐當,秦偉說:我肺癌晚期。

啪,剛磕的cp一秒be。

但三悅有點兒羨慕他,因為他有正當的理由可以死。

一周後,秦偉因為嚴重肺部感染去世了,如此猝不及防。

儘管三悅一直嘴裡說著想死,但這大概是她第一次正面死亡,眼睜睜看著曾經活生生的人現在躺在肅穆的棺槨里。

什麼是「死」?

作為殯葬師的大姨曾經給過三悅答案。

「就這條道,黑黢黢的,就你自己一個人,不能拐彎,也不能回頭,一直走到黑,這就是死。」

秦偉的故事,只是《三悅》中一個小單元。

但其背後,是複雜的愛恨情仇。

秦偉還有一對孿生姐姐,大姐身體健康,二姐卻有先天心臟病。

父母為了生養兒子秦偉,狠心將二姐遺棄。

大姐親眼目睹父母的選擇,18歲後就離開了家,再也沒回來過。

二姐成年後在養父母的支持下尋親,卻在找到親生父母后突發心臟病猝死。

一家五口,分崩離析,何等唏噓。

在二姐的靈堂上,遺棄她的親生父母哭的肝腸寸斷,撫育她的養父母卻沉默的如同兩個被掏空的雕塑。

而這次,在秦偉的靈堂上,親生父母意外的安靜。

前後對比,格外諷刺。

哭天嚎地可能是假象,沉默無聲也可能是悲痛欲絕。

秦偉的告別會,大姐也回來了。

是為了完成對秦偉的承諾,讓父母好好活著。

只是,她用的不是愛和原諒,而是「恨」。

彈幕上,這一幕也被討論的最多,有人狠狠贊同大姐,有人說應該原諒父母。

有因才有果,莫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不落俗,不和原生家庭和解,也是一種選擇。

比什麼都不做多做一點點

不愛工作就躺平,不和原生家庭和解,殯葬行業,95後的迷茫。

很現實,又有點兒浪漫,這些都是國劇中不常見的元素。

單元中也講了很多常見的社會議題,母職懲罰、姑息療法、青少年性騷擾、教育、二戰時期被迫成為日軍性奴隸的受害者……

用導演李漠的話來說,這是用浪漫主義的風格去描述現實主義的困境。

就像宣傳語寫的:「旨在以生死之事,見人間之情」

單元中的每個人物設定都有跡可循,三悅也不是喪,只是害怕失望,害怕被拒絕。

秦偉的故事結束了,但他給三悅留下了一個禮物,一隻小狗。

就像是小王子牽掛他的玫瑰花,人有了牽絆,才有活下去的動力。

作為遺體化妝師,三悅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旁人的歧視和疏離。

但腫瘤科醫生羅大淼對三悅說:「我是生的守門員,你是死的擺渡人,咱們算半個同行。」

一句話,讓這個有些「忌諱」的職業變得詩意和浪漫了起來。

三悅年輕的視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殯儀館中的肅穆,也對殯葬行業祛魅。

為了準確地還原國內殯葬流程,導演團隊進行了多方調研,最終把故事背景放在受移民文化影響較多的廣東地區。

殯儀館的外景和告別廳,都是在珠海一家殯儀館實景拍攝的。

冷凍間、解剖室、辦公室是搭的,但也只是為了方便拍攝在結構上稍微調大了一點,整體調子、地磚、柜子、走道……跟真實的都一模一樣,沒有美化。

原來,殯儀館不是想像中的陰森可怖,更像一個乾淨明亮的大公園,裡面有花有草,生機勃勃。

殯葬行業和其他職場沒什麼區別,也有領導的和稀泥,師傅的嚴厲,同事間的插科打諢。

來屍體了叫「接單」,工作內容是給正常去世的往生者化妝恢復氣色,給毀容的往生者縫合皮膚,給骨瘦如柴的癌症患者填充臉頰,給非正常去世的往生者往嘴裡塞回舌頭。

工資也沒有外邊傳的那麼誇張,有五險一金,稅後6800。

告別式也可以不是《人生大事》中的嗩吶哭喪流水席,可以有樹葬、有童話。

《三悅》還借著師姐吐槽的方式巧妙表達出社會對殯葬行業從業者的歧視和限制。

比如,師姐相親因職業被嫌棄,殯儀館主持人兼職遭拒絕。

平時介紹自己職業時只能說是「服務業」,打車也只能打到對面餐館,不然無人接單。

還有把臨終關懷醫院開在小區對面,遇到大量群眾拉橫幅抗議等。

這些在現實中也並不罕見。

南京市殯葬管理處客戶部幹事@殯葬哥 發微博稱:

「《三悅》完全就是真實寫照,裡面很多情節都能看到我生活的影子。」

但總要有人去做這些事,有些堅持,本身就是意義。

殯儀館處置遺體,是為了讓逝者在死亡面前擁有尊嚴和平靜,更是為了安放生者的悲痛。

與逝者好好告別,才能繼續前行。

好消息是,前幾天《三悅》被搬到了廣州大學選修課生死學課堂上,國內基礎教育階段,也有不少學校開始重視生命安全教育,這堂課,任重而道遠。

也真心呼籲少一些偏見,多一些理解。

活著還是很好的

今年,國內關於死亡的影視作品開始多了起來,上半年有《人生大事》;即將到來的賀歲檔有大鵬的《保你平安》,聚焦的是墓地銷售員。

還有胡歌主演的《不虛此行》,尚未定檔,聚焦的是悼詞從業者。

這都是國內影視行業的進步,是國劇題材的大膽拓寬,知死,才能更好的生。

導演李漠說——

「希望能大家看完了以後,能珍惜生命中每一刻的美好,哪怕是一縷晚霞,一片綠葉,一個陌生人的微笑。

很多事都是稍縱即逝的,不要被升職加薪、攀比抬槓那些生活里的瑣事沖得暈頭轉向。

放平常心面對生活,面對困境,發現生活每一刻的美,就是《三悅有了新工作》想和大家傳達的核心議題。」

無論如何,希望你能由衷的說一句:

活著還是不錯的。

參考資料:

1.新浪|對話《三悅有了新工作》主創:不擔心殯葬題材勸退觀眾

2.李星文的影視獨舌|李漠:《他鄉》之後拍《三悅》,正視95後與世界摩擦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be6d3f648f1b0831735213f79c9b5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