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一生征戰無數。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統一了北方,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使百姓生活得到穩定,崇尚法治,建立了一系列嚴格的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還招賢納士,大力重用人才。
楊修就是曹操非常看重的一位人才,一路跟隨曹操征戰,期間幫助曹操出謀劃策,深得曹操賞識,但是最後卻被曹操給殺了,死之前楊修竟然說自己早就該死了!曹操殺了楊修後,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楊彪回了一句話成千古名句。
曹操出生於宦官家,從小便對政治有一知半解,在黃巾軍即將占領兗州,在兗州製造一場又一場混亂的時候,曹操便找准了時機,將小兗州做地基,開始一步步奪取天下的計劃。於是買通兗州當地的官員,一舉將黃巾軍攻下,三十多萬黃巾軍收入囊中。
結束了北方長期以來的分裂局面,百姓生活逐漸安定。由於長期的戰爭加上自然災害,百姓的收成甚微,再加上千軍萬馬的軍糧,百姓負擔加重,曹操及時的看見了這一點,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並且實行屯田制,軍隊也開始種田,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給自足。
他的詩歌在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首首佳作膾炙人口,像《觀滄海》《短歌行》等多首詩流傳到現在,經久不衰。詩里不僅蘊藏著他個人的偉大抱負,還充滿了一個將士的豪情。曹操十分重視文化,這使漢末時期的文化蓬勃發展起來。
那個人就是楊彪的兒子楊修,楊修自小好學,在殷實的家庭背景之下的楊修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再加上他異於常人的天分,楊修從小就出了名的有才華,飽讀經書,在國家大事上更是有著許多自己獨特的見解,後來千里馬遇伯樂,楊修成了曹操手下一位炙手可熱的大臣。
經常在曹操身邊美言曹植,因此曹操也開始更喜歡曹植了,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沾鞋的,曹操很快就知道了楊修在暗中幫助曹植,所以開對楊修心生厭惡,最後也沒立曹植為王。曹操非常討厭自作聰明的人,但是楊修從小在人們稱讚的聲音中長大,難免有點自負。
這確實有點搶曹操的風頭,行為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楊修不以為然,仍舊我行我素。還有一次曹操要整修丞相府,完成大門的裝修的之後,曹操來到跟前查看,當即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這是楊修又自作聰明了,立馬下令讓工匠把大門改的小一些。
原來是曹操在一場戰爭中陷入了一種難上難下的困境,撤退怕丟了面子,進攻又有危險。所以在中間進退兩難,一天夜裡,曹操將要休息的時候,一位將軍來核對今天的軍令暗號,曹操說了句「雞肋」,但是將軍不明白,在楊修得知之後立刻擅自作出決定。
擅自自作聰明,搞得軍隊亂了陣腳就是有罪。據說楊修在死之前說了一句,「我早就該死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反思了自己種種行為的不妥。所以在死之前才懺悔。就在處死楊修不久之後,曹操回京探望其父親楊彪,楊彪一肚子怨恨說不出。
但在曹操詢問他近期為何瘦的這麼快的時候,神情悲傷的說出「愧無金日單先見之明,尤懷老牛舐犢之愛」,這也是成語「舐犢情深」的出處,曹操表示自己也很無奈,作為君王的他一次次的被楊修整的顏面盡失,只能說楊修的情商真的是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