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侂胄主導的南宋的開禧北伐,宋軍為何兵敗

2023-04-30     奇趣談史

原標題:韓侂胄主導的南宋的開禧北伐,宋軍為何兵敗

在金庸老爺的《射鵰英雄傳》里韓侂胄以奸臣面目出現。宋史里韓侂胄也是入奸臣傳的,但實際上韓侂胄絕非庸碌之輩,在南宋所有宰相里算是最有血氣的一個了,而開禧北伐的失敗是諸多方面造成的。時機不對,無可用之將。戰略失誤。這些都說明了韓侂胄能力的欠缺。

1142年,岳飛被殺,紹興和議達成。1161年,28歲的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南侵被虞允文擊敗,宋金之間又恢復了和平關係。1206年宰相韓侂胄開始北伐。史稱開禧北伐。韓侂胄之所以在1142年伐金在於看到當時的金朝內部不不穩,軍備鬆懈。金章宗昏庸無能。外部則是蒙古已經開始崛起。韓侂胄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由於當時軍費不足,為此韓侂胄自己還自掏腰包20萬貫補充軍費。從宋朝自己這方面來說,韓侂胄屬於外戚秉政,與宗室趙汝愚爭相位。韓侂胄的相位不穩,也有轉移矛盾的意思,這是典型的烏鴉落在豬身上只看見別人黑沒看見自己黑。這就說明韓侂胄動機不純,時機也不對。

但韓侂胄北伐第一招就錯了,就是不應該讓吳曦去蜀地練兵。吳曦重新返回老根據地不僅沒有北伐,而且以川蜀之地投降金朝。大英雄的孫子成了大漢奸。韓侂胄北伐之前首先追封岳飛為鄂王,貶秦檜為繆丑。做好輿論準備。最初打的還算順手(金朝沒有預料到)但金朝回過神來,一頓猛揍南宋被打回原形,於是只能向金朝求和。金朝議和的前提條件就是韓侂胄的腦袋,南宋對於韓侂胄的腦袋自不足惜。在一番密謀之下,韓侂胄的的腦袋送往,宋金嘉定議和簽署。兩國境界仍如前;宋以侄事伯父禮事金;增歲幣為銀帛各三十萬;宋納犒師銀三百萬兩與金。宋朝皇帝,比「隆興和議」更為屈辱。至此以後宋金都已經是日薄西山了,蒙古已經鵲起了。

之所以說開禧北伐時機不對,就是說有點早了。如果晚三年成功率還是很大的至少不會敗,辛棄疾就曾經給韓侂胄上書,說過不能操之過急,但辛棄疾是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而韓侂胄更多地是從政治角度考慮。還有一個原則問題就是戰鬥素養不行,宋軍不善戰。南宋軍隊戰鬥力堪憂,各路大軍連戰連敗,只有畢再遇連戰連捷。但這於事無補。「利器不利」機會再好也白搭。打仗三軍主將很重要,但南宋缺將這個問題在開禧北伐中表現得很明顯。

不打無準備之仗」韓侂胄是出於「私利」北伐,就是因為準備不夠容易失敗,而開禧北伐正是很好的證明,宋準備的不夠。號稱「富足」的南宋居然讓宰相自掏腰包。可見南宋的疲敝到了何種地步。韓侂胄說金國民生凋敝,武備不足。這話倒是不錯,但韓侂胄只看到了別人沒看到自己。他自己的國家還不如金國了,只看敵之短長。未看己之短長。無人可用這也很主要的原因,辛棄疾、陸遊當象徵和「宣傳員」可以,但上戰場真的未必。謀定而後動,韓侂胄失敗就是必然的了。韓侂胄死後,宋寧宗對大臣說:「恢復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這個評價很中肯,就是不自量力。

綜合來看,就是韓侂胄低估了金國的實力,高看了自己的能力。宋軍本身戰鬥能力差,南宋官場腐敗,主和派與主戰派內耗不斷、韓侂胄準備不足,用人不當,宋寧宗意志薄弱不堅定,「開禧北伐」失敗就是必然的了。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b178dbaecbe422f6a99056d83f2e2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