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179萬 同比增加21萬
教育部26條舉措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本報綜合消息 12月5日,教育部、人社部在京召開會議,部署做好新一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據統計,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26條舉措,要求各地各高校實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要按照「秋季校園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動」「春季攻堅行動」「百日衝刺行動」的部署,統籌做好本地本校工作安排。
各省級教育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協同聯動,爭取更多崗位、資金、培訓、服務等公共資源向高校畢業生傾斜。要牽頭成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班,全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加強學校黨委組織領導,把就業工作列入學校黨委常委會重要議題定期研究推進。建立健全「校—院(系)」兩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分別制定就業工作方案。
大力開拓市場化社會化
就業渠道
各地各高校要持續深入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要通過訪企拓崗深度了解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推動供需精準對接。鼓勵各地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和學校辦學特色組織開展集中走訪。
各地各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開展招聘活動。支持院系積極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小型專場招聘活動。加強校園招聘活動組織管理,認真審核校園招聘信息,確保校園招聘活動安全、規範、有序開展。
優化升級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功能,深入開展「24365攜手促就業精準服務」,持續加強就業崗位的互聯共享和精準推送。鼓勵地方和高校依託平台聯合舉辦專場招聘活動。
匯聚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招聘機構等多方資源,著力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深入開展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搭建人才供需對接平台。
各地教育部門要配合本地相關部門落實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開發創造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
各地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帶動就業潛力,引導畢業生髮揮專業所長,在創意經濟、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等多領域靈活就業。配合有關部門落實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切實維護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落實創業支持政策,在資金、場地等方面向畢業生創業者傾斜。
充分發揮
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
各地要積極拓展政策性崗位資源,穩定並適度擴大招錄高校畢業生規模。
各地教育部門統籌推動儘早安排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招考和各類升學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進程,為高校畢業生求職留出充足時間。
發揮國有企業示範作用,辦好第五季「國聘行動」。
加大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力度,落實相關配套措施。
各地教育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拓展實施「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
支持各地圍繞落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挖掘基層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擴大實施地方基層項目。
鼓勵各地健全支持激勵體系,出台更多地方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就業創業。
各地各高校要密切軍地協同,加強徵兵工作站建設,加大徵兵宣傳進校園工作力度,暢通入伍綠色通道,配合兵役機關做好兵員預征預儲、高校畢業生徵集等工作。
各地教育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好退役後復學、升學、學費資助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
針對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通知指出,要重點關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建立幫扶工作檯帳,優先提供指導服務、優先推薦就業崗位、優先開展培訓和就業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