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動助力車出行在多地遭遇各種限制,看似為了提升民眾幸福水平,但實際影響民眾正常生活。
央視和人民日報對一些管理規定提出批評,稱不要讓不切實際的管理寒了老百姓的心,採用一刀切方式禁止電動車和摩托車上路,就是在減少老百姓出行的選擇方式。
對老百姓來說,電動車出行方便快捷,成本低,成為非常不錯的交通工具,甚至已成外賣行業賴以生存的工具。
然而,電動車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交通規則的違規,交通事故頻發,亂停亂放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標委出台了電動車新規,但這個新規遭到不小的批評。比如規定對電動車過度限制,必須安裝車蹬子,導致無法使用電動車。
新規定要求騎電動車的人都要戴頭盔,但大夏天戶外氣溫超過40度時,強制騎行者戴頭盔就不太合理。
還有的地方管理更加粗暴,直接禁止電動車上路,對外賣和快遞行業更是打擊。
電動車確實需要管理,但應該從源頭管理,如加強對電動車生產廠商的管理。制定管理電動車的規定要貼近人民群眾的需要,不能太過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