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五句「神回復」,笑過就知道大清要涼

2022-08-24     羲和奇談

原標題:晚清五句「神回復」,笑過就知道大清要涼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今日天氣果好

說起這類讓人忍俊不禁的「神回復」,不妨先拿個外國人開場:英國外交官威妥瑪。

威妥瑪,近代西方漢學家,自1842年來到中國後,就以英國外交官的身份,親歷了「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等諸多大事件,足足在晚清官場「染缸」里泡了四十三年,順手在日記里一筆一筆,

記下了晚清官場一個雷人毛病——不說話。

比如晚清的官員們,越重大場合越不敢說話,特別是與自己交涉時,大多數人都大眼瞪小眼,齊齊拿眼瞄王爺,王爺不吭氣,誰都不吱聲。

尤其叫他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次去總理衙門辦事,為了緩解「集體不說話」的尷尬氣氛,威妥瑪主動打趣說「今日天氣甚好」,不料話出口後就集體冷場,現場的官員們誰也不敢應聲,

直到一位沈姓官員接了句「今日天氣果好」,其他官員這才鬆了口氣,連忙應聲道「今日天氣果好」,

一片「今日天氣果好」聲,才算讓氣氛熱鬧起來。

如此「神回復」帶起的「熱烈氛圍」,也正如光緒年間《月月小說.序》里那聲形容:大清官員們「一言發於上,者者之聲轟然應於下」。

簡直是集體做應聲蟲。

說話都「應聲」,做事當然更仰人鼻息,民生疾苦?先把上司哄高興再說。

二:因為無事可辦

是不是所有的晚清官員,平日都是應聲蟲?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秦樹聲。

秦樹聲,光緒十二年,滿腹學識且寫得一手好字,公認晚清官場上少見的人才,官運也升得快,光緒末年時就是工部郎中,還得到外放知府的肥缺,並依例覲見慈禧太后。就是在這走過場的「覲見」里,慈禧順嘴問了句「你在郎中任上,平時常去衙門上班嗎?」這話,別的「應聲蟲」也就一句「常去」糊弄過去,

不料秦樹聲老實人,直通通來了句:「不常去。」

這下慈禧納悶了,你堂堂一個郎中,怎麼連班都不去上?接著秦樹聲又來了句神回覆:因為無事可辦!慈禧一聽就受不了,工部這麼重要的衙門,你堂堂郎中都沒事做?那你的領導呢?秦樹聲乾脆「神」到底,

又一聲回復氣壞慈禧:都不常到,都無事可辦。

可別小看這幾句,這幾句話揭開的,就是當時大清官場的遮羞布:號稱國家柱石的六部衙門,常年閒官扎堆,稍有品級的官員,遇事都是甩手掌柜。於是大清上下人浮於事,一群白吃國家俸祿的應聲蟲,把國事折騰到一團糟。

秦樹聲這樣「白吃飯」還敢認的,都是良心人物。

可說了實話的秦樹聲呢?惹慈禧發了脾氣不說,上司同僚也給得罪個遍,原本的肥缺泡了湯,反而遭人背後捅刀,打發到雲南曲靖去受苦。好不容易有個老實人,還給這麼淘汰掉。大清的「逆淘汰」官場生態,可見一斑。

三:裡邊總是聽得見

也別怪晚清官員愛甩鍋,其實真攤上事,那都是一肚子苦水。不信就問張懷芝。

庚子之亂起,慈禧太后大手一揮,向西方十一國大咧咧宣戰。口號震天響,卻急壞了天津總兵張懷芝。他在這場大戰里接受重任,率領重兵攻打外國使館。可這重要任務,一旦「圓滿完成」,

外國使館打個稀巴爛,事後必然會被論罪算帳,可你要不打?那就是抗旨不尊,當場就要被算帳,

簡直天降一口大鍋,把自己扣進無解死局。

扛著大鍋的張懷芝,情緒還算穩定,連忙去問個明白人——慈禧太后的寵臣,軍機大臣榮祿。老奸巨猾的榮祿打了半天哈哈,終於在張懷芝涕淚交流的軟磨硬泡下,「哈哈」出一句神回覆:

橫豎炮聲一出,裡面總是聽得見的。

只這一句話,張懷芝立刻恍然大悟,立刻在使館外面架起大炮,轟隆轟隆只發空炮,使館汗毛都沒傷著,慈禧在宮裡聽得心花怒放。待到庚子國難結束,北京被八國聯軍打成稀爛,先前的「主戰派」全被慈禧當成替罪羊一頓殺。

反而是「放空炮」的張懷芝逃過一劫,繼續安享高官厚祿。

老滑頭榮祿點撥小滑頭張懷芝的「神回復」,也成了晚清官場「經典一幕」:上上下下,都耍滑頭,這大清,怎能不滑向喪權辱國的深淵?

四:咱這苦地方,還要託大人的福

大清雖號稱杜絕了「宦官專權」,但不專權的太監,撈錢照樣握緊雙拳。

比如號稱晚清「鷹派」的左宗棠,一次入宮覲見時,不慎把官帽落宮裡,可受命去還帽子的太監,就在左宗棠面前獅子大開口,硬要勒索3000兩白銀。可

憐曾抬著棺材出征,怒懟俄英列強的硬漢左宗棠,這次也一點脾氣沒有,乖乖賠錢了事。

固原提督雷正綰也倒了血霉,本來他獲得殊榮,入座陪慈禧聽戲三天,卻不料被太監們狠宰。聽戲時想喝茶水?都得給太監塞錢,不然只能渴著。三天戲聽完,雷正綰喝了十八杯茶,咬牙交了一萬八千兩白銀,簡直「天價茶」。

而且千萬別以為,太監們只帶著外官們宰。崇倫身為內務府大臣,又是正黃旗出身,按說應該「安全」。誰知一次上朝路上,就有太監突然斜刺里殺出,一盆水把崇倫潑的濕透。這下還怎麼上朝?卻見太監不慌不忙拿出一件新衣服,外帶一句「神回復」:

咱這苦地方,還要託大人的福。

被澆得哆嗦的崇倫呢?半句脾氣都不敢發

,只能乖乖掏錢「租」了太監手裡的新衣服,慌慌張穿衣服走人——這大清皇宮,都被太監弄成了「食物鏈」,走著路都挨宰。

五:感激次骨,較之得高爵穹官

對大清官場的「食物鏈」,被近代精英奉為「聖人」的曾國藩,感受也刻骨銘心。

同治七年(1868),曾國藩平定了捻軍,可前後搭上的三千萬兩軍費,朝廷還沒報銷。經過一番奔走,曾國藩好不容易與戶部的書吏們達成協議,許諾給書吏們八萬兩白銀的好處。誰知就這節骨眼,慈禧卻突然大方一把:「著照所請,該部知道」。也就是這筆報銷款,走帳不用經過戶部,朝廷直接買單了。

如此「大方」,也頓時把曾國藩感動的老淚縱橫,直接在給兒子曾紀澤的書信里,留下一句淚奔名言:

「感激次骨,較之得高爵穹官。」太后給爹報銷一筆錢,那真比封個爵位還高興啊。

不就報銷個錢嘛?怎麼這見慣了屍山血海的曾國藩,高興得就像封王拜相?因為這「報銷」,就是清朝官場上常見的摟錢套路:前線臣工們用了多少錢,該報多少錢,都是由戶部核算,而真正經辦的,就是戶部那些小書吏們。這些「賤吏」們給你使個壞,一筆錢該核准多少,來來回回磨個洋工?管你是戰無不勝的名將,照樣三五年報不下來,白白急得抓狂。

所以,

曾國藩欣喜若狂的背後,就是多少晚清臣工們,累死累活「報銷不成」的辛酸事。

而且高興過後的曾國藩,腦子也十分清楚,雖說報銷辦成了,也沒犯到戶部手裡,但答應給戶部書吏們的八萬兩白銀好處,卻還是爽快照付——這次沒撞上他們,難保不會有下次,喂飽了才保險。堂堂曾國藩,對這些小鬼,也得如此小心翼翼。

可這大清朝堂上下,

就是這麼小鬼亂竄,敲金分肥,「平亂成功」的大清朝,

在那個時候,就其實已被這些小鬼,活活折騰成閻王殿。覆滅,自然已不遠。

參考資料:《清史稿》、《滿清官場百怪錄》、《春冰室野乘》、夏雙刃《非常道》、 馬平安《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李異鳴《非常人、非常事、非常言》、勁草《晚清宮廷賄風》 、張鳴《閒衙門的閒話》、 陸其國《正常說話的難處》

《雍正王朝》里漏掉的衙門,僅存在三年卻給清朝續命百年

一件國家大事,元朝辦了亡國,明朝辦了強國,差別只因兩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122fe255802ae0c21d648d9fd553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