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浙一速度」|他們是這樣出發的

2020-02-15     浙大一院

2月14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東大門前,戰旗獵獵鼓長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41人援鄂醫療隊集結完畢,各個精神飽滿、鬥志昂揚。他們將跟隨浙江省第四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啟程,馳援武漢。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在2月12日深夜接到任務後連夜組建,全院近7000名員工,用一聲聲「我報名」匯聚成浙一人「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勇毅和擔當。一夜間,短短几個小時內,141名醫護人員火速集結,物資齊備,將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的一個重症病區。

「浙一」不只是一個符號,它是戰士們堅強的後盾;

「浙一速度」不只是一個口號,它是全院近7000位戰士上下齊心,一腔熱血,凝聚成的強大戰鬥力和感召力。

號角吹響,戰旗擂動,遠方召喚英雄;

他們這樣出發。

(浙大一院即將出征武漢醫護人員理髮前後對比圖)





95後護士——「我帶了好多紙尿褲」

95年的護士謝辭寒,是肝膽胰外科的護士,她是2月13日凌晨一點接到的請求出征電話:「去吧去吧,我當時什麼也沒想,掛斷電話我就把這個電話告訴了我媽,我媽當時聲音就哽咽了。」謝辭寒說當時她媽媽什麼都沒說,可是掛完電話就接到了好多好多阿姨的電話,「我知道家人都關心我,總要有人去吧,我男朋友當時就說了一句話,等你回來。」

出征前要剪去長發,扎著一頭俏皮馬尾的謝辭寒對理髮師說:「剪得短點,這樣去前線工作更方便,頭髮嘛,以後還會再長的。」問起這次去前線準備了什麼東西,謝辭寒說,買了好多的一次性內褲還有巧克力,「他們前線的人跟我們說在那邊一定要少喝水,少上廁所,對,我帶了好多紙尿褲!」

32歲的外科醫生——「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

出征前一天,瘦瘦高高的李想一直安靜地等候在一邊,準備接受院感的強化培訓。

李想今年32歲,是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3個月前去美國培訓學習,2月2日剛學成回國。這次出征,對於李想來說,意義非凡——他將代表浙江的醫療專家,馳援自己的家鄉,武漢。

原來,李想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2016年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來到杭州,2019年進入浙大一院工作。

「武漢是我的家鄉,我大學本碩博都是在同濟醫學院和協和醫院度過的。這次武漢疫情暴發,我很多同學和老師都上一線了,他們中也有幾個人感染了,幸運的是都是輕症,都已經康復出院了。我的父母和孩子都在武漢,他們很安全,沒有被感染。這次去馳援武漢,我是代表浙大一院,代表浙江,去幫助家鄉人民,對我來說,肩上的這份責任更重。」

得知李想要去武漢一線戰鬥,師生微信群里的老師和同學們紛紛給他鼓勁,也給了他很多建議,「大家都在提醒我,做好防護,勤洗手,保護好自己。」

剛領證2個月的夫妻——「待到明年春天,我要回來娶她」

2月14日,跟隨第四批援武漢醫療隊上車前,浙大一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陸超緊緊擁抱住了她的未婚妻——浙大一院財務科會計陳雅茜。他們剛剛領證兩個月。

實際上,原本定於2月9日舉行的婚禮,因為疫情,他們年前就跟家人商量好延期至3月29日舉行婚禮,但是在接到出征電話的那一刻,陸超還是立即決定出發:「有需要,那一定要去」他們再次通知親友延期婚禮。「我等你平安回家」陳雅茜知道在院長黃河教授的帶領下,陸醫生所在的這支援鄂醫療隊一定可以全勝回來!

出征現場,陳雅茜一直不敢跟陸超對視,怕繃不住自己的眼淚。

上車前,陸超摟了摟自己的未婚妻:「等我平安回來娶你。」

「他叫陸超,是我的未婚夫,也是我的超人。」陳雅茜憋了一個早上的淚水再也沒忍住。

強大的後勤物資保障隊——「多裝點,再多裝點」

「快,再拿幾套衣服過來。」「這裡還需要一些藥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收到出征號令的同一時間,醫院的後勤保障工作同時展開。緊急準備防護物資和藥品,連夜採購日常用品和生活物資,分類、裝箱……用了幾個小時就將所有隊員的物資準備完畢。

藥學部主任盧曉陽帶領藥學部的同事連夜給隊員們準備個人藥品忙到凌晨兩點,她說他們給每位隊員準備了近20種藥品,能想到的藥都準備上了「感冒藥,抗菌藥,尿素霜,消炎的眼藥水,皮膚消炎的藥品,甚至失眠藥,只要我們能想到的都給隊員們備齊了,希望他們在前方一切平平安安。」

醫工部則為隊員備齊了各種生活上的物資,如羽絨服、一次性雨衣、洗手液、雨鞋、一次性內褲、襪子、衛生巾、被套、護髮素護手霜,「尤其是女孩子,總有生理期或者不方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想得周全一點。」醫工部主任馮靖禕說。

膳食科為醫療隊備齊了各種充飢的食品、滷菜和零食,醬牛肉、醬豬蹄、肉鬆、辣椒醬、豆腐乳……長長的物資清單是對出征隊員們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們是把咱們食堂的家底都掏出來了,他們在前方太辛苦了,一定要把肚子填飽打仗。」膳食科主任李娟說。這些食物將會一箱箱配送好,一起運送到武漢。

「黃河!」「到!」

「陳軍!」「到!「

「章渭方!」「到!」

「潘志傑!」「到!」

沙場點兵,臨行在即,141名即將踏上征途的醫護人員整整齊齊地站成五列,如同真正的戰士,響亮地點到。

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書記飽含深情地說:「希望你們一個都不能少,平平安安,整整齊齊地回來!」

待春暖花開,凱旋迴歸之日,我們再點一次名,一個都不能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MgRTHAB3uTiws8KiZ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