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小毛病太正常!但這幾個小毛病,超過這個期限要警惕了

2019-11-05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生活中隔三差五遇到點小毛病,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什麼口腔潰瘍、頭痛、嗓子疼等,很多人都覺得「忍忍就過去了」、「肯定自己會好的」……

然而實際上,很多大病、重病都是從小毛病開始發展的,連腫瘤、癌症也不例外!

62歲的王奶奶某顆人造牙齒開裂,尖利的邊緣劃傷了舌頭,引起潰瘍。這點小毛病她並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潰瘍反覆3年都沒好!再一查已經是舌癌,話也說不清,吃飯也困難了……

1,3類「易病」體質

小毛病誰都會遇到,但有些人能夠很快痊癒,而有些人卻會反反覆復發作,甚至變成「老毛病」。問題出在哪裡?也許是「易病」體質在作怪。

1,疲勞體質

長期失眠、熬夜、勞累、三餐不規律和情緒焦慮,都容易讓人患上疲勞綜合徵,具體表現為極度乏力、昏沉嗜睡、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等。

當疲勞發展為慢性病,就會對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都造成不利影響,成為貧血、營養不良、厭食症、抑鬱症以及腫瘤等疾病的誘因。

2,肝虛體質

能檢測人體健康水平的指標有很多,為什麼肝功能這麼重要?原因在於,肝臟的功能非常全面,它是重要的解毒和消化器官,而且大部分藥物也需要肝臟進行代謝。

肝不好,人們不僅容易得病,治療難度也會加大。如果發現肝功能指標異常,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3,拖延體質

這種情況指的就是像上文中王奶奶這樣,有了小毛病卻不放在心上,只要能緩解不適就拖延不治的患者。殊不知,很多看似不嚴重的病症,其實都有「安全期」,若超過某個期限還沒有治癒,則誘發嚴重疾病的風險可能成倍增加。

2,小毛病久不愈超過期限要警惕

可可提示你,如果出現下面幾種情況,一定不要「硬抗」,及時就醫很有必要!

1,口腔潰瘍:超過2周

最常見的口腔粘膜潰瘍一般7~14天就能癒合,超過2周還沒有好轉,可能是缺乏鋅、鐵、維生素B12或葉酸等元素。

由於口腔內存在大量細菌,潰瘍面很容易受到感染,如果超過90天不癒合,甚至會有發展成口腔癌或舌癌的風險。

長期有口腔問題的患者要注意觀察,若是潰瘍處傷口越來越深,痛感反而減輕,出現邊緣不清晰的腫塊,要高度懷疑是腫瘤。

2,喉嚨疼痛:超過3周

霧霾、感染、過敏、吸煙、酗酒、慢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等都可能引起喉嚨疼痛,可經過消炎緩解,通常只持續1周左右。

但如果喉嚨疼痛超過3周還沒有好轉,並且出現了嗓音嘶啞、吞咽困難、有異物感、咳痰帶血絲等症狀,要小心咽喉附近可能存在腫瘤等病變。

又因為咽喉和心臟的神經受到同一節脊神經調控,所以當心肌缺血發作時,也可能引起喉嚨疼痛。所以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果同時出現喉痛疼痛、眩暈、胸悶、出汗、噁心等症,要警惕是心梗前兆。

3,頭痛:超過1周

精神緊張、情緒低落或發熱等都可能引起頭痛。但如果病因不明,並且持續超過1周,則很可能是慢性頭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一直惡化下去,並加速大腦神經受損和退化。

4,突發胸痛:超過5分鐘

可能引起胸痛的情況主要有3種:一是心臟病,二是心血管疾病,三是其他疾病的疼痛轉移。

心臟病容易引起心絞痛,通常持續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可以通過立刻含服硝酸甘油來緩解,儘量保持生命體徵平穩並送醫治療。

超過5分鐘的胸痛則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可能持續數個小時,還伴隨有休克、房顫、四肢麻木、血壓大幅波動等症狀,必須立刻進行送醫救治。

另外,帶狀皰疹、脊椎病、肩周炎、肝區腫瘤等也可能引起肋間神經痛,一般在打噴嚏、咳嗽或勞累後出現,需要多加註意。

5,傷口不愈:超過3周

一般性傷口會自動止血,皮膚破損多在7天內癒合。但有2種異常情況可能會超過3周仍未好轉。

一是患有全身性的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友病等,其血液成分異常,會給凝血或恢復造成障礙。

二是嚴重貧血或營養不良,患者體內營養元素匱乏,自我恢復能力和免疫力太差。

6,排便異常:超過1~2周

排氣、排尿和排便異常,往往都與消化道疾病相關。便秘、腹瀉的突然增多或減少,可能是腸道菌群紊亂。如果同時還出現了血便或黑色柏油便,則要高度懷疑是消化道出血症,或胃腸道腫瘤。

當排便異常超過1~2周之後,一定要去醫院檢查確診。

3,服藥誤區要不得

很多人不僅輕視小毛病,還存在很多服藥誤區。

1,消炎不能盲目

炎症來自於免疫系統與疾病的對抗,持續不退的炎症反應,甚至有可能是身體在「求救」!所以病因不明時不能盲目用藥,以免掩蓋病灶。

2,抗生素濫用是大忌

現如今抗生素濫用已經成為臨床用藥一大問題,很多人不知不覺就產生了耐藥性,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使用抗生素的劑量和次數方面,一定要謹慎對待,謹遵醫生的指導。

3,維生素別亂補

機體的正常活動,確實需要維生素,但並非多多益善。如果長期補充單一的維生素,很可能造成某種維生素攝入過量,從而引發健康危機。

通常,從均衡營養的角度來說,更建議補充復合維生素;而對於需要補充單一維生素的,更建議根據醫生診斷來補充,更安全。

4,止痛藥別依賴

大部分止痛藥不具有成癮性,但人們容易形成心理依賴。止痛藥不適合作為常備藥,特別是不明原因的疼痛,更不能用藥掩蓋,以免延誤治療,或者服藥過量也可能損傷肝腎。

4,判斷病情3個信息要記清

可可提醒大家,要是身體出現了什麼不舒服,有3個關鍵信息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病情,一定要記牢。

1,有沒有過往病史

回想血緣較近的親戚中有沒有人得過類似疾病,回想自己有沒有得過相關的基礎疾病,以及有沒有相似的發作經歷。有遺傳病史背景的可能是重大疾病,而發作過的疾病再次發作,一般會更嚴重。

2,症狀發作有無改變

回想自己以前出現過的類似症狀,和這次比較是不是更嚴重。比如感覺更痛苦嗎?發作時間一樣嗎?發作部位一樣嗎?要特別小心有明顯改變的症狀,可能說明情況比較危急。

3,服藥經歷

回想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有沒有吃過藥,都吃過哪些藥?在用藥的劑量和時間方面有沒有變化,如果還能記住藥物的藥效和副作用就更好了。

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代謝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對身體的影響較大。所以記錄服藥史也可以幫助醫生合理評估用藥劑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ZNOm4BMH2_cNUgNH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