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之後,才看懂了《哪吒》導演要講的,是比命運更殘忍的故事

2019-08-04     野胡禪

感謝大家關注野胡禪。

攏共看了三次《哪吒之魔童降世》,真的是一直看一直爽。

很久沒看到過這個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了。

當年有人講,《大聖歸來》之後,國產動畫電影還得再積蓄十年,才能爆發。可喜的是,沒到十年,我們就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因此上《哪吒》票房大賣,其實是在預料之中的。導演餃子,也並非人們認知中的那樣籍籍無名。

11年前,他就製作了一部16分鐘的短片——《打,打個大西瓜》,獲獎無數。看過這部片子的人,一開始以為這是一部反戰短片。

但這只是導演,給短片套上的第一層殼子。

短片講的,其實是如何打破纏繞在我們身上的層層關係網,獲得真我的故事。

因此上,《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不是一個講命運的故事,導演餃子要講的,是遠比命運更為殘酷的故事——一個有關於成見的故事。

看電影點映場,是在深夜,為這部片子拍手叫好,製作優良,故事結構完整,這才稱得上是良心國產動畫電影。

後來公映以後,又看了兩場。

越來越喜歡這部電影了。

1、命運的外殼

不得不說,導演將電影的第一層殼子,打造的很堅固。

甚至於,有很多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走出電影院,腦海里始終縈繞著的,還是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一開始也是這樣講述的,混元珠被一分為二,本應該是靈珠轉世的哪吒,意外被魔珠附身。

他原本備註定的命運,就此被改寫。

同時被改寫命運的,還有龍王的兒子敖丙。申公豹竊走靈珠之後,將靈珠附在了敖丙的身上。

為什麼找龍族,因為龍族急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在鎮壓妖族的事情上,出過大力氣。但換來的,就只是一份獄卒的工作。

這本來就是變相的關押,龍王一旦離去,被鎮壓的妖族就會為禍人間。

所以,被靈珠附身的敖丙,成了全村的希望。

他要跟著師父申公豹學習仙術,以便化成真正的人形,然後位列仙班,讓龍族徹底擺脫被束縛的命運。

申公豹,也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師父偏心,將靈珠降世的任務交給了師兄太乙真人,並許諾了一個十二金仙的位子,這個位子只剩最後一個。

對了,還交給太乙真人山河社稷圖。

申公豹不服,自己明明要比師兄優秀。為什麼老師沒有選他?

李靖夫婦,也想改變命運,改變兒子哪吒的命運。

魔丸出廠設置,是三年後被雷劫所銷毀。他們要為哪吒改變命運,李靖從雲中仙那裡拿回了換命符,他的妻子,到處殺妖怪,為哪吒積福。

所以,影片高潮部分,變身後的哪吒,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讓人熱血沸騰。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心聲,這是電影里各個角色的心聲。

但,命運因此被改變了嗎?

雷劫如約而至,哪吒、敖丙,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肉身被雷劫擊潰,要不是太乙真人最後丟出去的寶蓮,連魂魄都不會剩下。

申公豹,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啥手段都使上了,但還是失敗了。

李靖夫婦,沒有改變命運,沒能改變哪吒的命運,龍王已經將敖丙之死,算在了哪吒頭上。

即便哪吒只剩下魂魄。

太乙真人,救下哪吒的魂魄,但哪吒的命運,並沒有就此改變。

現在就是坐等《哪吒》第二部上映。

四海龍王齊出,要水淹陳塘關了。

導演真的是在講有關於命運的故事嗎?看上去似乎是,整部電影都在講命運,每個人都努力過,但最終都沒有衝破命運,世界還是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

為什麼沒有像《瘋狂動物城》里那樣,講一隻兔子是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命運的?

去刷了三次《哪吒》之後,我覺得導演是在講一個比命運更殘忍的故事。

《哪吒》全片都在講一個叫做成見的故事。

2、成見比命運更讓人無奈

現實生活里,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

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環境,但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該往哪個方向走。

比如,一個窮人家的孩子,通過讀書,從農村走向城市。但,成見卻是很難扭轉的,比看似牢固的命運,更加難以擊碎。

哪吒被魔丸附身,所以在陳塘關所有人的心中,哪吒就是妖怪。

因為是魔丸降生,所以他即使什麼也不做,都會被人認為是魔物。他被人用法陣困在家裡,不得出門。

他在街上,只是站著不動,所有人都開始尖叫,發抖,逃命,「哪吒來了!」

潛台詞就是,妖怪來了。

哪吒做過壞事嗎?整部電影里,他沒做過一件壞事。

但他已經被所有人判定成為一個壞人,所以,小女童找他玩踢毽子的時候,他哥第一件事情是,抱走小女孩,並向哪吒扔泥巴,講哪吒是妖怪。

這個觀念,從何而來?

從父母,從陳塘關的成年人那裡而來,當年去李府恭賀,見到了魔丸降世的整個過程。此後,哪吒的父母,無論如何承諾,如何努力殺妖怪。

但在人們心裡,哪吒就是妖怪。

這就是成見,有時候還自帶一種天生的正義感。八十歲老頭顫顫巍巍地要與哪吒拚命到底,壯年人的心中,哪吒就是妖怪,要遠離。 陳塘關的小孩組建除魔聯盟,要殺死哪吒這個妖怪。

哪怕,哪吒與他們並無交集。他一出生就被囚禁在家,他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說到這裡,不知道有人想起《火影忍者》里的人柱力沒有,我愛羅、漩渦鳴人,他們生而孤獨,成長過程中,伴隨的都是成見。

金庸小說里,武林正派人士視魔教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張無忌父母因此而死,令狐沖因此被逐出華山派。

每個人的成見,最後都成了偏見。

哪吒什麼都不做,他是壞蛋。他去救人,被認為是擄走小女童的元兇。

陳塘關所有圍攻哪吒的人,是帶著正義光環的。

就像電影《狩獵》一樣,幼兒園的老師,被孩子一個謊言,毀掉了一生。人們從竊竊私語,到明目張胆的羞辱、毆打老師,心裡想著伸張正義。但這份正義是建立在謊言之上,哪怕最後誤會澄清,眾人臉上依舊毫無愧色。

哪吒在最後關頭,救下了陳塘關百姓的命,然後呢?

只不過一句輕飄飄的感謝,這個電影里還沒有講。

導演餃子要講的,就是成見。

命運可以改變,但成見呢?

3、成見無處不在

不光是影視作品裡,現實里,成見無處不在。

人們樂於宣揚自己所見到的一些事情,西安民風不行,河南人如何如何,果然是東北口音,山東是直男癌大省。

一個人講出這樣的話,是很輕鬆地,有時候還能找到許多共鳴者。

但很少有人會覺得,這些成見的背後,其實是在傷害他人。

課堂上,一個老師嘲笑一個學生。

這個學生就成了全班人取笑的對象,哪怕這個學生學習上有多努力。但改變不了什麼。有人的家人,因為作姦犯科進了監獄,這個人的品性也就成了問題,被周圍所有人孤立起來,甚至是欺負。

他要是自暴自棄,眾人就會講,你看,我當初是咋說的,早就看他不是個好東西了。

他要是努力拚搏,有人會講,他撿了好運氣了。

從頭到尾,沒人願意拋棄自己的成見,用腦子去看一個人。

就像,曾經圍觀過哪吒降生的人,即便知道哪吒只有三年可活,即便是知道李靖承諾過,不讓哪吒出府。

但依舊樂於宣揚,哪吒是妖怪。

這才是導演真正要講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nGXWwBUcHTFCnff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