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 國產真無線耳機是如何做到讓人直呼真香的

2022-04-25     ZAKER科技

原標題:彎道超車 國產真無線耳機是如何做到讓人直呼真香的

曾幾何時,提到 HiFi 耳機,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聲海塞爾、拜亞動力和 AKG 這樣的傳統老牌音頻大廠。即便是在稍低的價位段,消費者優先考慮的也是鐵三角、天龍等日系品牌。

昔日的國產耳機困局

總之,張口閉口就是所謂的歐洲三強、日系三強之類的。

而說到國產品牌,無論是聲音、質量還是品牌知名度和市面上老牌的 HiFi 耳機大廠相比都有著明顯的劣勢。

在技術含量更高的藍牙和降噪耳機則是 BOSE 和索尼的天下。當年,大呼索尼大法好的人可不在少數。不可否認,這些老牌的音頻大廠普遍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積累和技術沉澱。在這方面,國產耳機廠商確實不占優勢。

因此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產耳機只能活躍在中低端市場,在中高端市場是明顯缺乏競爭力的。通俗點說就是難登大雅之台。原因無它: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頭。

但近兩年,情況似乎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傳統老牌 HiFi 耳機廠商不再強勢,甚至日漸勢微。一些新進國產耳機廠商推出的耳機則讓人直呼真香。

真無線耳機帶來的契機和傳統廠商的沒落

而這要歸功於真無線(TWS)耳機的流行。2017 年,蘋果推出 iPhone7 系列手機,在這款手機上蘋果大膽的取消了被大多數消費者視為剛需的 3.5mm 耳機插孔,這也難免引起一些爭議。但蘋果卻給了消費者另一個價格昂貴的替代方案:AirPods,當時的售價超過了千元。

如果換了其它廠商,這顯然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大多數用戶估計也無法接受這種高價的替代方案。但,這是蘋果! 有了信仰加成,一切好說。AirPods 與 iPhone 手機近乎完美的無縫連接,為用戶帶來了顛覆性的聽音體驗,再加上蘋果強大的品牌力,用戶逐漸接受了高價的 AirPods。

不少用戶甚至表示:AirPods 雖然價格昂貴,但它是真的香啊 ~。

之後的事情大家就都很熟悉了,蘋果的 AirPods 大殺四方,真無線藍牙耳機這一概念在市場上流行起來。

TWS 耳機的熱銷嚴重擠壓了傳統耳機廠商的生存空間。相對於傳統 HiFi 耳機,TWS 耳機在使用體驗上可以說是降維打擊。它徹底擺脫了傳統耳機和普通藍牙耳機對導線的依賴,使用時更加便捷,佩戴更加舒適,外觀也更加多樣化。最關鍵的是 TWS 耳機與智慧型手機的匹配度更高。

市場的這一表現,也被數據直觀的反映出來。根據中國電子音響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 年之前有線耳機的的產值還是大幅領先於無線耳機,在 2017 年之後二者的數據實現了 " 倒掛 ",有線耳機產值不斷萎縮,無線耳機的產值快速增長。

市場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則進一步顯示從 2016 年至 2020 年,全球 TWS 耳機出貨量五年暴增 25 倍,2020 年全球出貨量高達 3 億台。

如果說,蘋果憑藉著一己之力,打開了真無線耳機這個全新的市場。那麼真正讓這個市場實現爆髮式增長的則是國內的安卓手機廠商。

蘋果領銜,國內廠商們跟進,在消費數碼的眾多領域這似乎是個成熟簡單的商業模式。憑藉著這種商業模式,蘋果和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商們在短短數年內創造出了一個千億級的市場,並實現了對傳統 HiFi 耳機的超越。

這樣的市場表現值得我們關注,回想曾經,聲海塞爾的 HD800、AKG K3003 以及拜亞動力的 T1 等經典型號的發布,讓傳統 HiFi 耳機在 10 年前達到了高潮。這些當年響噹噹的旗艦耳機即使在今天看來依舊擁有不俗的音質表現,無愧於旗艦稱號。

現在手頭上還有這些耳機的可以舉個爪 ~

但在如今真無線耳機強勢崛起的浪潮中,即使是當年的旗艦也未能倖免。其它傳統耳機受到的衝擊則更加嚴重。最終在 2016 年底,旗下擁有 AKG、JBL 品牌的聲學集團哈曼國際被手機廠商三星收購;2021 年 5 月,四大 HiFi 品牌之首——森海塞爾的消費者業務部門最終被瑞士助聽器巨頭索諾瓦收購。

這樣的結局,難免讓人感到唏噓,巔峰時期的森海塞爾,曾一度占據 14.1% 的市場份額,高居全球第一。其實,聲海塞爾也曾嘗試在真無線耳機領域發力,推出過多款真無線耳機,但由於轉型過於緩慢,最終以失敗告終。而 AKG 則是被手機大廠三星收購。

其實從蘋果 AirPods 的成功以及國內手機廠商在 TWS 耳機上的跟進,還有傳統耳機品牌的沒落就不難看出,TWS 市場爆發紅利中的最大贏家,並不是專業的耳機廠商,甚至不是第三方 TWS 耳機廠商,而是手機廠商。

手機廠商的優勢和突圍

根據 Canalys 發布的最新數據,真無線耳機 2021 全年出貨量達到 2.9 億台,同比增長 14.5%。其中,蘋果以近 9300 萬部出貨穩坐全球第一,三星全年出貨量達到 2800 萬部,同比增長 19%,排名第二並保持了 9.6% 的市場份額。小米則以超過 2300 萬部出貨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同比增長 3%。

排名前三甲的無一例外是手機廠商。

究其原因是消費者習慣和耳機市場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往,消費者購買耳機,最關注的無疑是音質等硬指標。在這方面,傳統 HiFi 耳機廠商具有絕對優勢。但如今,時代變了,消費者更看重綜合使用體驗。

一般來說,手機廠商的真無線耳機可以和自家手機實現無縫連接,更可以實現直接喚醒語音助手和類似空間音頻等高級功能。這些都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另外,真無線耳機具備較強的品牌綁定屬性,消費者往往傾向於購買同品牌的多件產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全家桶。如蘋果、三星和華為等品牌的真無線耳機均支持在自家多設備間的無縫切換。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手機廠商的 TWS 耳機銷量。

以上所說的這些優勢都是手機廠商獨有的,第三方 TWS 耳機無法企及,而對於傳統有線耳機,這種接近完美的體驗則更是一種奢望。在用戶體驗這一塊,手機廠商們可是拿捏的死死的。

再來說說音質,這方面本來是傳統耳機的強項,也是之前真無線耳機被人詬病最多的。但近幾年,隨著藍牙音頻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 TWS 耳機支持了高碼率的傳輸協議,如 LDAC 和 HWA 等最新的協議甚至可以達到 Hi Res 標準。也就是說,傳統耳機的音質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了。

OPPO 前段時間推出的 EncoX2 更是採用了丹拿聲學的相關技術來提升音質,同時邀請了日本殿堂級音樂人久石讓參與調音。日前發布的 Enco Air2 Pro 更是與 QQ 音樂深度合作,可以在不開通會員的情況下享受到無損音質。

華為更是通過大量收集用戶的耳道數據,配合鴻蒙系統級別的算法,做出了半入耳式降噪耳機這種獨特的產品。種種跡象表明,手機廠商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努力的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彌補 TWS 耳機音質短板。

可以說,今天耳機市場上的競爭已經不再是耳機單品的競爭,更多的是產品生態上的競爭。產品局部的單一技術優勢不足以說服消費者為此買單。國內手機廠商憑藉著多方面的優勢實現了對傳統耳機品牌的碾壓。

手機廠商:我不裝了,我坦白了,就是要全方位的碾壓你。

往深一層說,國內的手機廠商們還擁有著全產業鏈的優勢,手機廠商因為本身做手機的緣故,無論是對上游零部件供應商還是對下游的經銷商都有著極強的話語權和議價權,使其在出貨量,採購規模還有銷售渠道上也有著天然優勢。

反映到消費者這邊,就是我們能以很低廉的價格買到綜合體驗更好 TWS 耳機,這是以前傳統 HiFi 耳機不可能做到的。也難怪現在的人大喊 TWS 耳機真香!便宜大碗誰不喜歡?

蘋果開啟了真無線耳機市場,真正把這個市場做大做強,使之充滿活力的卻是國內的一眾手機廠商。從中我們或許能得到些許啟發:

通過手機等產品的優勢,帶動弱勢領域,彌補技術方面的劣勢,從而讓原本弱勢產品逐漸得到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可以說,在耳機市場上,國內廠商上演了一次精彩的彎道超車。

往後,希望更多的類似案例出現,利用我們自身在產業鏈、製造業和服務以及整體生態上的優勢在更多的領域實現反超。咱們這製造業強國豈是浪得虛名的?

文 / 譚兆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f38f6bef3fc3049e02d84338c0ae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