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的沉默與陳數的爆發

2022-08-19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方原的沉默與陳數的爆發

還有姐妹最近沒在追《第二次擁抱》的嗎?

本中女題材愛好者已經日漸沉迷這部劇了,除了因為劇中的四位年輕媽媽故事線都足夠精彩之外,更讓人驚喜的是,陳數這次飾演的方原,是她此前從未挑戰過的全職媽媽類型的角色。

方原原本是一名報社記者,跟大學時的男友李誠(杜淳 飾)「從校服走到婚紗」後,為了更好地照顧一雙兒女,選擇退回家庭,成為全職媽媽。後來老公事業有成、夫妻恩愛、孩子懂事,拿的簡直是「人生贏家」的開局劇本。

但在斯文看來,這個角色不論與陳數本人還是陳數以往的角色都大不相同。畢竟姐姐以往的熒幕形象很多都是氣場強大的女性,她自己也曾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坦言,「全職媽媽是一個難啃的題材」、「我在拍攝中感受到了雙重痛苦」。

全新的角色、人設的反差、題材的複雜,這些都讓觀眾更加期待,那個我們熟悉的陳數,這次將如何詮釋一個完全陌生的方原呢?

說實話,方原這個角色,乍一看宛如人生贏家,如果要讓大家用一個詞來形容她的生活,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跟斯文一樣,會是「完美」這個關鍵詞。

劇中的方原也確實是個完美主義者,她八面玲瓏,細緻周到,把家中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今天吃什麼營養更均衡、孩子每天該穿什麼鞋、丈夫衣領上沾了些小污漬……都是她會斤斤計較的細節。

可把日子過得如此精緻講究的方原,卻在第一集就遭遇了生活接二連三的暴擊。她身穿一襲紅裙出席丈夫公司十周年的酒會,李誠卻在台上發言時當眾被警方帶走,方原甚至都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她到處找人幫忙,好不容易才能給李誠帶句話,結果律師告訴她,李誠已經向她提出了離婚。方原四處奔走,才得知李誠的公司前段時間經營不善,丈夫瞞著她借了高利貸,眼瞅著還不上就要被起訴坐牢。

等她想方設法救出李誠,一家人的生活瞬間從中產跌落,就連孩子課外班的學費都讓她發愁。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方原選擇重返職場,但已經當了八年全職媽媽的她,在職場上幾乎每走一步都會遭遇歧視。

面試的時候,人家嫌她跟社會脫節,表達方式「媽味重」。好不容易成功入職,老闆壓根不看好她,甚至讓她端茶送水列印文件,整一個「冷暴力」的大動作。方原自己熬夜寫的方案,同事要麼冷嘲熱諷,要麼原地剽竊。

換位思考一下,擱現在動不動就要「整頓職場」的零零後身上,但凡在公司遭遇這種情況,大概都會一氣之下拍桌子走人。但是方原不行,她要養家餬口,要付孩子們的學費,要幫愛人減輕負擔,她一步都不能往後退。

等到她的事業終於重新起步,家庭關係的轉變又導致了新的問題產生。李誠開始嫌她變得俗氣、不顧家,「你現在怎麼就知道錢錢錢」,甚至精神出軌了自己合作的女歌手。

斯文看到這一幕時甚至按了暫停,我一度不敢再看下去,因為一直以來,支撐方原不倒下的信念就是這個家、是來自家的「愛」,可現在這份愛已經不再完整如初,她又該何去何從?

縱觀整部劇,我願用一句話來形容方原的生活: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熬事事熬。很難想像,就是這麼一個溫柔單薄的女人,竟然擁有讓人生觸底反彈的本事。每當生活的考驗來臨,她的應對方式,永遠都是先去想,「該怎麼解決問題」。

李誠被抓的時候,她選擇壯士斷腕,力挽狂瀾。明知離婚後可以進行財產分割,孩子房子都能歸她,還不用背上李誠的債務,她仍然拒絕了離婚,甚至一邊穩住孩子說「爸爸去出差了」,一邊帶上自己的律師閨蜜,直接找上借貸公司。

她先是抵押了自家房產請借貸公司撤訴,對方想坐地漲價,她當場掏出一份離婚協議,半真半假軟硬兼施一通敲打。又快刀斬亂麻的賣房、轉讓股份,在變現了家中幾乎全部的固定資產後,終於成功救出李誠、還清負債。

李誠出來後還不甘心自家的房子沒了、股份丟了,也是方原依偎在他懷裡,輕聲細語溫柔安撫,「我可以不要房子,我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在斯文看來,那一刻雖然方原依偎在李誠懷裡,但卻是她穩住了丈夫瀕臨崩潰的精神。

從大豪宅搬進出租屋,從富太太變回打工人,從報社前輩到被質疑「沒有價值」,恕我直言,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任何一項單拎出來放在常人身上,咱們可能早就「心態崩了」。

方原卻能放下身段,在面試時據理力爭,闡述清楚自己的優勢。一時找不到工作,她就算去商場做臨時促銷、需要看人臉色,也得先湊齊兩個孩子的學費。

在工作中被打壓,她會先表明自己的態度,「無意樹敵,只想謀一份生活」。但正是為了這份生活,她從不畏懼別人的惡意。同事剽竊她的創意,她敢正面剛懟回去。老闆剋扣她的獎金,她就拿出錄音證據索要,態度依舊得體,實則句句扎心。

李誠出事時,她不惜一切代價救過他,可見兩人感情甚篤。但在發現對方跟別人曖昧後,她縱然再心碎再痛苦,也選擇第一時間向男方提出離婚。

與其說這是一種成全,不如說是方原的生活從不允許她停下來,畢竟擦乾眼淚之後,還有大量繁雜的工作需要她處理。而這裡的「工作」,不僅包括她手上的電影營銷方案,還包括兩個孩子的生活、學習、情緒等等。

斯文在追劇過程中不止一次感慨,方原壓根不是什麼爽劇大女主。國產劇難得拍出了一位真實到「活得憋屈」的女主角,可以說她就是在被生活推動著向前走,沒有太多緩衝的餘地,被迫做出一個個抉擇。

但方原這個人物的魅力,在於她外柔內剛,表面溫柔得體,內心堅定不移。縱然生活不再像從前那樣精緻富貴,她仍然保持著自己「完美主義者」的標準,只不過這份標準從前向外,如今向內。

她追求的「完美」,已經從詩情畫意回歸現實,變成了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平衡家庭和職場、忙碌之餘照顧好兩個孩子,以及「如果他是因為家庭責任繼續跟我在一起,那這不是我想要的愛」。

方原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中國女性性格中「至剛至柔」的韌勁。不論遭遇了什麼打擊,她都不會六神無主、歇斯底里。即便再艱難、再悲傷,她都會擦掉眼淚繼續前行,永遠沉默內斂,永遠理性堅定,從不缺乏「把日子好好過下去」的勇氣。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兩年很多人形容一個演員的演技好,喜歡用到「演技炸裂」這個詞。大概是因為一些需要爆發力的場面,演得好的話,往往更容易讓人get到演員的情緒張力。

從這個層面上看,方原這個角色其實是不討巧的。她溫柔優雅,不需要多麼強大的氣場,甚至因為足夠隱忍得體,還得把所有的情緒往內收。而如何將這些收斂的情緒用有限的肢體、神態語言表達出來,就是這部劇中表演最大的難點。

陳數選擇的呈現方式,是在她演繹角色的二次創作中,通過動作、微表情等細節的精準拿捏,讓觀眾隔著螢幕就能感受到方原的情緒變化。就連最考驗演員表情管理能力的哭戲,在不同的場景之下,陳數都演出了相當豐富的情緒層次。

李誠被抓之後的大段獨處中,陳數隻用兩次嘆氣就演出了方原的心理變化。她強撐著滿臉笑容,等孩子們睡熟之後才敢鬆懈片刻,先把手機扔到沙發上,長長嘆了口氣,那是她在茫然驚愕之餘、生活劇變之下,欲哭無淚的煩悶。

但她很快又看到了孩子們的玩偶,陳數把它拿在手裡、擁進懷裡,又輕輕嘆了口氣。她已然明白此時這個家需要需要她,她絕不能倒下,孤獨無助卻心意已決,這段戲裡陳數沒有說一句台詞,只用幾個動作表達,觀眾就什麼都懂了。

後來李誠被釋放,兩人在天台轉角重逢,陳數選擇先站在原地微笑,一句「你瘦了」過後,再撲向愛人的懷裡。細看就能發現,陳數的眼眶、鼻尖都泛著紅,眼淚卻未落,她演出了那種失而復得、苦盡甘來的欣喜,那是「錢沒了但家還在」的希望。

等到兩人坐下來細談,丈夫表達出他對股權的執念,陳數的眼淚才終於落了下來。那是因為她在前一場戲中剛參加完好友的葬禮,再見李誠時又看見他站在天台,這行眼淚和緊靠著愛人的肢體語言中,充滿擔心他衝動之下會做出傻事的後怕。

兩口子剛搬到出租屋的那天晚上,李誠回來晚了,說自己打車又習慣性回了「原來的家」。從這句話開始,陳數的雙眼含淚、嘴角含笑,仔細看她的表情,下半張臉依然溫和安撫,上半張臉卻滿是無奈心酸。

她甚至會在丈夫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嘆氣,那是因為她已經在盤算著重回職場,好讓李誠身上的壓力小一點。「一個溫柔體貼但滿腹心事的妻子」,不過幾秒鐘的畫面,陳數已然演出了這份疲憊。

她聽李誠「畫餅」時的微表情也很值得細品,對方跟以前富裕時沒什麼區別的大手大腳行為,加劇了妻子對家庭財務狀況的擔憂。她不能明著表現出失落,因為她作為「好妻子」,需要照顧和體貼另一半的自尊。

但她想出去工作正是為了李誠,對方還打擊她「你能找到什麼好工作」,方原的心裡未嘗沒有委屈不滿,但陳數的處理方式依然不是爆發,而是用蜷縮的肢體、低垂的眉眼,來呈現不被理解的心酸與脆弱。

倆人搬到出租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斯文甚至覺得,就連陳數窩在小廚房裡煮麵的身影,都莫名透出一股落寞。但她很少當著李誠的面落淚,直到對方出軌,她親眼看到了女方發來的曖昧簡訊。

在那一刻,原本狀態就很「收斂」的陳數變得更「沉」了。她似乎從一汪溪流變成了一潭死水,後來她與李誠對峙,對方不僅仍然遮遮掩掩,還不停質疑妻子不夠信任他時,這個場景下,陳數用一行沉默的眼淚,足以道盡人物的失望心碎。

你看,方原這個人啊,就連落淚都是沉默無聲的。好在是由陳數來演這個角色,「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正是陳數飽滿生動的演技,賦予了方原的眼淚「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染力。

這讓斯文想到,前兩年很多人都在討論「中年女演員的危機和焦慮」,但從《完美關係》到《峰爆》,再到正在熱播的《第二次擁抱》,陳數正在用自己詮釋過的一個個角色,慢慢開啟「新主流女主」風潮,也讓觀眾看到了大青衣身上的更多可能性。

她們做演員到這個階段,已經可以和自己的劇本、人物進行雙向選擇。包括方原在內,陳數的每個角色都需要歲月沉澱的內涵、真實生活的閱歷來做底蘊,才能不讓觀眾覺得懸浮。

將自己在歲月中感受過的愛與痛融會貫通,將自己在生活中積攢的滿腔情感掏心掏肺賦予人物,最後呈現給觀眾。比起大家都在夸的「陳數演技好」,斯文更願意相信,每演一個角色,陳數都在與她飾演的戲中人心神交融。

不可否認,中年女演員之所以會遭遇「危機」,當然有市場上好角色太少的原因,但外型、戲路的限制,同樣會給她們帶來焦慮。

有些年輕貌美時演過主角的女明星,未必能接受人到中年給小花做配、去演別人的媽媽。而當紅時在偶像劇里打轉的演員,等到她們想轉型的時候,演技也未必足以獲得觀眾的認可。

陳數的特別之處,在於她已經度過了舞蹈學院那段糾結自己「夠不夠美」的少女時光,剛轉行做演員時對自己演技的懷疑,也早就被一場場表演、觀眾的一次次掌聲、一個個獎項肯定,而她作為大青衣的優勢,也比同齡人更早的凸顯出來。

一方面呢,隨著影視市場環境的變化,之前流行過的「瑪麗蘇」、「白瘦幼」等審美模式逐漸被觀眾詬病,我們渴望看到更多演技紮實的演員。與此同時,代表大女主形象的「新主流女主」也悄然崛起,她們普遍積極正面、獨立敢拼,是當代女性渴望成為的模樣。

另一方面,陳數自身復合的氣質、多元的表演方式、紮實的表演功底,也讓她在「新主流女主」時代來臨時,能在第一時間,用自己清醒的認知、過硬的實力,穩穩接住這股時代賦能。

現在回頭去看,陳數近幾年詮釋的幾個角色,其實都是在主動探索「新主流女主」的不同打開方式。《完美關係》里的斯黛拉就是非常典型的職場女性,陳數在劇中對「高管氣場」的細緻拿捏,呈現出了女性在職場中高度專業的角色質感。

陳數在《峰爆》中領銜主演的基建工程項目負責人丁雅珺,著裝樸素不施粉黛,親自動員工人炸掉十年心血、不顧勸阻登上救援直升機的兩場戲,成為影片向觀眾拋出的一枚重磅催淚炸彈。

而陳數精準的微表情和鮮活的情緒表達,恰恰是丁雅珺這個角色能夠立住的關鍵。

《第二次擁抱》中的方原從全職媽媽回歸職場,但不論家庭還是工作,本質都是方原的「戰場」,即便是在操持家務的那八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方原獨立的人格也在閃閃發光。

包括目前正在拍攝的《江河之上》,是國內首部聚焦環保司法題材的電視劇,陳數將在劇中飾演女一號夏未冬,一位溫柔獨立、內心堅毅、且富有主見的環境工程教授,也是一個此前她從未嘗試過的角色類型。

陳數會在自己的微博不定期更新一些拍攝日常,我們也可以從她的隻言片語、片場隨拍中感受到,她在劇組的工作絕非「拍完就走」,而是會在劇本的整體脈絡下,自己下苦功豐富人物,用二次創作來讓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觀眾對陳數的期待,通過#陳數夏未冬#一路飆升的話題數據也能夠感受到。目前的話題閱讀次數已經超過1.1億,討論次數超過4萬。

與其說是陳數近些年備受各種不同題材的「新主流女主」作品青睞,不如說是陳數終於等來了那個命中注定屬於她的時機。所謂的「新主流女主」時代,同樣也是陳數得以厚積薄發的時代。

可能會有人覺得陳數拍戲少、不營業、不愛露面,可在斯文看來,那些沉寂的時光都是陳數在給自己充電。不拍戲的時候,她就用生活來豐富自己、強大自己,等到她攜新作品歸來,便是一個更懷瑾握瑜的陳數。

更加可貴的是,陳數不僅一直在挑戰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她還會用自己的表演二次創作、幫助觀眾理解人物,讓角色在觀眾看來,變得更加真實可感。

《峰爆》中的丁雅珺作為基建領導,固然有決策冷靜、絕不拖泥帶水的一面,但在工人看不到的時候,她也會無奈、也會嘆氣、也會借酒暖身又消愁,細節處仍然可見角色在劇情中承擔的巨大壓力。

《第二次擁抱》里的方原,雖然一遇到問題就會立刻想辦法解決,感覺她永遠不會被生活打趴下,但每逢獨處時,觀眾仍能從她的體態步伐、表情眼神等細節中,感受到人物心理的壓抑無奈。

如果說從瑪麗蘇到大女主,是陳數開啟的「新主流女主」讓我們看到了影視市場的進步,那麼允許女主角表現出軟肋、也可以疲憊、可以並不那麼十項全能,則是讓大女主「不再懸浮」的關鍵,更是陳數用自己的表演,帶給觀眾和影視市場的啟發。

《第二次擁抱》大結局後,陳數在微博發布了她寫給方原的一封信,其中有句話讓斯文印象深刻。「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暴擊,並且不斷走在自我成長的路上。畢竟,入股自己的人永遠不虧」,我想,方原如此,對表演初心不改的陳數亦如是。

「你可以永遠相信陳數」,期待陳數在未來給觀眾帶來更多創新的角色,也給我們和影視市場,帶來更多專業的啟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7f436375ad1bb567d21ca32bbbd5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