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黃河水嫁與高原的47年——「人民治水·百年功績」之固海揚水工程

2023-07-19     光明要聞

原標題:攜黃河水嫁與高原的47年——「人民治水·百年功績」之固海揚水工程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走出甘肅與寧夏交界處的黑山峽後,闖入敞亮的寧夏,生生將其劈成兩個世界,一半是富庶的北部,一半是貧瘠的西海固。

直到47年前,固海揚水工程誕生,攜千年黃河水嫁與亘古荒原,寧夏中部乾旱帶創造了又一個「塞上江南」。

2023年,小暑時節,尋一處高地,眺望遠處,但見固海揚水工程在西海固的肌膚上劃出一道分界線,一邊是冬天,山干嶺枯,一邊是夏天,田方地翠,人勤畜旺。同心縣丁塘鎮楊塘村的麥浪,翻湧蕩漾,開鐮在即;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甘溝村馬鈴薯花朵招展,白裙黃蕊;中寧枸杞地里人群彙集,採摘正當時;海原縣高崖鄉聯合村的西瓜個大飽滿,喜迎八方客商;40餘萬人的「大水缸」——南坪水庫波光粼粼……黃河水滋養的西海固,散發著誘人的綠色。

固海揚水工程泉眼山泵站伸入黃河,將水提至寧夏乾旱地帶。

開啟寧夏黃河水高揚遠送先聲

西海固地區,即西吉、海原、固原、彭陽、隆德、涇源、同心和鹽池,土地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58.8%,是寧夏的「半壁江山」。旱是西海固的本色,區域年降水量僅有200毫米到300毫米,而年蒸發量高達1300毫米到1400毫米;苦是西海固的真相,史籍上,「禾麥無收」「民大飢」的記載,比比皆是。

西海固一直有個「痴心夢想」——黃河水上高原。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牽掛西海固地區人民的貧困問題,1978年,人們終於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經過几上幾下論證,同心揚水工程竣工,打開了寧夏黃河水高揚遠送的先聲。同心縣城周邊地區的人畜飲水問題基本解決。渠系所到之處,「東西處處人栽樹,遠近家家水灌田」。

但「揚黃好是好,就是面積小。」 解決不了缺水的問題,這片旱海永無生機。

水源在何方?寧夏水利人孜孜探求,最終,從黃河電力提水,迎「客水」到清水河兩岸的方案獲得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支持。

同心丁塘灌區一景。

1978年,跟隨20世紀中國又一次巨變的腳步,固海揚水工程開始動工建設。在那個艱苦歲月,寧夏大地上演繹了一段戰天鬥地的傳奇。泉眼山泵站,臨河而建,草土圍堰數月,得以開挖;沒有機械,千人大軍肩挑背扛,攻克橋子山;水利人親自動手設計製作跨河大噸位纜索吊裝工具,長山頭渡槽飛架清水河……1986年,孕育15年的固海揚水灌溉工程誕生,為給清水河兩岸群眾送來了「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和「幸福之水」。

2003年,渠道繼續伸展,固海揚水擴灌工程全線通水。水到的世界,便是豐饒的所在。灌區一片鬱鬱蔥蔥,糧豐林茂、牛羊成群。水、電、道路、市場、學校、醫院陸續落腳。2006年,寧夏中部乾旱帶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山區糧食幾乎絕產,而固海灌區糧油產量達到3億多公斤。

47年間,固海揚水三大系統受益區域伸展到吳忠市同心縣、紅寺堡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固原市原州區等3市6縣(區)共16個鄉鎮,解決了灌區和周邊山區120多萬人口、70多萬頭大家畜的飲水問題,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南坪水庫——40萬人的「大水缸」。

一座流動的豐碑

每年4月初,到了灌水季節。固海揚水首級泵站——泉眼山泵站的電閘一推,黃河水裹著泥沙,順著揚水管道爬進渠道。同心縣王團鎮溝南村的人們起早貪黑放水,確保莊稼喝飽。

灌水好比一場場戰鬥,要時刻提防上游截水之人。「早些年,因放水,村民之間吵架干仗很稀鬆;渠是土築,水來開小口,一會兒沖成大口子,再大便削掉大片渠沿,兩三個人一屁股坐到決口處,其他人趕忙拿麥草、泥土擋水。」村民楊自虎曾告訴記者,黃河水在地里漫灌,也在渠中隨意跑冒。

如何讓黃河永惠子孫後代?如何讓固海揚水工程永葆活力?這是工程受益地區、水管單位幹部群眾的一道必答題。寧夏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創新機制,綜合施策,集約節約高效用水,成了灌區新的用水規矩:誰家哪天哪個時間放水有嚴格順序;果園子、苞谷、胡麻淌水多少也定了指標;輕點滑鼠,或者手機一點,無論是渠首還是渠末,用水不偏不倚,田間徜徉著一團和氣。

固海揚水工程石峽口灌區海原縣高崖鄉聯合村躺滿地的西瓜。

南城拐子泵站是固海擴灌系統最後一個泵站,把黃河水送到固原市三營鎮甘溝村後,原本靠天吃飯的田不斷壯大,馬鈴薯、枸杞、黃芪等紛紛落戶,撐起了群眾的腰包。六盤山雪川農業公司流轉了5.3萬畝土地,利用最先進的高效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種出了最優質的馬鈴薯。「群眾知道百公里揚水上來,有多不容易,都自發珍惜水、愛護水,支持我們發展高效節水。和大田漫灌相比,產量沒減少,水指標節約了。」站長馬強說。

固海揚水工程受益範圍再次擴大。2022年7月,海原縣西安供水工程開工建設,從固海揚水工程六乾渠取水,將向海原縣關橋、西安、海城、賈塘4個鄉鎮23個行政村的6.5萬餘人送去幸福水,以緩解當地群眾發展用水難題。

2018年至2022年,固海揚水灌溉面積「長」到161.79萬畝,灌區糧油總產84.64萬噸,農林牧總收入44.44億元,灌區農民人均收入8756元。

黃河水澆灌的「紅色寶石」——中寧枸杞。

「40多年來,這項民生工程不止為我區中部乾旱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保障,而且為我國西部乾旱帶荒漠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寧夏固海揚水管理處副處長張印說,灌區山區移民較多,工程的建設極大減輕了山區人口壓力,有力支援了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使山區生態植被得到恢復。

今年年初,寧夏這項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生態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入選我國117項「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項目。水還是那水,西海固今非昔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征程上,固海揚水工程將擔起新使命,再創新功績。(寧夏日報記者 裴云云 文/圖)

[ 責編:孫宗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3da6a404221fa1fdbd13b768cd27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