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頑童」不易痴呆 | 常寫日記、下棋、打牌、玩遊戲等可防痴呆

2023-07-29   保健時報

原標題:「老頑童」不易痴呆 | 常寫日記、下棋、打牌、玩遊戲等可防痴呆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近年來我國痴呆患者數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一旦患病,患者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會逐漸忘記記憶中的事物,生活質量隨之下降。怎樣預防和延緩痴呆症的發生?近期,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顯示,多參加識字活動和積極的心理活動,痴呆風險分別降低11%和9%。識字活動包括使用電腦、寫信等,積極的心理活動包括打牌、下棋、填字遊戲等。

0 1

保持思維活躍很重要

經常寫日記、下棋、玩填字遊戲等有助遠離痴呆

這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上的研究分析了1萬餘名參與者的數據,年齡在70歲或以上,且健康狀況相對良好。研究人員收集了他們所從事的休閒活動類型的詳細信息,並做了定期的健康檢查和認知評估,以分析生活方式對痴呆風險的影響。

研究中的休閒活動分為5類。識字活動:教育課程、使用電腦、寫日記;積極的心理活動:打牌、下棋、填字遊戲、拼圖;創意藝術活動:手工藝、編織或繪畫;被動心理活動:閱讀書籍和報紙、看電視;社交網絡活動:人際網絡、社會活動、戶外遊玩。

研究發現,與偶爾參加識字活動的人相比,經常參加識字活動與痴呆風險降低11%相關,經常參加積極的心理活動與痴呆風險降低9%相關。此外,經常參加創意藝術活動與痴呆風險降低7%相關,經常參加被動心理活動與痴呆風險降低7%相關。相比之下,社交網絡活動與痴呆風險無關。

當研究人員按照性別分析時發現,識字活動、積極的心理活動對痴呆風險的降低與性別無關,而創意藝術活動僅與男性相關。研究表明,無論性別,多參加識字活動、積極的心理活動,痴呆風險可分別降低11%和9%。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痴呆風險,與被動的娛樂活動相比,主動的方式可能在降低痴呆症風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保持思維活躍和接受挑戰可能尤其重要。

此前,《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隨訪十年的中國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也表明,老年人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積極的認知活動(如寫作、閱讀和打牌等)、規律鍛鍊,可延緩記憶力下降,即使有遺傳風險的老年人。

0 2

痴呆有風險因素

常看電視及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

那麼,痴呆的風險因素都有哪些?久坐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60歲的老人長時間坐著看電視會增加痴呆風險。研究發現,看電視使痴呆風險增加24%,而使用電腦使痴呆風險降低19%。研究者指出,雖然久坐不好,但是從事更積極的腦力活動,如使用電腦,有助於降低痴呆風險。

英國一項對20萬餘人進行的研究表明,心臟代謝性疾病罹患種類多,比有痴呆遺傳高風險者痴呆發生風險更高。研究顯示,糖尿病、腦卒中或心梗,一個人罹患這些病的種類越多,痴呆風險越高;若三者兼而有之,則比痴呆遺傳高風險者有高出3倍的可能患痴呆症。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子刊上一項納入20萬名心衰患者的註冊登記數據分析發現,有11.0%的心衰患者發生了痴呆,老年女性的痴呆風險最高。

另外,《柳葉刀》子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在全球範圍內,歸因於高血壓的痴呆症大約占15.8%,30~44歲診斷的高血壓對痴呆症的影響最大。

美國心臟協會發布科學聲明,強調應篩查中風患者是否存在認知障礙,以及情緒和睡眠障礙等相關合併症。

聲明指出,卒中後認知障礙很常見,卒中後第一年包括從輕度到重度的認知障礙發生高達60%,但常被低估或漏診。共識指出,在中風後2~6月,約44%的人有認知能力受損。

0 3

痴呆可預防

做到不吸煙、多運動、控制體重等

《柳葉刀》發表的報告指出,生命全程改善12個風險因素就可延緩或預防40%的痴呆症。約有3%的病例歸因於中年時頭部受傷,1%歸因於過量飲酒,2%歸因於晚年暴露於空氣污染。其他9個危險因素,即早年接受教育少、聽力損失、吸煙、高血壓、肥胖、缺乏身體活動、社會孤立、抑鬱和糖尿病,則與34%的痴呆症有關。

為降低痴呆症的發生髮展,報告推出以下九條建議:從40歲左右開始,收縮壓應<130毫米汞柱;聽力損失者鼓勵使用助聽器,並少受高水平噪聲影響以保護聽力,降低聽力損失風險;減少空氣污染和二手煙暴露;預防頭部受傷(特別針對高危職業及交通事故);勿過量飲酒,每周飲酒不超21個單位(1個單位為10毫升或8克純酒精);禁止吸煙並支持個人戒煙(任何年齡段都獲益);為所有兒童提供小學和中學教育;中晚年時要積極生活;減少肥胖和糖尿病。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降低認知衰退和痴呆症風險指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和延緩痴呆發生才靠譜,而不是靠補充各種維生素以及復合膳食補充劑。指南主要有12個建議,首推體力活動和戒煙。包括運動:認知正常或輕度認知障礙的人應適當進行體力活動;戒煙;學會「正確地吃」:膳食補充劑就是個「噱頭」;飲酒有度:少飲或不飲;認知干預訓練:向正常人和輕度認知障礙的成年人提供認知訓練;多參與社交活動:舞跳起來,麻將打起來;體重管理:防中年發福;防治高血壓;管理好糖尿病;管理好血脂異常;管理好抑鬱症;聽力損失:老年人要篩查聽力和及時佩戴助聽器。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