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真正恐怖的地方在於向觀眾下降頭

2022-07-12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咒》真正恐怖的地方在於向觀眾下降頭

本文作者:李嘯天

好久沒有對台灣電影專門期待過了。

結果,《哭悲》期待了一次,挺失望的。《咒》又期待了一次,又小失望了一下。

《哭悲》已專門寫過,這裡不多談。

對於《咒》,它恐怖嗎?

有點。但故事本身沒那麼恐怖。真正恐怖的它的拍攝手法,那種專門調戲觀眾,讓觀眾由於無知而倍感不舒服,才是本影片真正恐怖的地方。

有人說《咒》里沒有惡魔,沒有反派,因此不嚇人。其實,片中的「咒語」就是惡魔,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女主就是超級大反派。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什麼吧?

常去東南亞旅遊的人,或者關注娛樂圈的人,基本上都聽過「養小鬼」的故事。

某某明星去東南亞請回來了一個小鬼,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養著,給予它貢品,給予關愛,然後小鬼就開始幫助你實現財運或者事業運,如此如此,等等等等。

人鬼共處,和諧了還好,萬一不和諧了,就會產生麻煩。而很多人只會請,不會送,所以當自己不想再養的時候,就會遭遇「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困境,會麻煩不斷。如果小鬼為惡,還將會招來厄運連連。

請個小鬼就這個樣子,那麼請一個大鬼呢?

《咒》要編排的故事,就是台灣的一個姓陳的家族從東南亞請來了一個大鬼---「大黑佛母」。

至於剛請來時,為家族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影片跳過沒有講。專門講述的就是這個大鬼反噬這個家族,並向他們周遭的人傳播惡意的故事。

我們的女主若男,就是被大鬼選中的人,要利用她來傳播惡意,尋求獻祭。

而《咒》一片的視角,偏偏又選擇偽紀錄片的格式,直接打破第四面牆,用觀眾的視角直接走進故事中。而且,還再三邀請觀眾一起誦讀咒語。

當你真的跟著讀了咒語。到了影片的最後,又突然告訴你,這個咒語不是祝福,而是傳播。當你誦讀了,大鬼「 大黑佛母」的惡意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你也會跟著倒霉。

看得觀眾頭皮一緊,緊接著要大罵導演實在是太壞了,刻意誤導人。

當你真的這樣了。導演其實就笑了。

因為,這麼做是他刻意的,故意採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引導觀眾走入故事之中,跟著讀咒語,然後又覺得自己中了蠱,被下了降頭,實在是晦氣。

你真的這樣了,說明你看進去了,這正是導演期待已久的效果。

因為,這個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什麼「大黑佛母」,也不存在什麼「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這樣的咒語。

一切,都是導演兼編劇的 柯孟融人為編造的。

他一個小小的編造,你就能相信,那說明他的編造是成功的。作為導演兼編劇,當然會非常開心。

那麼,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到底是什麼鬼?

我們群里的大公,因為懂閩南語,一下子就給破解了玄機。

其實,所謂的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這句看似神神秘秘的咒語,不過是閩南語裡「 福禍相依,生死有命」的音譯而已。

大陸的諧音梗被脫口秀玩壞了,台灣則將諧音梗用到了恐怖片里去。

對於懂閩南語的人,去看這部影片,就不會覺得有什麼恐怖的。

「福禍相依,生死有命。」這句話,你自己讀一讀,無論讀多少遍,都絲毫不會覺得有任何的恐怖,喃喃自語讀多了後像個傻逼倒是真的。

但是變成了「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就一下產生了距離,變得高深莫測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了。

只能說, 柯孟融編這個故事時,也沒有太入心,就是藉助信息不對稱,靠不同語言之間的反串,用諧音梗來製造咒語。

至於那個什麼「大黑佛母」,無論是佛教,還是印度教,也都不存在這玩意。

但佛教里存在著惡神,倒是真的,尤其是密宗。因為藏地窮山惡水,資源匱乏,神也需要地盤,需要領域。因此,需要一些兇狠的護法來保護自己的領地,凶神惡煞就此誕生。

「大黑天」(瑪哈嘎拉)就是典型的凶神,但他主要的功能還是護法,是對外的,對於教外的惡意兇猛對待,對於教內依舊是充滿善意的。還有,中原地區的「 天龍八部」也是典型的凶神,都是長相兇猛,青面獠牙的模樣,他們的存在也是用來護法的,都是護法神。

《咒》里的「大黑佛母」大概就是借鑑了一些「大黑天」之類的護法神的模樣,被 柯孟融創造出來在電影中嚇人用的。

影片中,也提到「大黑佛母」是陳家從東南亞請來的神靈。結果,他是「惡意之神」,不好好向他獻祭的話,就會降罪於人,用咒語傳播惡意,向人降災。

柯孟融的故事中,跳過了大黑佛母讓陳家收益的階段,直接將這座邪神開始降災於陳家。於是,陳家將其封閉於一座山洞之內,用鏡子等物將其封禁,只在很小的家族範圍內傳教。但是,還是不能完全做到,無法阻止惡意外泄。還是必須時不時獻祭於邪神,以減少被詛咒。

整部影片也分為6年前與6年後。

6年前,講的是懷有身孕的若男,跟隨其男友以及男友的朋友,年少無知,前來拍攝民俗信仰的經過。

結果,兩男進入了封存大黑佛母的山洞,以身飼虎,直接成為了邪神的祭品,暴死。

若男則與邪神達成了交易。因為邪神看到若男已懷孕,就要求她先將孩子生出來,等孩子6歲時再來進行獻祭。

若男,則成為了祭手。在自家的樓頂,修了佛堂,時不時進行進貢,護養著邪神。

6年後,孩子在寄養家庭中長大,若男計劃將其領回,向邪神獻祭。當然,不是獻性命,而是獻出她的耳朵。不過,弄不好的話,很容易出人命。

所以,整部影片,從一開始,女主若男對所有的事都是知情的,甚至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下的一個套。

當然,在領回女兒,打算去獻祭時,短短几天的相處,讓她的母愛之心泛起,對女兒產生了憐憫。於是,她改變了主意,又想要保護自己女兒了。

這可怎麼辦?

這樣的行為,當然是惡意之神所不容許的,說好的就是說好的。

此時,若男所做的事,就是儘量將邪神的咒語傳播開來,範圍越廣越好,將傷害儘可能地分攤出去。就像將濃硫酸儘可能進行稀釋,以最大程度減輕傷害一樣。

所以,若男一遍又一遍地試圖通過視頻,來帶領更多的人一起來誦讀咒語。她說,咒語是祝福,是為了保護孩子。其實,她非常清楚,咒語是降罪,誰跟著讀誰倒霉。

不僅於此,她害死了寄養里的婆婆,害死了心理醫生,實在算不上什麼好人。

不要覺得影片的視角是若男,看起來她是一個受害者,就天然地覺得她是無辜的,是一個好人。

其實,這一切都是錯的。

若男,是最大的惡意者。為了自己的私心,為了自保,刻意去害人,這可不是什麼善舉。她就是全片中最大的反派。最終,她也被反噬,成為了祭品,磕碎了腦袋,橫死在了邪神的面前。

當然,最大之上還有更大,那就是導演。

導演刻意引導觀眾,刻意誤導觀眾,通過各種手段拉攏觀眾去相信那個咒語。然後,又被他嚇一跳。

故事本身不恐怖,但給觀眾下降頭的手法很嚇人,倒是真的。

整蠱觀眾,撩撥觀眾,使得《咒》成為了一部惡意滿滿的影片。

你可以說 柯孟融是成功了, 也可以說他沒能成功。被嚇到了,就是他成功了。沒有被嚇到,就是他的手段過於下作,雕蟲小技,徒增人笑而。

柯孟融自己說,《咒》後面還有「腌」和「困」,他將會拍一個三部曲。其中《咒》是實驗片,《腌》是傳統鬼片,《困》是親情驚悚。另外,還有可能會拍《咒2》,講第一部里的小女孩朵朵後來的故事。

話說,對於後面這幾部規劃中的影片,你期待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7439a1ccaa40372c0191c30418c3c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