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沒追更,橘那柔弱不能自理的cp怎麼就be了???
《心動的信號6》里,最早雙箭頭的鈞侯cp(孫靖鈞和侯斯譯)。
幾個月前還在節目裡你儂我儂
下節目後一起旅行
錄情侶vlog
日常發送丑照攻擊
被網友偶遇也是一副甜蜜的模樣
這節目售後,鈞侯批吃得也太好了吧?!
cp粉的心態當然是:你倆一起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強。
還沒樂呵幾天,兩個人就官宣分手了。
有粉絲扒出他們的小號,發現早在一個月前,這段感情就出現了裂痕。
女方侯斯譯今年9月份收到澳洲留學offer。
由於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決定做一個快樂遊蕩的小博主,開啟四處旅居計劃。
(侯斯譯其中一個小號)
期間男方孫靖鈞偶有陪同,從發布的動態可以看出,心情還是蠻不錯的。
結果一趟旅行回來後,各自在小號emo了好幾天……
雙雙後悔參加節目
(圖分別為侯斯譯小號、孫靖鈞小號)
痛苦小作文
(孫靖鈞小號發言)
被關係綁架言論有
(侯斯譯小號曬與朋友的聊天記錄)
看得出來,雙方都覺得自己在這段關係里受了不少委屈。
因為對未來有不同的規劃,彼此都選擇了不斷妥協退讓的方式,來為這段感情續命。
侯斯譯糾結於要不要為這段感情放棄留學。
孫靖鈞在無條件付出後得不到同等的回應。
過度妥協與退讓,反而加速了這段感情的崩壞。
小號的輿論發酵起來後,有網友私信侯斯譯,勸她賣慘。
她體面回應:兩個人都沒錯。
看下來,沒有撕破臉,沒有誰辜負誰,分開後也沒有惡語相向。
可能是《心動》系列裡分手最為和平的一對了……
(橘在這裡就不點名了,懂得都懂。)
點開熱搜一看,分手明明是兩人共同的決定,各自面對的輿論卻全然不同。
孫靖鈞被誇文筆好、愛慘了、值得更好的。
(插播一則小作文)
而侯斯譯在獨自承傷。
罵她的理由五花八門:
責怪她太愛自己
太愛自由
對感情的態度過於洒脫
還有說別讓在街上碰到的
啊這…難道她為了戀愛放棄留學就不會挨罵?
不見得吧。
講真,如果為了戀愛放棄學業,橘完全可以想像到侯斯譯會被喊去挖野菜……
兩個人的風評差異這麼大,或許跟在節目裡的表現有關。
孫靖鈞前期一直處於對侯斯譯的單箭頭狀態。
劃重點,他從一開始的擇偶標準就是合拍、有鬆弛感。
而侯斯譯正好是鬆弛樂觀的小開心果,因為性格開朗,節目一開始就吸引了孫靖鈞、侯卓成兩位男嘉賓的關注,捲入大三角劇情。
同時跟兩個男嘉賓展開故事線,這種設定其實在戀綜里不太討喜。
(上圖為孫靖鈞侯斯譯,下圖為侯斯譯侯卓成)
甚至對她的配得感展開討論
加上侯斯譯的性格比較自我,更注重自己的感受。
她宣揚的戀愛觀是:讓自己開心才是必要。
認為在戀愛關係里,不應當去消耗自己的能量,而是對方能帶給你能量。
在她的世界裡,自己才是主角。
離職開心要慶祝
聊天時會把話鋒轉向自己
是一個時刻前置自己感受的人,欣賞的人會很喜歡,討厭的人會很反感。
總之播出期間沒少挨罵。
不過因為兩個人在節目裡相戀的過程足夠精彩,吸引了一大批cp粉。
孫靖鈞心思縝密,做事細膩。
會早起給喜歡的人做早餐,
為她的離職感到高興準備離職禮物。
侯斯譯自由洒脫,拒絕內耗。
總是以樂觀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孫靖鈞在她的感染下也放下了沉重的心事。
他們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與自己互補的一面,有吸引彼此的點,在特定的環境下會產生情感聯結很合理。
只是身處於與現實隔絕的戀綜小屋,有些感受是被無限放大,會產生無所不能的幻覺。
仿佛眼前只有戀愛是頭等大事,只要能「在一起」,其他阻礙都可以忽略不計。
才會出現回到現實生活後,粉紅泡泡被戳破的一幕。
兩個人也沒想到,最初吸引彼此的點會變成如今最大的阻礙。
欣賞她做派輕鬆,又怨她太洒脫。
欣賞他心思縝密,又怕他太沉重。
相看兩生厭後很難再走到一塊。
追更完他倆的故事,橘也遺憾,但更多的是不解。
戀愛分手是一件很常見的事,
在沒有背叛和辜負的前提下,主動逃離一段讓兩個人都痛苦的關係,為什麼就得承受更多非議。
而且要求戀綜嘉賓經過兩周的短暫接觸,立馬私定終身並且不能選擇分手,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橘發現,很多人雖然努力掙脫傳統觀念,呼籲著女性要自愛自救,鼓勵她們走出困境,擺脫性緣腦、戀愛腦,去打拚事業和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真正面對時,又頻繁陷入審視的怪圈。
發展到最後,自愛和自私竟然可以無縫切換。
不管是現實還是影視作品中,這些選擇出走的女性,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就因為不滿足於一部分人的期待遭到非議。
比如《問心》里的方竹清,自小聰慧,念書年年跳級,渴望憑努力在事業上做出一番成就。
但步入婚姻後,她受到來自於丈夫和婆婆的雙重阻礙。
他們認為,方竹清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
應當把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上,對事業的野心不該放在相夫教子前,這樣的束縛讓她十分痛苦。
一生要強的方竹清如何甘心囿於婚姻畫下的牢籠中?她決定邁出了前衛的一步:果斷離婚,放下一切追求事業。
與此同時,她也付出了一些代價,失去了兒子周筱風的撫養權。
但方竹清沒有放棄母親的責任,定期支付撫養費,計劃著等自己安定下來,就把兒子接過去一起生活。
即便如此,她還是被扣上了一頂"為事業拋家棄子"的帽子。
劇里孩子不理解她,劇外觀眾也不理解她。
她對事業的勇敢追逐,在此刻變成了「自私自利」。
周迅在《小敏家》里飾演的劉小敏,也有類似的遭遇。
在母親的強迫下,劉小敏進入了一段不堪的婚姻。
丈夫金波有酗酒習慣,喝大了會發酒瘋,把她和孩子都嚇得夠嗆。
幾次想要離婚,都被母親給拒絕了,甚至還把結婚證和戶口本給藏了起來。
因為愛讀詩,劉小敏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同樣愛讀詩的蘇老師。
兩個人成為了不帶男女私情的筆友,經常分享各自讀到的作品。
但這段關係在旁人的添油加醋下,造成了一方離婚、一方失蹤的局面。
劉小敏百口莫辯,人人都把她當成一隻破鞋,周遭充斥著閒言碎語。
強壓之下她做出逃離的決定,因為沒爭奪到撫養權,被迫把6歲的兒子留在了那個充滿不堪的故鄉。
傷痕累累,所有人仍覺得是劉小敏的錯。
方竹清和劉小敏,的確不是完美的母親,沒有完全盡到母親的責任。
但因為這份不完美,而去忽視她們在婚姻中遭受到的痛苦,忽略她們出走的勇氣,才是真的殘忍。
這類勇敢出走但沒能逃出傳統規訓的角色,影視作品裡還真不少。
《俗女養成記》里陳嘉玲的二姑姑,因婚前遭到男友母親的嫌棄,擔心她年齡大可能無法生育,要求去做檢查再考慮讓不讓她入門,從頭到尾男友都沒現身。
她為了尊嚴做出退婚的決定,卻遭到了父母的責罵。
因為不了解事情緣由,甚至要把她驅逐出門。
在長輩眼中,三十幾歲的女兒,是婚戀市場上被挑剩的爛白菜,有得嫁就偷著樂吧,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
不被理解的二姑姑,在回程的車上淚流滿面。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里的土屋百合,年近五十,在化妝品公司擔任高管,經濟獨立,工作能力強,是周圍女員工崇拜的對象。
由於一直處於未婚狀態,她偶爾會陷入自我懷疑,即便事業上再成功,未婚狀態下的自己依然是世俗意義里的loser。
同時,她又想成為一部分像她這樣的人的力量。
她們踏上一條背離傳統觀念的路,卻又因為這條路過於陌生而猶豫不已。
殊不知,光是「邁出去」這個舉動,就已經鼓舞到許多囿於現狀但沒有勇氣做出選擇的人了。
橘也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了比較理想化的存在。
《小婦人》里馬奇家的二女兒喬,
她理性獨立,懷揣著成為作家的夢想,走上一條孤獨的路。
面對長輩的催婚,她據理力爭,拒絕了戀人的求婚。
期間有過孤獨,有過猶豫,甚至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最後憑著不甘心堅持了下來。
《流金歲月》里的戴茜,
她不甘願將就在不幸的婚姻中,在與丈夫的一番爭吵後結束了自己的婚姻,去擁抱更自由的人生。
《俗女養成記》里二姑姑退婚的決定,多多少少成為了塑造陳嘉玲的一部分。
二姑姑會哭到顫抖,但行動堅決,給40歲的陳嘉玲帶去退婚重返故鄉的勇氣。
獲得了人生的自主權。
這個過程,或許會失敗,或許會讓現狀更糟糕。
但她們最需要的,不是成功,甚至不是成為強者。
而是能夠擁有,和不滿意的現狀做切割的選擇,哪怕需要承擔一定的代價。
橘很喜歡台劇《有生之年》里的陳麗英女士。
在劇中,她是一位妻子,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和丈夫一起經營一家早餐店。
因為這兩個身份,別人叫她高太太、高媽媽,完全被剝奪了姓名。
年過六十,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好像被困住了。
困在沒有自己房間的家裡,
困在一間小小的早餐店裡,
她習慣性地照顧家裡所有人,習慣性容忍丈夫和小護士打情罵俏,習慣性接受兒子拿走她全部私房錢後的一事無成。
但這個過程中,她並不快樂。
她想離婚,想做回「陳麗英」。
於是開始一次次糾正旁人對她的稱呼:「請叫我陳麗英」。
卸下自己身上的重擔,去旅行,去染髮,去學樂器,去邂逅。
即使最後發現丈夫不是真的出軌,自己也沒有遇到真愛。
高家人彼此和解,一大家子好像還能一起過下去。
陳麗英女士和丈夫還是簽下了離婚協議書,因為她已經在短暫的覺醒中,找到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故事的最後,陳麗英女士決定去學車。
年齡因素,反應已經不太跟得上,這個過程對她來說痛苦又迷人。
六十幾歲才學車,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沒有意義。
但那又如何,她需要的,可能就只是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而已。
在這些角色的經歷里,橘看到了迷茫,看到了掙扎。
她們未必時刻清醒,擁有無盡的勇氣。
只是在長久的失控中突然醒悟,也許自己可以成為人生的主角。
而不是被身邊的人事物填滿後,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對於出走的人不必苛刻,能夠邁出第一步,就已經很勇敢了。
最後一句:
這些角色並不虛擬,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