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聚升值力量的人民幣匯率

2024-09-18   北京商報

9月18日,人民幣匯率快速拉升,金價同樣延續高漲勢頭。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押注正是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金價走高的重要推動因素。分析人士預計,如若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黃金價格仍將震盪上行,人民幣貶值壓力將進一步減輕,但也要關注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國內匯率政策等其他因素。

人民幣中間價創新高

9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調160點報7.0870,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7.1030。在經歷連續兩個交易日調升後,人民幣中間價自2024年1月3日以來首次突破7.09,也創下自該日期以來的新高。

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走勢明顯。9月6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來到7.0809的年內最高點,隨後的日子裡基本圍繞7.10震盪。截至9月18日17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0886。

此輪人民幣匯率升值,與美聯儲降息預期有著不小關係。美聯儲將在北京時間9月19日凌晨2點發布議息決議,因早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釋放出了「降息時機已到」的明確信號,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開啟新一輪的降息周期,關注的焦點則在於凌晨公布的降息幅度為激進的50基點還是較為保守的25基點。

「市場對降息預期押注加大,美元及利率快速回落推動人民幣等非美貨幣走升。」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解釋道,一方面,美國大選風險、歐美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可能推動全球資金逐步流向基本面紮實、估值低的資產;另一方面,國內經濟處於復甦周期、企業盈利改善、政策環境友好等,人民幣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市場對人民幣及資產看漲情緒逐步積累。

針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還提到兩個助推因素:此前延期結匯的資金,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推動下,開始結匯,成為推動升值的因素;國際機構針對美聯儲降息及可能的金融市場波動進行布局,部分外資流入。

「人民幣中間價升值至年內高點意味著促使人民幣升值的力量仍在積聚。」楊海平說道。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進一步指出,這一方面是美元指數疲弱下被動升值的結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人民銀行對於匯率維穩的預期管理。

預計後續呈穩中略升走勢

而對於人民幣匯率來說,即將到來的美聯儲降息有怎樣的影響?毫無疑問降息縮小中美利差,利好人民幣匯率。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近期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中美利差收窄,疊加日元套息交易反向平倉,企業結匯意願增強,人民幣大幅升值。如若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人民幣貶值壓力將進一步減輕。預計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大部分時間將在7—7.2區間內雙向波動。

但溫彬也指出,從美聯儲歷次降息周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是由降息、供求關係、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周茂華表示,後續預計人民幣匯率呈現穩中略升走勢,並在均衡水平附近運行。從國內環境看,宏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經濟復甦基礎不斷夯實,國際收支有望保持基本平衡,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有力支撐;外圍方面,美聯儲年內逐步向降息周期過渡,將制約美元上行空間。

與人民幣一同上漲的,還有黃金。9月12日,現貨黃金突破2550美元/盎司,上漲1.54%,創下歷史新高。9月13日晚,現貨黃金升破2580美元/盎司,再次刷新歷史紀錄。9月16日當天這一價格更是一度上漲至每盎司2589.24美元。截至9月18日17時,現貨黃金價格報2570.19美元/盎司。

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升溫,同樣構成了金價抬高的重要推動因素。回顧歷史,美聯儲自1984年以來的6輪降息周期皆帶來各類資產的較大變動。例如在第一、四、五輪降息周期內,COMEX黃金期貨價格分別大漲12.13%、30.34%、17.59%。

對此溫彬總結,究其原因,降息意味著寬鬆的貨幣環境,從而降低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推高通脹預期,進而增加投資者對黃金的持有需求,黃金價格上漲。

溫彬表示,展望後續,由於全球央行放慢購金、期貨和期權多頭持倉較為擁擠等因素,當前黃金估值可能也過高,金價面臨調整壓力。不過在實際美債收益率延續下行趨勢、黃金ETF持倉量已觸底回升的情況下,預計後續黃金價格仍將震盪上行。

記者 岳品瑜 董晗萱

|相關新聞|

大幅加量 人民銀行開展5682億元逆回購操作

人民銀行最新一期逆回購公告引發關注。9月18日,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為對沖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年9月18日人民銀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5682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7天,操作利率1.7%,與此前保持一致。

數據顯示,9月18日有4875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另外,18日到期的5910億元MLF,將於9月25日續作,人民銀行此次操作後,公開市場實現凈回籠5103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公開市場工具到期量較大,為應對政府債券發行加快等對短期資金面的擾動,人民銀行適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滿足機構對短期資金需求,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定預期。

數據顯示,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本周有8845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到期和5910億元1年期MLF到期。其中除了9月18日到期的4875億元逆回購和5910億元MLF到期外,9月19日、20日還將分別到期1608億元、2362億元。

「在月末、季末等特殊時點,人民銀行一般會適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周茂華認為,接下來,考慮到季末特殊時點臨近,政府債券供給增加,繳准、繳稅等對短期資金面構成擾動,但市場對宏觀政策加力有預期,人民銀行仍可能出台降准等工具,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加上人民銀行公開市場靈活操作,預計資金面有望繼續保持平穩。

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短端利率走低。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4.5個基點,報1.611%;7天Shibor下行6個基點,報1.746%;14天Shibor下行1.8個基點,報1.854%;另從回購利率表現看,DR007加權平均利率下降至1.6542%,低於政策利率水平。

不過至9月18日當天,利率全線上行,例如Shibor隔夜大幅上行13.3個基點,報1.744%;7天Shibor上行11.4個基點,報1.86%;14天Shibor上行1.3個基點,報1.867%。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上半年GDP同比增速為5%,生產供給穩定增加,市場需求繼續恢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CPI由負轉正,已連續七個月保持正增長,8月CPI同比上漲0.6%,較前值繼續回升。

業內專家表示,貨幣政策為經濟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以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有效需求總體偏弱,貨幣政策接連出招應對挑戰,支持經濟回升向好。

展望後續貨幣政策走向,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解讀8月金融統計數據時曾透露,將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加大調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此外,人民銀行不止一次表態,將著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舉措,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需求。持續增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發力見效,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注重消費,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升級,支持總供給和總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周茂華預測,目前低物價環境,發達經濟體政策轉向,國內常規政策空間充足。數據顯示,國內消費和內需復甦的政策力度仍需要加大,部分銀行面臨凈息差壓力,政策存在時滯,加上近期人民銀行多次釋放支持性貨幣政策適度加力等信號,不排除人民銀行將出台降准等工具可能。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