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行」:「轉化人」的再生長

2023-10-09     陝西網

原標題:「科技投行」:「轉化人」的再生長

放眼科技創新全過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在每一環節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是起點,也是橋樑;既是科創體系創新創造的「源動力」,也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中轉站」。

(視覺中國供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轉化」成為題眼。近年來,國務院進一步推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國家戰略部署。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科技賦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誌,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科創體系中發明人、轉化人、投資人定位和協同的問題更加凸顯。

「轉化人」為什麼關鍵?

從實證來看,我國科創體系中發明人和投資人比較成熟,缺少真正意義上的「轉化人」,即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進程中,缺乏完成「價值發現、價值培育、價值實現」的專業機構和專業能力。他們知政策、精技術、會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場、擅轉化,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間「牽線搭橋」的好手,能夠打通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互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因此,「轉化人」作為科創體系中的核心人力資本越來越得到重視。

今年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高質量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行動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將「推動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到2025年,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超過10萬人。陝西也印發《陝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試行)》,強調從「健全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科技經紀人參與科研項目轉化」和「建立科技技術轉移人才激勵機制」三方面入手,加強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

陝西高校林立,科研院所眾多,新能源、光子材料和晶片等優勢產業發達,擁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強大潛能。促進「轉化人」角色的覺醒和成長,從而充分發揮其價值發現、價值培育、價值實現的職能,推動「不會轉」「轉得慢」到「轉成功」「快轉化」,已成為我省集中發力破局、推動現代化建設再上層樓的關鍵。

「科技投行」有什麼優勢?

近年來,陝西在科創服務實踐中形成了「秦創原(科創企業)+風險投資+科創板」模式,並孕育出「科技投行」。作為一個新生概念,「科技投行」是從資金鍊的角度,通過資源連結,解決社會資本到科技項目的有效流動,有效破解四鏈融合里的關鍵性問題。

(圖源:秦創原公眾號)

「科技投行」是陝西在秦創原創新驅動背景下統領各類創新驅動要素,對科技成果產業化進行的全新探索和實踐,能夠有效彌補「轉化人」角色缺失問題,為有成果的科學家找資金,為需要高質量發展的企業找成果,對科創體系進行系統性賦能。「科創投行」不僅是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的時代產物、推動科技興國的必然結果,而且是發揮陝西科教優勢、下好「產學研用」一盤棋的重要力量。

在追求經濟效益之外,「科技投行」同樣肩負著凝聚頂尖人才力量的社會責任。在發揮「轉化人」角色作用的過程中,「科技投行」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密切關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的發展,注意遵循科轉及人才成長規律,重視既懂科學又懂投資的復合型人才,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培養作用,不斷以人才結構的優化和素質的提高帶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提升。

「再生長」靠什麼實現?

目前,轉移轉化人才市場仍面臨量質發展不均、供需結構失衡等問題,科技成果從發明端到使用端的高效、平穩過渡也存在困難。從「轉化人」到「科技投行」的升級,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視覺中國供圖)

首先,要從根本上加大對「轉化人」的培養和扶植力度。一是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課程,結合技術披露、智慧財產權、培育孵化、創新創業等實踐知識,完善實戰導向的技術轉移課程體系,加強技術轉移人才培養。二是建立技術轉移人才激勵機制,鼓勵高校院所在成果轉化相關管理辦法中明確科技經紀人對促成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收益分配比例等具體內容,鼓勵各類協會、社團組織開展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工作,對於年度技術轉移相關工作業績突出的,優先向相關部門推薦申報省級以上的相關人才計劃。

其次,要打造良好的經營生態,統籌「科技投行」各類轉化主體的活動,在和諧共生的前提下尋求合作進步。不同於獨立的科技經理人和經紀人,「科技投行」超越了個體和行業的範疇。因此,要協調好、發揮好「轉化人」角色的作用,就要從宏觀設計、中觀生態與微觀主體三個層面協同發力。宏觀層面,要從制度上推動解決發明人、轉化人、投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問題;中觀層面,要從構建科創生態上解決要素聚集、資源整合、評價機制、政策支撐問題;微觀層面,要從市場角度解決「職業技術經理人、科技投行平台(公司)、產業技術研究院」在不同階段協同發力的問題,探索科創體系的陝西解決方案。

最後,要最大程度改善當前「轉化人」散落各處的局面,針對當前陝西省的實際,搭建起可供實踐、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創設秦創原「科技投行」專業平台,把「科技投行」納入秦創原生態體系建設,將秦創原總窗口和西安交通大學的科研主體所在地——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作為「科技投行」的「試驗田」和「根據地」,鼓勵科技經紀人全程參與成果轉化工作,支持試點高校院所組建科技經紀人隊伍,積極與秦創原驅動平台、社會化技術轉移機構共建科技經紀人隊伍,為獲得財政科技經費支持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跟蹤服務」等。

(根據「科技投行」十人談主題研討會相關內容整理而成,與會嘉賓:蒲小川、吳剛、張國寧、袁京連、丁峰、陳智慧、劉曉斌、林海、胡偉、李豫琦。)

(來源:陝西人才微信公眾號 董嘉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5b2d89e2b8bc1b990d7c8577776b1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