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榮譽2》《御賜小仵作2》等20部續集來襲,劇N代背後的「富貴穩中求」!
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2024年是續集粉絲的狂歡年。
最近多部電視劇官宣拍攝續集,如《御賜小仵作2》《唐朝詭事錄3》《警察榮譽2》等。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將近20部作品傳出將拍攝續集的風聲。
近年來,隨著平台的改革,精品劇集層出不窮,為續集的拍攝提供了沃土,然而,續集的拍攝並非易事,原班人馬能否回歸,能否打破「續集魔咒」,都是創作者們面臨的挑戰。
續集熱潮
這段時間對於劇粉來說,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先是豆瓣8分的《御賜小仵作》續集於9月中旬開機,原班人馬悉數回歸;緊接著在暑期檔剛剛結束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已經馬不停蹄地備案了第三季《唐朝詭事錄之長安》,預計體量40集,網傳於今年10月開機,這速度劇粉愛了;此外,8.5分的《警察榮譽》也已備案,仍由趙東苓擔任編劇,體量為40集。
除了上述幾部備受關注的作品之外,還有不少續集在來的路上。
如《白夜追兇》第二季《白夜破曉》;《女心理師》第二季《女心理師2:燈火通明》;從《楚喬傳》結尾切入,講述楚喬續集故事的《楚喬:冰湖重生》;由周翊然、張予曦主演的《斗羅大陸2》;《開端》的姐妹篇《開啟》;以及《老九門2》《新聞女王2》《少年歌行2》《獵罪圖鑑2》《雲襄傳2》《贅婿2》《小歡喜2》《三十而已2》《歡樂家長群2》《關於唐醫生的一切2》等。
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市場已經呈現出了續集熱的跡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播出的續集有《慶餘年2》《長相思2》《少年白馬醉春風》《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歡樂頌5》《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仙劍4》等,這些續集大部分表現都非常不錯。
《慶餘年2》《長相思2》雖然在口碑上不及第一季,但在廣告招商方面賺得盆滿缽滿。《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延續前作的口碑,拿下豆瓣8分的高評價。《少年白馬醉春風》熱度位列暑期檔武俠劇第一。《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打破「續集魔咒」,在第一季豆瓣8分的基礎上,獲得了8.6分的高口碑。
這些續集優秀的表現,打破了人們以往對於續集「一季不如一季」的刻板看法,給後續續集的創作傳遞出積極信號。
從社交平台的輿論中也不難看出,如今網友對續集的接受度非常高,他們都期待優秀的作品都能出續集,如8.5分的《蓮花樓》、8分的《邊水往事》等。
紅利
續集項目的增多,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因為續集有穩定的觀眾基礎,對製作方來說,無論是招商、宣傳還是發行都相對容易。
製片人卷卷透露,幾年前她們公司出品的一部懸疑劇火了,儘管因為原來主演們都火了沒有檔期,第二季不得已全員換新人演,但作品的商業價值依然很大,發行播出都很順利。
「成功的作品拍續集,至少它的起勢要比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新作品要好。」
卷卷說道,「況且今年播出的幾部續集表現都非常不錯,提振了行業和觀眾對於續集的信心。」
編劇阿諾補充道,就像作者的小說影視化成功後,其他小說IP也會暢銷,而編劇即使創作了爆款劇本,想要賣出另一部原創劇本依然困難。「只有不停做續集或系列劇,才能把內容的品牌價值發揮到最大」。
續集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卷卷認為,這主要跟當下影視環境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卷卷透露,這幾年行業降本增效,對原創作品的「容新率」降低,有時候編劇想要做一些創新型項目,但平台對於中小型製作公司沒有信心,他們更看重製作公司碼盤演員的能力,最後往往也會以演員陣容定項目生死。新項目過會難,大家自然只能想辦法開發原有IP。
卷卷無奈地說,「這就跟綜藝市場遇到的問題一樣,廣告商都青睞綜N代,新節目越來越少。」
除了續集數量的增多,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於,如今原班人馬回歸的續集越來越多,對於觀眾而言,原班人馬回歸是他們追劇的重要因素。觀眾對於第一季的角色已有感情投入,更換演員可能導致情感斷裂,影響他們對於續集的接受度。
如今這個問題大大改善,卷卷道出背後的原因。
「過去,演員不願意拍續集,是因為那時候資本進入,開機的項目實在太多了,大部分演員更願意在新的領域攻城略地,『跳槽』片酬也漲得快。」
卷卷笑說,「現在行業寒冬,沒有那麼多活,接不到什麼好劇本,就有了建立自己人物IP的需求。」
卷卷認為,當下市場中所謂的續集,更多是一個泛概念,準確來說,有的是續集,像《唐朝詭事錄》《慶餘年》《大江大河》這種,故事沒講完,接著講。有的是系列劇,像《小歡喜》《小捨得》《小別離》這種。有的是一部劇只是分上下兩部播出,如《長相思》。還有一種更像是噱頭,沾點邊就說自己是續集,實則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主題與原作也八竿子打不著,主打一個蹭字。
續集魔咒能破嗎?
不過,不是所有優秀的作品都能拍攝續集。
阿諾透露,續集創作的基礎是故事未完結,主要人物關係恆定,如果人物關係巨變,故事也就結束了。
「很多劇的主角都有一條成長線,一部劇就完成了成長,這類劇很難做續集。」
阿諾說,「像《獵罪圖鑑》《唐朝詭事錄》《心理罪》這種人物恆定的單元探案劇更好做續集。」
續集創作在製作經驗上雖然更為成熟,但也面臨一些不可忽視的困難。
其一是,原班人馬是否能夠回歸。
原班人馬的回歸,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劇情和角色的連貫性,能夠滿足觀眾對於角色未完的故事情節和發展的期待,也是品質保證和情懷保障。他們往往也具有更強的市場號召力,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和討論,對於劇集的宣傳和商業價值都有著積極作用。
不過目前,大多數人對於原班人馬的認知僅限於主演,忽略了幕後主創的變動,這可能也會影響到續作劇作的質量。
其二則是,很多人都在擔心的「續集魔咒」問題。
在以往的續集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季不如一季的情況。究其原因,卷卷直言,以前很多續集是第一部火了之後臨時決定的項目,編劇創作時間有限,內容缺乏規劃,所以容易出現狗尾續貂的情況。
如今這種現象有改變的跡象。像《大江大河》《唐朝詭事錄》等劇就在第一季時做好了開發續集的準備,這可能也是他們能夠保持續集高水準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創作時,阿諾認為,不少編劇進入了一個誤區——為了創新而創新,導致最後弄巧成拙。
「歷來續集超過前作的作品不多,但延續前作的風格把故事穩穩地講下去不難,因為真正好的人物關係和形態,至少可以做三季,多的可以做到六七季。」
阿諾說,「原有的風格已經經過驗證,是一個成功的風格,有的人寫續集,總想著怎麼超過第一季,太過突破反而會打破原有的風格,本質上是對自己原本風格的不自信。」
當然,阿諾直言,這並不是否定第二季創新,而是希望創作者「在保證風格的情況下,尋求小範圍的創新,當人物和故事風格處於一個恆定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你到底能給這些人多少事,多少不同的體驗了。」
對於當下續集越來越多的現象,有業內人士擔心,這會進一步加劇行業「容新率」降低,導致作品的同質化。但阿諾認為,這個現象不是完全的壞事,因為大部分能夠做續集的作品,都是優秀的作品,每年產出的數量有限。而且當成功的續集越來越多,他相信也會逐漸改變一些創作者的思路,越來越多的人有續集思維,「一個東西越做越熟悉,越做越有感情,優質的續集也會越來越多。」
(受受訪者要求,文中卷卷和阿諾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