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進化,競速萬億即時零售

2023-09-21     新經銷

原標題:加速進化,競速萬億即時零售

導語:即時零售是必做題,而不是選擇題。

作者 丨周群

2018以前,即時零售在零售行業的聲音很小。

但經過網際網路的洗禮,以及疫情催發,線上購物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認知。即時零售高效的供給滿足和快速應答,讓其已經成為消費者購物的主力渠道。

存量市場的競爭,比的就是對渠道和消費者的洞察,誰先找到新的增長點,誰就能在市場搶得先機。對品牌商和零售商而言,即時零售確定性的增長,是下一個十年的重要發力點。

9月14日,美團閃購在北京舉辦了以「鏈生態、共進化」為主題的「2023美團即時零售產業大會」。在大會上,平台、品牌商、零售商圍繞即時零售深入研討,進一步深化了即時零售的價值認知。

以美團閃購為代表的即時零售,對品牌商和零售商來說,真正的價值在哪裡?生意增長是「果」,背後的「因」有哪些?

即時零售是必做題

而不是選擇題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帶來的生意增長,背後一定是消費需求變化的市場必然性。

在即時零售發展的初期,整個行業對其認知還很淺,更多的還是叫做O2O。在這一階段,品牌商和零售商並沒有重視,甚至沒有專人,沒有資源匹配,只是簡單地將商品上翻。

但即便是資源投入不多,即時零售依然實現了高速增長。尤其是在疫情催發下,消費者規模性地向線上轉移、遷移,即時零售的便捷購物和高效履約,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站在當下,即時零售不僅已經成為主力的銷售渠道,而且也是一個龐大的流量聚集地。這也意味著,對於品牌商和零售商來說,在即時零售渠道仍然有很大的增量機會。

從品牌商的角度看,即時零售既能帶來供給側的銷售增量,還能實現營銷側的全域滲透。

消費者本質的痛點是日益被壓縮的任意可支配時間,「想要就要,即時滿足」。即時零售的供給和履約,其實就是幫助消費者解決這個痛點。

這種痛點帶來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品牌商不做,就相當於給競爭對手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機會。而且隨著即時零售平台在下線市場的滲透,帶來的增量會更為明顯。

另一方面,在即時零售渠道,購物場景同時也是交易場景和使用場景,消費者的需求更加立體。

比如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在大會上分享的「空包旅行」案例,一位武漢用戶去大理旅遊,到目的地後,通過美團購買了保濕精華水、牙線等日用必需品。

基於不同的場景,品牌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場景營銷,在刺激消費者的同時完成交易行為。

從零售商的角度,即時零售打破了線下門店經營時間和空間,以及有限貨架的限制,既提高了經營效率,也創造了更多的生意可能。

過去線下門店核心覆蓋的範圍是1公里,大店、賣場覆蓋能達到3公里。即時零售帶來的覆蓋範圍,可以擴大到3~5公里,甚至更大,覆蓋的人群更廣。

同時,在商品的供給上,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實現更多商品上架和商品組合,既給到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還能增收增利。

即時零售的數據增長,也凸顯了其對品牌商和零售商的重要性。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今年底即時零售行業規模將超5000億,未來五年即時零售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

美團副總裁、閃購業務部負責人肖昆表示,美團閃購持續高速增長,過去四個季度,美團閃購規模已達1750億,到2026年將達4000億。

美團副總裁、閃購業務部負責人肖昆在大會上發言

毋庸置疑,即時零售一定是必做題,而不是選擇題。

即時零售,生態進化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在大會上提出了一個觀點:即時零售不是應急零售,而是一種高確定性的生活方式,品牌商和零售商,正為NOW而進化。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在大會上發言

消費者需求由應急發生,但不是應急結束,即時零售已經成為消費者高度確定的生活方式。比如刷短視頻看到新款手機發布,你覺得不錯,想迅速體驗;比如半小時後有一個會議,你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品牌商和零售商要如何進化?

品牌商維度看,即時零售帶來最大的變化是,品牌和銷售之間的界限被打通,供給側和營銷側逐漸融合在一起。

這樣的好處是,線上線下用戶一體,銷售一體,營銷一體,可以幫助品牌商快速找到成本、效率、體驗的最優組合。

但難點在於,一是融合需要更多跨部門的合作,涉及供應鏈、銷售、營銷等各個部門協同作戰;二是線上線下的疊加,營銷場景更加多樣,需要更多的創新。

對品牌來說,基於即時零售的進化,也需要做出調整。在組織上,提高對即時零售的重視,成立專門的部門運作即時零售。

在即時零售的初級階段,很多品牌做即時零售都是掛在某個部門之下,小團隊運作。但現在即時零售無論是銷售價值還是營銷價值,都在表明它是一個主力銷售渠道,需要品牌商給予更高的重視度,比如寶潔,專門成立即時零售部門。

在營銷上,基於平台的數據和支持,培育更多新場景,激發消費者潛在需求。

過去品牌更多的是圍繞剛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去滿足消費者。即時零售的出現,疊加了更多的場景需求和情感需求,需要品牌不斷去做新場景開發。

嘉士伯中國區市場副總裁祝賀在大會圓桌論壇上提到,嘉士伯和美團協同打造了很多場景,僅大場景就有16個,微場景100多個。

在場景打造上,一定要藉助平台的力量,通過平台的模型和數據支持去做場景開發,會更高效。比如美團提出的即時零售品牌經營模型FAST、以及「超級品牌日」、「神價頻道」「直播」等營銷場域,都可以幫助品牌快速營造新場景。

在產品上,依託即時零售的新場景新需求,倒推供給側的變革,做更多的商品研發和商品組合。比如在露營場景下調味品的小包裝,差旅場景下洗護用品的旅行裝。

零售商維度看,即時零售將消費者轉變為數字化用戶,打破了空間限制,讓線下生意和消費者之間有了更多的觸點。

對零售商而言,作為商品的直接供給方,核心在於如何更加高效滿足消費者的商品需求和購物體驗。

在商品層面,全品類發展,通過各種方式拓寬、加深SKU數,持續上翻供給\更多新品,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在即時零售上的購物需求。

比如美團合作客戶海豚購下沙店,SKU數量從3000多到了9000,帶來的結果是日訂單量從300多增加到600多。

當然,SKU不是盲目拓展,還是要基於本地消費者畫像和場景洞察,去找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同時,美團閃購方面也表示,將為新上線的商品提供10%流量扶持,為商家解決「上新無人知」的難題。

在服務層面,基於即時零售特徵進行服務升級,提升時效、人效、品效。比如夏天消費者購買飲品和啤酒,需要冰鎮;年輕人購買水果,喜歡洗好的或者做成果切等。美團閃購也將圍繞服務體驗與服務特色,推出「商家綜合體驗分」與「產品服務標籤」兩大舉措。

「商家綜合體驗分」是指,平台設置一套綜合指標並設置對應流量獎勵機制,高分將享受流量加權,以鼓勵每一家門店提升即時零售的服務質量。「產品服務標籤」是指,為商品特色優勢貼上標籤,如飲品冰鎮、鮮花保質(有花漾),以讓用戶快速了解特色服務內容並促進消費決策。

在模式層面,擁抱業態的「進化」,嘗試以「倉」的模式進行經營,提升門店坪效。

線下門店開店會受到,位置、人流等多方面的限制,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倉店形式拓展,既可以擴展生意,還能觸達更多消費者。

比如「供需錯配」而誕生的美團閃電倉,目前已突破5000家,日均訂單突破150萬單。傳統零售商家在嘗試,如永輝已擁有全倉135家覆蓋15城;山姆前置倉已達300個,規模超200億。

總而言之,即時零售,是線下+線上,1+1>2的增量,但同時也是1+1>2的難度。機遇與挑戰並存,需要各方共同進化,不斷去疊代突破,做到即時零售大會主題所講「鏈生態、共進化」。

寫在最後

2021年,美團提出,要從快遞電商時代的「Everything Store(萬貨商店)」進化即時零售時代的「Everything Now(萬物到家)」,

在2023年的即時零售大會上,美團給即時零售提出了一個新公式:Everything Now = Live Now(即時生活) + Business Now(即時經營) + Service Now(即時服務)。

即時零售始終在疊代和進化,零售商和品牌商夥伴也要在新環境下進化,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共同實現「Everything Now」的消費體驗。

正如,王莆中所言,「NOW時代做即時零售,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314bd9df353b8162e324d200ab0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