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2022-03-19     日本通

原標題: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站台(ID:platform_3),作者: 庫索,頭圖來自unsplash

30歲時,你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旅日作家庫索,在30歲那年辭掉雜誌社的繁忙工作,她定居京都——重啟了生活,體會春櫻秋葉,探看神社佛閣,尋訪吃茶店、居酒屋……

克服恐懼與驚慌,接納相遇和分離,發現生活的真意不過是自然發生。

01

仲夏,去了趟嵯峨野。在京都,嵐山是少數幾個我不太喜歡的地方,從前是日本各路文豪都要到此一游的景點,也因此如今被慕名而來的各國遊客占領,熙熙攘攘。只有在梅雨時節,無論如何都不願錯過嵯峨野——此地在嵐山北側深處,是京都市內的少有的山中景致,往深處去遊客漸少,悠閒自在。

每年進入五月,至暑假開始前,是京都相對靜謐的一段時間,對淅瀝梅雨感到麻煩的人不在少數,因此他們並不能察覺:古都如何在一夜連綿一夜的雨夜裡, 長出零星若葉和繁茂樹蔭,只是一個微妙的轉折,便鋪天蓋地綠了起來。

我執意將這幅景象稱之為:京都綠。京都是紅葉勝地,深秋層林盡染的地方,在夏季首先要綠浪涌動,比別處更加濃烈囂張。我也執意地認定:倘要名詞解釋「京都綠」,最能體現它的地方只有嵯峨野。

02

嵯峨野有名叫「常寂光寺」的寺院。寺內被楓林覆蓋,秋季不乏熱心觀眾。夏季遊人斷斷續續,喧鬧一陣寂靜一陣,如同潮汐去來,卻始終有個老頭站在參道盡頭,舉著碩大的照相機拍著眼下的一切:石疊參道兩側這些高大楓樹,在五月中旬便會搶先冒出新綠,在仁王門前站定,能看見枝葉覆蓋在茅草屋頂上,清風徐來,世界微微顫動。唯一的煩惱是,蚊蟲在這幽寂綠意中也變得狂妄,成群結對圍攻過來,你要抬頭聽風看樹,它們便直直朝你眼底撞去,大概也是自然天性。

「要往更高處去哦」,路過那拍照的老頭身旁,他突然對我說,「山頂杜鵑正是時候。」

常寂光寺高處有山莊「時雨亭」,也像是為梅雨季而生的名字。這時節庭院裡綻放著紫色山杜鵑,在日語裡寫作「黐躑躅」,原是京都山間隨處可見的野花,卻不知為何在這突然變異,花瓣愈發狹窄細碎,零星遍布山坡,又得一不明所以的暱稱:花車。在常寂光寺的山頂駐足聽風,又可以在風中眺望遠山,能看見比叡山和大文字山的纖細稜線,亦能看到祇園和東山的微微輪廓,天氣晴好。

03

在有關嵯峨野的歷史考據中,此地總是平安時代貴族和文人逃離塵間、隱居和避世的棲身之地。在荒蕪的田園風景中,又藏有一間小小的草庵,入口隱秘,貌不驚人,屬於遊人三過門前而不入之地。名字卻風雅,取作「落柿舍」,據說曾是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愛徒向井去來隱居之所,是可以寫進日本文學史的存在。

落柿舍也像俳句一樣充滿玄機:向井去來隱居期間,這閒寂草庵庭院內栽滿了柿子樹,某年深秋,四十株柿子樹枝頭齊齊掛滿了金黃色果實, 一位來自都城的商人表示想要買下它們,談妥價格,提前支付了定金——然而就在那個晚上,狂風大作,滿園柿子悉數掉落地面,一個不留於枝頭。次日,前來取樹的商人看見這幅景象,難免大驚失色:「作為一個走遍天下的商人,我見過各種各樣的柿子樹,但是果實如這般自殺式掉落的景象卻還是頭一回遇到,雖然十分抱歉,但你能把錢退給我嗎?我們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

「落柿舍」由此得名,幾經拆建,風格愈發簡樸,趨於去來的內心世界。松尾芭蕉倒是十分喜歡這裡,前後專程來小住過三次。最後一次正巧也是在五月,留下了「五月雨や色紙へぎたる壁の跡」的俳句,大意是說:從前豪華的落柿舍,如今也破落衰敗了,牆壁上殘留著色紙掉落的痕跡,屋外的五月雨倒是溫柔地下個不停啊。

04

因有了芭蕉加持,如今落柿舍小小的院落里,每天都坐著寫俳句的人們,寺里專門設置了收集俳句的小信箱,供人創作完成後投稿,每年將會評選最佳作品。我坐在藤蘿架下望著寫俳句的人們時,才意識到藤花已掉落多日,只剩綠色的藤蘿爬滿天井,才知道寫進俳句里都是當下自然萬物。

人們之所以要跑來一個小小的草庵里創作俳句,定也是因為能夠捕捉風物——例如院內立著一塊牌子,上面是「落柿舍庭院俳句之花」的圖片,以春夏秋冬為主題劃分,分別是不同季節在這院落里能找到的俳句旬物,到了夏季這一欄,大約有菖蒲、百日紅、都忘、紫陽花、偽寶珠、姬沙羅、黑花瓶梅和藤空木。柿子則要等到秋天了,聽人說,到了深秋,草庵門口甚至有人擺攤賣新鮮柿子呢。

若是夏天有雨,或許可以去不遠處的祇王寺,因為是京都知名的「苔寺」之一,雨水潤濕滿庭苔蘚,綠地之上籠罩著綠林,堂內有圓形的格子窗,坐在窗前,能將一株低矮的綠樹看出大千世界來。祇王寺是在《平家物語》中登場的悲戀的名寺,常常人滿為患,可若是遇到一個冷清的雨天,便能懂得它有種避世的好,千年不移。

若是夏天艷陽高照,最好像我這樣毫無目的亂走,去一間不知名小店吃一鍋嵯峨野著名的湯豆腐,窗外有杜鵑花正在綻放,如同自己也置身畫中,然再喝一瓶冰鎮啤酒,帶著微醺之意繼續走過菜地和民家。

路過菜地里的農家婦人,正聚在一起收拾菜地,孩子們舉著掃網捕捉蜻蜓,都要高興地打個招呼:「你好呀!」路過竹子的專賣店,擺著綠色的竹筒酒器,老竹用來做酒壺,若竹用來做酒杯,也有翠綠色的竹筒花瓶,說是砍下來不久的,拿回家以水養著,不出半年就會從綠色變成黃色。路過門前站在狸貓的人家,路過荒蕪的庭院與掛滿果實的樹,最後你也許也會看見那個寫著「直指庵」的路牌,也許也會因為太喜歡這名字,便一路追蹤而去,在蜿蜒小路的盡頭,竹筍從竹林里悄悄冒出,竹林後藏著一座寺院。

於是,在臨近關門前的半小時里,你會好運地被賜予一人包場的寺院。坐在本堂里,正對一片漫無天際的綠意,杜鵑鳥盤旋啼叫,落日的餘光灑進樹葉間隙, 在地面上悠悠搖動。

誤闖直指庵的人並不那麼多,因此它被一些人稱為「隱寺」。在這座小小寺院的桌上,擺放著名叫「想い出草」的留言本,上面記錄著來訪者的心情,那些讓他們感覺痛苦和艱難的事情,那些人生中對誰也無法啟齒的秘密:關於升學和就職,家族和朋友;關於無法傳達的戀情,沉淪而無法自拔的懺悔;關於婆媳關係困擾,健康狀況的憂慮;關於老後生活的不安,看護親人的辛勞……後來才知道,因為這一冊寫滿了人生艱辛冊子,一些人也專程來到直指庵:據說從1965年的第一冊留言本開始,如今寺內已經集滿 5000 冊以上心情日記,多少人曾坐在這裡靜靜哭泣,與不知何時將會到來的陌生人分享人生,然後各自靜靜回歸,誰也不再邂逅誰。

* 本文選擇庫索作品

《自在京都》一書

中信出版社出版

庫索說:《自在京都》這本書里,是我與京都的一段好時光,如春天一樣舒緩的,如夏天一樣熱烈的,到了秋天就會結出果實的,一個人和一個城市之間的,穩定而堅實的互助關係,比人際更沉默,也更永恆。

她選擇了京都,也被京都塑造。

「好在有這樣一本定居京都的人寫下的書」:不是旅遊的京都,是生活的京都、自在的京都,也是作者獨身一人在京都。

即可購買這本《自在京都》,

開始你與京都的一段好時光。

- 完 -

賞九州風光

品九州佳肴

聽九州奇聞

每天17:00

小九帶你準時出發

領略不一樣的九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2cbc1c8e7a4dba80a0f2f93f7987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