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贊張頌文,我更佩服他背後這個女人

2023-02-17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人人都贊張頌文,我更佩服他背後這個女人

47歲的張頌文,憑藉出神入化的演技,人氣「狂飆」,全網爆火。

經過不斷地「深扒」,大家發現,相比演技,他身上的那份 堅韌、沉穩、謙遜和真誠 ,更加打動人。

喜歡他的人越來越多,理由可以用一句話歸納:

始於演技、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這樣一個內外兼修、德高藝精的人,出自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9年前,張頌文在《讀者》上發表過一篇懷念媽媽的文章——《火柴天堂》。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發現:

他的成功、人品和修養,離不開媽媽的薰陶和教導。

他媽媽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瞻仰的地方。

Part.1

媽媽讓他看到,

人生需要有「希望」

在《火柴天堂》一文里,張頌文回憶了作為醫生的媽媽,帶著他回訪病人的情景。

老奶奶說自己渾身沒力,也沒錢買藥。

媽媽拉著她的手告訴她,不用花錢,只要每天曬半個小時太陽,身體就會慢慢好起來。

老奶奶很開心,每天坐在門口曬太陽,曬了一個星期,就覺得自己好多了。

然而實際上,老奶奶的病是不會好了,她只有一個月了。

張頌文問媽媽: 「你不是說曬太陽能好嗎?」

媽媽告訴他:

「沒有多大幫助,只是讓她覺得有一些希望。一個人最怕沒有盼頭,你只要給她希望,就好。」

半個月後,老奶奶安詳地去世了。

從那時候開始,張頌文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論何時,心中都要充滿希望;

無論人生到什麼階段,都要期待美好。

這份「希望」帶給張頌文莫大的力量,

在他交不起房租的日子裡,

在他買不起煤炭被凍得發抖的日子裡,

在他三年被拒800次、前途渺茫的日子裡,

支撐著他勇敢地走下去。

Part.2

媽媽讓他明白,

做人要低調、藏巧於拙

小時候的張頌文,有點喜歡顯擺。

他從小跟著媽媽在診所長大,目睹過很多次媽媽幫人接生的場景。

對於別人來說,生孩子這件事是難以啟齒的,對於醫生的孩子張頌文來說,卻並不神秘。

當別的孩子還沉浸在是「石頭裡蹦出來的」, 「從廁所里撿的」, 「從狼嘴裡救下來的」 「外國人送的」…… 各種離奇答案時,張頌文用現實主義表達,無情地拆穿了他們: 「你們都是你們的媽媽從兩條腿中間的地方生的!」

結果,招來一頓暴打。

當懷孕的班主任跟大家說要休假時,張頌文又直言道:

「老師要生孩子啦!她會從肚子下面生一個孩子出來!」

結果,班主任被氣哭了,他也被叫了家長,還被扣上「流氓」「無可救藥壞學生」的帽子。

整個小學期間,他都沒有好果子吃。

媽媽教導他:

「人和人的標準不一樣,分寸不一樣。有的事,你知道就好,不要覺得你很聰明,知道嗎?」

媽媽的話讓他明白,不要在別人面前賣弄聰明,要學會低調行事,藏巧於拙。

這也為他日後養成踏實沉穩、低調謙遜的品質,打下基礎。

因為穿了一雙好看的新鞋,他被嫉妒他的男同學群毆,媽媽告訴他原因:

「你挨打是因為你跟他們不一樣。」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因為跟別人不一樣,就會被針對、被孤立。

但我們自己心裡要清楚:這不是我的錯。

媽媽沒有跟他講太多童話故事,而是教他認清現實,現實難免會殘酷,但人總得學會接受和面對。

正如作家馮唐所言: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認清現實的殘酷,的確不容易開心,但也不容易幻滅,總比犯傻強。」

也正是因為對現實的清醒認知,讓張頌文在面對不公時,不會陷入憤慨而退縮,而是坦然接受並有所追求。

Part.3

媽媽讓他懂得,

人生不要總盯著失去的

張頌文在文中寫了這樣一件事,一位15歲的少年在割麥子時不小心割斷拇指,露出了骨頭,母親用藥水為他沖洗。

少年每次換藥都疼得滋哇亂叫,一邊叫一邊叮囑醫生一定要治好手指,他怕將來娶不到媳婦!

母親告訴他: 「越疼越好,因為長肉的時候最疼,那說明你的手指正在長回來呢。」

少年便不再怕疼了,反而期待著斷指再疼一點才好,這樣就能早點長回來。

半年後他發現半截拇指並沒有長出來,就又來問醫生。

張頌文的母親告訴他:

「傻孩子,你要多動你其它四個手指,多用它們做事,你的大拇指才能長出來。你天天盯著它,它被你嚇壞了,當然不長了。」

少年又開開心心地走了。

張頌文問媽媽,真的能長回來嗎?

媽媽告訴他說:

「不能。如果他不早點鍛鍊沒有大拇指的手,他將來幹活會很吃力,那時候他會總是因為缺了拇指不開心。

可是等他明白拇指不可能長回來的時候,他手的功能已經恢復好了,就不會那麼不開心了。」

從此,一個受益終生的信念在張頌文心中生根發芽:

人不能總盯著自己失去的,要多想想自己擁有的。

正如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錯過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了。

這句話激勵著張頌文跨越了重重困境:

作為廣東人的他,口音嚴重,為了練好普通話,他就含著石頭來練習捲舌發音。

畢業後到處碰壁,為了堅持演員這個夢想,他就跑到郊區租最便宜的房子,去菜場晚市買處理的菜。

形象不夠出色被罵「侏儒」,也不放棄,找不到大的角色就演小角色,他刻苦鑽研揣摩人物情緒,把每一次的表演都做到極致。

他沒有盯著自己的「不足」,自怨自艾,而是把握好每一次的機會,為自己爭取良機。

吃混沌名場面直接封神,

彼時他腦海中想的正是媽媽

Part.4

媽媽讓他相信

一切都會有辦法

張頌文的母親,在他13歲時不幸病逝。

他一直很懊悔,沒能在媽媽最後的日子裡,給予她最好的陪伴。

這也成為他的一個心結,為了解開這個心結,他讀了很多心裡書籍,做自我分析,終於為自己找到「解藥」。

他恍然大悟:

我應該給予媽媽的不是愧疚,而是感謝和懷念。

媽媽對我的期望,並非成為大人物,而是活得明白和開心。

明白了這一點,他才終於能跟自己和解。

母親雖然只陪伴了他13年,帶給他的影響卻深刻而久遠。

他在腦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媽媽說過的話,做過的事。

他發現,所有的問題,在媽媽的聲音和故事裡都有答案。

媽媽讓他明白,人不能認命,人生的道路,有組合模式。

這句話指引著他,走過泥濘,做了酒店經理,做了導遊,讀了電影學院,做了演員,又做了表演老師,換過太多頻道,轉過無數個彎。

媽媽讓他明白:

一切都會有辦法,只要你清楚你的目的,只要你找到方式。

母親的這句話,成了一把萬能鑰匙。

每當張頌文感到迷茫和艱難時,就對自己說 :

再想想,一定還有辦法。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曾說過:「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張頌文的母親就深刻地演繹了這句話。

母親帶給他堅持自我的力量,支撐著他熬過人生低谷和陰霾。

母親教會他藏鋒守拙、永葆初心。

哪怕身價暴漲,全網爆火,他依然不驕不躁,保持警醒和初心不變。

他拒絕了很多採訪,並解釋說:

「作為一個演員,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我的作品來展示我的實力和水平。我不想因為炒作而讓我的作品受到影響,也不想因為過多的關注而影響我的工作。」

魯迅先生說: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起父母時,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因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張頌文的母親做到了,希望螢幕前的你和我,也都 能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