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登泰山成為了一種潮流
想看日出可以登泰山
想當「特種兵」也能登泰山
要是想放鬆(?)也能登泰山
咱就是說這個身份證一定要回去取嗎
即使是沒去過泰山的人,也熟悉它
五嶽之首、「國山」……
各種各樣的光環
無一不印證著泰山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件事
泰山的海拔並不高
它如何能成為五嶽之首?
憑視野
其實相對五嶽而言,泰山的海拔並不算高,僅有 1532.7米,在五嶽中 海拔排名第三。
而同為五嶽的 華山海拔卻有2154.9米, 恆山海拔也有2016.8米。
泰山,主峰玉皇頂,高程1532.7米
數據來源:國家測繪局
將目光投向 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一帶,泰山更是「泯然眾山矣」,太行山脈 主峰高達2882米,海拔在兩千米以上高峰更是多不勝數。
被華北平原環抱的 山東丘陵對比巍巍太行,顯得有些 低矮和平淡。
太行山脈,綿延於晉冀之間
這就讓不少人低估了泰山的實力, 小小泰山,不過如此。
然而,泰山會懲罰每一個嘴硬的人。
雖然泰山海拔不高,但是勝在路程 險且長。爬了一百年,感覺終於到了南天門,實際上: 售票處。
泰山南天門,十八盤
不過即使路線長,海拔還是泰山的「硬傷」。不少人靈魂發問:泰山這麼矮,為什麼會是五嶽之首呢?
首先,泰山成為五嶽之首這事, 和海拔沒多大關係,主要還是景觀、歷史、文化等多重因素決定的。
其次,海拔(絕對高度)矮,但是 不意味著相對高度就矮。
這是不是爬完泰山的你
泰山在古代能備受各路皇帝、文人所鍾愛,和 泰山的相對高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這就不得不找回一下高中地理記憶了。 海拔,即絕對高度,是以 海平面為零起點測量的高度。
而 相對高度,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也就是選某一參考平面為基準, 該地與指定參考平面的垂直距離。
文字看著費勁,直接上圖
甲的海拔是1500米
甲與乙的相對高度差是1000米
泰山,就 勝在了相對高度。
從數據來看,泰山玉皇頂與泰安市區(平均海拔134米)的相對高度差約為 1400米,與濟南市區(平均海拔57.8米)相對高差則達到了約 1475米。
毫不誇張地說,泰山是從遼闊坦蕩、縱橫千里的華北大平原上 拔地而起,鶴立雞群、參天獨立。
這張圖非常明顯了,泰山從華北平原上拔地而起
泰山位於黃河流域的東端、華北平原中東部地區,東臨渤海,南鄰長江流域,西與太行山脈相鄰,由於其四周為平原環繞,因此其山勢顯得尤為突出
圖源:《中國地形圖》
而對古人來說,他們沒有海拔的概念, 只知道相對高度。
所以在他們眼中,泰山就是中原大地一座 天然觀景台,天地盡收眼底:
黃河如帶,運河似線;
華北大平原,千里沃野,萬里平川;
渤海東北,黃海東南,海陸蒼茫,盡收眼底。
從泰山眺望出去的視角,一覽無餘,毫無遮攔
所以咱可以總結出來,對古人而言,一座山的美, 山的相對高度最重要。
山相對於四周環境越陡峭越挺拔,山的坡度越大,山的體量越大,這樣的山就越受推崇。
就算是珠峰擺在古人面前,沒有那種拔地而起的震撼感和眺望出去的無窮感,也難入古人法眼。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
但青藏高原整個高原面的平均海拔高度已經4千多米,在珠峰的登山前進營地看珠峰,相對高度只有2千多米。
反倒是皇帝上了泰山才有「 承接天命,定鼎中原」的感覺,也不怪歷代統治者都不厭其煩地登泰山封禪祭天。
所以古人描繪山高,說不出來具體的數字,但是能描繪出 山高給人的感覺。
像杜甫說泰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徐霞客寫廬山香爐峰「有芙蓉插天之態, 孤峰拔起,四望無倚。」
那有人說了, 華山其實 相對高度更高啊,海拔2154.9米,相對於陝西省華陰市街道的平均海拔(約550米)要高出 1604米,怎麼古人偏去泰山呢。
華山視野也很好,但沒有泰山好爬
有沒有一種可能,華山這個海拔,古人是真登不上去。而泰山不僅能登上去,還能俯瞰黃淮海和大平原,所以古人才更加青睞泰山。
在這張地形圖上看泰山的位置更明顯
中國地形由東及西,步步高升,處在第三階梯上的泰山在海拔高度上絕不占優勢
憑地段
東方人自帶的「東方」情懷
除了高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讓泰山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打開中國地圖,不難看出泰山位於 中國東部沿海。 東方在古代很有講究,是 萬物孕育之所,貴為 五方之首。
所以泰山作為五嶽中的東嶽,自然而然該居於首位。
從中國地圖上看泰山的位置
而且東方也是 太陽升起的方位,古人對太陽一直有崇拜情結。
「太陽神鳥」的中心是噴射出一道道火苗的太陽,表現的正是古蜀人對太陽和太陽神的崇拜和謳歌
以前古人不得不依賴著這個大火球,因為它能帶來光明與溫暖,收成與希望。後來太陽逐漸變成了 威嚴的象徵,君主的化身。
泰山日出
現在許多人登泰山看日出,或許就是某種與生俱來的 太陽情懷。
泰山地處東方+太陽情結,這倆buff對歷代帝王太有吸引力了,完美契合了帝王想要的那種「檔次」。
歪個題,突然想到了《蒼蘭訣》中的東方青蒼。
在五行之說中,「 青」也代表東方;「 蒼"也可以指青色。所以,這個名字涵蓋了三個表示「 尊貴」的詞,非常符合他三界霸主的人設。
齊魯大地的加持
視角從中國版圖拉回。泰山位於 山東省中部,隸屬於 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
泰山地處的這塊 齊魯大地,歷史悠久、位置優越、文化厚重,簡直是泰山天選之地。
泰山和泰安市
很久以前,泰山周圍地區是 東夷人的地盤,傳說東夷人就是 炎帝的後代。
後來,夏商周時期,他們與太行山以西、黃河中游的黃帝後代融為一體,即我們熟知的 炎黃子孫。
泰山石敢當是遠古人們對靈石崇拜的遺俗,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之類字樣,以禁壓不祥。
「石敢當」習俗分布的地區十分廣泛,以山東泰山地區為中心,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
中華大地歷史上有 九州之分,相傳為夏初禹所為,其中 冀、豫、青、兗(yǎn)、徐五州均在泰山附近的周邊地區。
這是參考程光裕、徐聖謨主編《中國歷史地圖》上的《禹貢九州圖》而繪。
九州範圍,不僅囊括了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廣大地區,甚至連今日的西北邊疆地區也包括進來了。
圖源:《中華遺產》2018年09期
因此,背靠齊魯大地的泰山,成為了古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不僅如此,泰山周圍還 孕育了一方文明河流。
泰山其 西為黃河,其 北為濟水,其 南為淮河、長江。這裡氣候溫潤,水熱資源豐富,非常利於萬物生長,幾千年以來,這裡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河南省濟源市濟瀆廟
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 四瀆
在古代,濟水地位非常煊赫,但在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後,濟水徹底消失
而且泰山 交通位置也十分優越,它既能連接 中原地區到山東半島,也是 南北交通的樞紐。通達性好,因此也聚集了很多往來的商賈、遷客騷人。
齊魯文化更不用說了,在孔子、墨子、孟子等等一批文化巨人的影響下,齊文化、魯文化不斷融合,最終形成 齊魯文化。
泰山,孔子登臨處
可以說泰山文化的根就是 齊魯文化。最能充分體現齊魯文化的,便是泰山文化中的「 國泰民安」 。
泰山上的國泰民安碑刻,位於玉皇頂西北的丈人峰
可見,咱泰山不僅自身條件好,背後的這片齊魯大地也是它最好的「地基」。
憑底蘊
天時地利都占盡的泰山,自然也少不了 人和。
能將泰山推到「 國山「這個位置上的,主要是歷朝歷代的 皇帝對泰山的偏愛。
中國曾經有72位君王到泰山 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泰山上,琳琅滿目的摩崖巨作,遍布山岩,宛如一部 歷史的石書;
古人的citywalk:爬泰山,刻記號
封禪岱嶽從來都是歷代帝王的經國大事,歷史上有 六朝皇帝來泰山封禪。泰山,也因此獲得了無上的地位與尊嚴。
·封禪:所謂「封」,是指在山上築土為壇祭天,所謂「禪」,是指祭地。其實就是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
為什麼皇帝會不厭其煩的來泰山,甚至將泰山作為祭祀之地?
岱廟位於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
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前面提到的兩部分,即視野、地段(地處東方、背靠齊魯大地)是其中的原因,但這還遠遠不夠,泰山要是沒點「通天」的本事,咋能讓皇帝都這麼稀罕呢。
誒,你別說,泰山還真能 通天(一個小小的雙關梗)。
中國人一直以來對山嶽就有種崇拜,古人認為,但 凡高的山,便可以與天相接。
而泰山,在古人眼裡就是能通天的山。只要看一眼泰山「 天街」那一段,自然就能理解其原因。
泰山天街處,彷佛有種通天之感
泰山不僅被認為能通天,遠古七十二君王祭泰山的歷史傳聞,也為泰山蒙上「 正統」的色彩。
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始皇,其實 崛起於西陲, 西嶽華山近在咫尺。
然而,秦王朝建立的當年,秦始皇卻馬不停蹄地跑到 東嶽泰山舉行「封」泰山、「禪」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大典。
泰山雲海
他為啥這麼著急跑到大東邊去封禪呢。因為秦一直被東方六國認為是夷狄之國,由於泰山的正統,封泰山,某種意義上就是 征服了東方地區,繼承了正統帝位。
就相當於秦始皇告訴所有人,封禪完我也是有身份的人了,整個天下都被我統一了。
從此之後, 封禪泰山便成了開創新朝的帝王 必修課。
秦始皇之後, 漢武帝劉徹、東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恆也至泰山封禪。
泰山摩崖石刻,唐玄宗封禪泰山祭文《紀泰山銘》
懷揣中興大唐夢想的唐玄宗,親自撰書千字,創立了帝王摩崖之最
那封禪是啥皇帝都能去的嗎?還真不是。以前古人祭祀先祖那也得是有出息的才行,皇帝祭祀天地更得有成就才行。
能去泰山封禪主要滿足這 三個條件:
1.王朝更迭、國家統一;
2.帝王在位時有好的政績,比如說國富民強;
3.有祥瑞、吉兆出現。
不過也有例外,就是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他是一位打了勝仗還要賠款——簽了「澶淵之盟」的窩囊皇帝。
他封禪泰山的目的,是 平息舉國上下的議論。獲得封禪資格的手段: 自導自演。
宋真宗首先導演了一系列的戲:有天書接連降世, 祥瑞連現——皇宮天空上出現紫色雲彩;各地也紛紛呈報祥瑞出現,並上書朝廷,請求真宗封禪。憑著自己導演的祥瑞大戲,宋真宗如願「獲得了」封禪資格。
巨幅壁畫——《啟蹕迴鑾圖》
繪滿岱廟天貺殿的三面牆壁,但見泰山神以天子儀衛出巡、迴鑾,前擁後簇,壯觀不已,恰如宋真宗,大舉封禪泰山的盛況。
此畫傳為宋代始作,後世又描摹重繪
圖源:《中華遺產》 2014年11期
可以說,泰山在中國古代穩固帝業、穩定政權的歷史中,頻頻立功。僅就此而言,泰山乃是當仁不讓的 王朝首山——「國山」。
受到皇帝們鍾愛的泰山,同樣受到文人們的膜拜, 泰山文學幾乎與中國文學同時起步。
《詩經》中即有讚頌泰山的詩句——「泰山岩岩,魯邦所詹。」;聖人孔子鍾情泰山,人所熟知的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家莫不親登泰山,留詩留文。
泰山孔子廟
於是刻在石上的泰山名號越來越多,日復一日不斷加碼。留下了 20余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從而使泰山成為「天下第一」。
該石刻位於泰山中段,這四個字是正楷書體,系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 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
所以,無論是從視野、還是地理位置、還是它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泰山都是當之無愧的五嶽C位。
為什麼我們這麼愛登泰山,或許就是刻在我們血脈中的崇拜和敬仰吧。
【參考文獻】
[1]劉凌.泰山文化與齊、魯文化[J].齊魯學刊,1999(03):116-120.
[2]劉兵. 泰山歷史文化軸線山地段人文景觀及空間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4.
[3]宋紅梅. 太陽原型意象的歷史嬗變[D].山東師範大學,2005.
[4]王守功.考古所見中國古代的太陽崇拜[J].中原文物,2001(06):39-44.
[5]牛正藍 .泰山這麼矮,為什是五嶽之首. 知乎. 2023-07
[6]詩與星空 .泰山這麼矮,為什是五嶽之首. 知乎. 2017-09
[7]周郢 楊耕.泰山 當仁不讓的王朝首山.中華遺產.2014年11期
[8]單之薔. 序篇 古人不愛極高山.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09期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倩倩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
話題
你登過泰山嗎?
京津冀罕見強降水,誰的鍋?
盤點地理課本中「熟悉又陌生」的景觀